紫金山正泉河的岸邊,生活著一只古氏鱷魚。
你可能要問,什么是古氏鱷魚?那是鱷魚當中的一種。看過《西游降魔篇》的朋友都知道,電影最開始有一只作惡的古氏魚,后來被舒淇降服。古氏鱷魚便是那條古氏魚的遠親,它們都有強壯和奸狡的特質。
正泉河的周圍,還生活著許多黑色,但脖頸一圈白毛的小鳥。為了簡便,下面我稱之為“白脖兒”。
白脖兒原本與古氏鱷魚關系不大,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后者雖然吃肉,但絕不可能跳起來,將這些飛禽吞在口中,那有違根本的物理定律。所以,最初的時候,古氏鱷魚只能半沉半露,瞇著小眼,望著那些白脖兒們意淫。
但后來發生了一件事,使得這種互不相干的關系出現轉變。
那是一個春季的午后,古氏鱷魚意淫的乏累,午飯吃了一半,便沉沉睡去。它的睡相是相當不敢恭維,四肢叉成龜形,尾巴直直的拖在泥中,仿佛一個被兩頭削尖的“井”字。尤其一張大嘴,竟慢慢張開,露出一條惡臭的舌頭、丑陋錯亂的牙齒和齒縫間一綹綹的碎肉。
然后便有一只白脖兒大媽——鳥中也有大媽、大叔、老太太和年輕人之分的——正因為她上了年紀,所以并未意識到危險,竟從古氏鱷魚的牙縫中成功偷出一塊兒碎肉來。
這在白脖兒當中引發了轟動,大家都認為時機來了。之前不是沒人覬覦古氏鱷魚嘴里的碎肉,也不是沒聽過從它口中奪食的傳說,但傳說畢竟是傳說,少有人愿意做第一個履踐者。這次白脖兒大媽無意為之的一件事,便成了投在潭中的那一枚石片,引發了連鎖的波動。
于是從這天起,就有許多白脖兒勇敢的來到古氏鱷魚周圍,伺機奪取它口中的食物。
前面我說了,古氏鱷魚有著十分奸狡的特質,它又何曾有片刻放下過對那些黑體白脖兒的小鮮肉們的貪心呢?此時正中下懷,常常咬下大塊的肉塊,張開嘴等白脖兒來吃。即便頗多的白脖兒同時來口中爭搶,它也不下口。初時尚假裝酣睡,時間一久,索性將眼睜開來。那些白脖兒竟也習以為常,再不覺得古氏鱷魚可怕。
所以,如果你半年前曾來過這里,此時再來,就發現這里的世道變了。以前白脖兒們談起古氏鱷魚,均感覺頗為遙遠,難于置喙;此時不消問,蘆葦旁、灌木間、溪頭汊尾,無鳥不談古氏。且一個個唾沫橫飛、滔滔不絕,大有古氏精研專家之風范。
最神奇的是,談論起這個話題時,連他們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白色脖頸似乎都烏黑了些。
其實,這也是一個時尚、光鮮、與時俱進的轉變。我覺得古怪,是我思維固執、思想陳舊的緣故。
終于有一天,當古氏鱷魚周圍聚集了足夠多的白脖兒后,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古氏鱷魚不知為什么,竟在沉睡時,接連十次張合嘴巴。這一下,便有近百只白脖兒被它吞進了肚子里。
其他白脖兒驚恐莫名,紛紛飛到遠處的高數上,七嘴八舌的議論。
然而議論的最終,也沒有什么結果。
有一些謹慎些,決定不再回來。但更多的認為,古氏鱷魚仍然是一只善良的、可以信賴的朋友。之前它提供給大家的,可是真正的紅白嫩肉,很多鳥都是真正得到實惠,可以站出來作證的。
但上次事故終究嚇人,大家也是謹慎的高等動物,便決定等一等消息。
三天后,果然等到了好消息。
一只白脖兒興沖沖從河邊趕來,告訴大家,古氏鱷魚又開始安靜、穩定的提供碎肉了,自己剛剛成功的吃到幾大塊。不信,嘴邊的肉絲兒便是證據。
大伙兒沸騰了,紛紛用比逃離時更迅猛的速度,沖到古氏鱷魚的周圍,繼續前些日子的饕餮盛宴。這次的盛宴味道略微不同,有一些上火時,牙齦出血又流在嘴里,那種讓人討厭又熟悉的味道。
故事到這兒,基本已經結束了。
古氏鱷魚和白脖兒們的生存關系徹底發生了改變,無論什么時候,前者的周圍總會聚攏大批的后者。只是這些后者當中,也沒幾只是最初的老面孔,更多的是聽聞消息,興沖沖趕來的新面孔。
另一項多得是,今天不見了這個伙伴,明天不見了那個伙伴,最后不見了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