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關注了羅輯思維的公眾號,隔一段時間集中收聽一下每天60秒的語音。那天,湊巧聽到推薦李笑來在得到APP上剛推出的在線課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了鏈接的文章,感覺正是目前所需,于是果斷付費訂閱。365天,每周一個主題,由李笑來親自帶領,一步步升級心智模式,改進操作系統,是不是很有誘惑力?
學習伊始,我便投入很大的熱情,態度也很認真,原因有二:
一、在財富方面,我有很多卡點,比如羞于談錢,對錢缺乏安全感,這些成為我很大的制約,讓我離財富自由尚遠,我希望借這次的學習全面系統地清理和升級自己的財富觀念。
二、既然付了費,我希望拿到最大的收獲。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現在微課信息越來越多,造成“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選擇困惑,但若只是浮光掠影地隨便看看,不但浪費寶貴的注意力,還很難真正學到東西。而付費產生的適度壓力,可以激勵自己學必有成。
每天打開APP,閱讀當天的文章,并手繪思維導圖,輔助加深理解。隨著學習的推進,很多概念被更新,除了生活中的踐行,我開始考慮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輸出,以便加深學習效果,并讓身邊的朋友一起受益,于是決定寫每周小結。
分享創造價值,希望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把笑來老師每周的主題進行總結,既給自己的成長留下記錄,也讓有同樣困惑的朋友受到啟發。
然而正如笑來老師開篇指出的:踐行才是改變的根本。道理學再多,也只是過眼浮云,真正能夠改變生命的,必須是實踐的體驗。
言歸正傳,先厘清以下基本問題。
第一:你真的理解什么是“財富自由"嗎?
絕大多數人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可能連那個東西的定義都不清楚。而清晰且正確的概念是一切思考的基石。
所謂的個人財富自由,指的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提高時間單價的方法,就是想辦法把原來一份的時間,賣出更多份。
然而財富自由不是終點,只是通往終點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那之后還有很長的路,專注成長而不是成功,不管你獲得了怎樣的成功,你依然需要成長。(終點式思維VS過程式思維)
第二:出售時間之前要牢記的三條鐵律
鐵律一:成長才是根本關鍵
為了成長,你必須選擇。而選擇的標準是:我選擇的事能不能讓我積累更多的能力?在這個選擇之后,能幫我完善哪個已有能力,能讓我獲得什么新能力。
鐵律二:重視價值忽略估值
不要讓自己的估值過分超過自己的實際價值。每次都想以大于價值的估值交易實際上是完全不可能的。
當你在意估值的時候,你就會忘記你的價值,就會不由自主地做那些提高你估值,而非價值的事情。
在意價值,你才真正有尊嚴。
鐵律三: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沒有耐心的人,更容易選擇“終點式思維”,不會有好的積累。
正式課程第一周: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是什么?——你的注意力
從生活現象出發,我們常會掉入三個大坑:
第一個大坑,叫“莫名其妙地湊熱鬧”,
第二個大坑,叫“心急火燎地隨大流”,
第三個大坑,叫“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我們之所以會掉進去,是因為短期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所謂的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們破壞了你獲得并積累成長能力的最重要的資本——注意力
每個人都擁有的,最重要,卻被人忽視了的寶貴財富是——注意力。
與它相比,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于你,你只能試著與他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
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因為最終,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的注意力的產出。不珍惜自己注意力的人,最終注定是貧窮的,因為他終生被收割,終生不可能有真正有價值的產出。(這個世界上很簡單卻又長期成功的商業模式:把海量的廉價甚至免費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高價賣掉。)
建議把注意力放在以下三件事上: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長上。放在一切可以有積累效應的技能上,然后給予充分的學習、思考和磨練。
其次,把注意力不求回報地放在自己的真愛身上,關注他們的成長,這是真正幸福的關鍵。真愛的意思是,你甚至愿意把自己最寶貴的財富浪費在他們身上,這恰恰是掌握資源的體現。
最后,把注意力放在對整個社會真正有貢獻的事情上。
(反思:這幾年,我已經意識到成長的重要性,開始自覺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放到學習和成長上,然而仔細盤點,還是發現很多注意力的浪費,大部分時間我是無意識的,所謂的跟著感覺走,走到哪里算哪里。比如,之前我有個習慣,每隔幾分鐘就要拿起手機打開微信,看看有沒有未讀信息,通常一瀏覽,幾分鐘就過去了,注意力也總在切換,沒法專心工作或閱讀。學完這周主題后,我開始對注意力有更多覺知,收到未讀信息也不再急著翻看,而是先把手頭的活處理完,以此訓練注意力長久聚焦在一件事上。上網瀏覽信息時,也不再多窗口頻繁切換,而是根據重要性,盡量專心高效地處理。剛開始刻意不看手機時,感覺很別扭,心像貓抓似的,總擔心錯過重要的信息,耽誤重要的事,其實這是內心缺少安全感,需要時時與外界保持聯絡。但事實上,一天下來,也不會有幾件真正緊急,需要馬上處理的事。)
第二周:用什么換什么相對更劃算?——重新理解付費。
生活的本質就是資源的交換。從價值上來看,順序是這樣的:注意力>時間>金錢。
之所以你的時間能賣出去,就是因為總體上來看花錢買時間更劃算。凡是能用錢買來的時間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時間換來的注意力持續就是有價值的。
盡可能地用金錢換取時間,如果你竟然有機會用金錢換取注意力,那就更應該狠狠“撈一筆”。
有了以上認識,不妨盤點一下自己在做資源交換時,都犯過哪些錯誤,又撿到過哪些便宜。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價值排序是顛倒的,比如為了省點錢,寧愿花費更多的時間等。而在工具上省下的錢,都會變成麻煩回來糾纏你。
有兩點需要澄清。
1、很多人會以現在的收入水平,來衡量拿錢換時間是否值得,其實這并不合理,應該比較的是這段時間可能給你帶來的潛在收入,以及為了節省這段時間花掉的錢。也就是說你應該給這段時間的未來標價,而不是用現在的固定收入進行標價。
當然任何討論都有個程度問題,具體如何把握要自己判斷,但前提是列出合理的比較對象。
2、有的人不知道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做什么。
拿錢換時間,換注意力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每天有所積累,有所成長。
把注意力放到能夠提升自己的事情上,讓這件事逼你拿出注意力,拿出時間,進而逼你拿錢去換時間和注意力。
另外還有兩點需要補充:
1、付費可能是你自己未來收費的基礎。
為恰當的產品或者服務支付恰當的費用,以便換取時間或者效率,其實不僅僅是對創造者的尊重,更深層次上,是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未來的尊重。
2、絕對不要負債付費
千萬不要誤以為借錢的成本只有利息,時間和注意力才是最可惜的。
關于兼職,有以下的思維誤區。
1、有錢賺好過沒有。
由于你不是專業人士,所以你做兼職的時間有可能被廉價賣出去,而你失去的是原來打磨自己本專業的時間和注意力。
2、兼職可以當作“嘗試”,豐富經歷。
沒有經受過合理市場考驗的工作,給你帶來的很可能是扭曲的體驗。也就是說當你在提供一項服務,但卻拿著低于正常水平的工資時,你一定得不到正常的反饋。具體表現在不知道自己其實還有提升空間,還應該更加努力。嘗試一些正常收費的事,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能力還有很大的不足。
(反思:在自己身上,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做免費的事往往干勁十足,而一旦涉及到收費,要么羞于開口談錢,要么對自己估值過低。一直想不明白背后的原因,最近才開始有些覺察。做免費的事情,我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壓力,做得好,會得到認可,做得不好,別人也不會責難,畢竟是免費的嘛。由此,我逃避了自我價值被評估的壓力,但也失去了精益求精,做得更好的機會,導致只能玩票,無法專業。其實,金錢是最好的試金石,經不起金錢考驗的能力,往往是虛假的能力?。?/p>
后記
目前課程已經進展到第十五周,我會一邊學著新內容,一邊整理之前的內容,敬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