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一病區“知曉您的血壓”健康教育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目的

1、提高居民高血壓防治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 2、宣傳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和早期癥狀,推廣實用工具,學會自測血壓,降低高血壓發生風險。

? 3、提高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識和技能,減少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二、活動內容及形式

1、展板宣傳

制作漫畫展板

2、現場咨詢:2017年10月8日下午在冠心病一病區現場咨詢并宣傳高血壓防病知識,同時免費測量血壓。

免費測量血壓并給予用藥或者預防指導

3、以PPT形式進行高血壓防治知識講座。

從預防到用藥指導

4、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

宣傳內容包括

一、高血壓的定義。

高血壓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二、健康血壓的定義和概念。

診室血壓讀數<120/80mmHg,被定義為健康血壓。提倡使用上臂式自動血壓計進行有規律且規范的家庭血壓測量。家庭血壓測量值判斷標準不同于診室血壓,家庭血壓讀數≥135/85mmHg被認定為高血壓,而健康血壓的讀數是<115/75mmHg。

三、高血壓的癥狀

高血壓早期或輕型高血壓通常多無癥狀,很多病人即使血壓很高,仍然不會感到不適。少數人可能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或鼻出血等癥狀,但因不是高血壓所特有的,往往不會引起患者的注意。

晚期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常持續在較高水平,并伴有心、腦、腎等靶器官受損的表現。

四、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被稱為人類健康的“殺手”。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會導致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風、腎臟病,甚至猝死。

五、定期測量血壓。

1. 正常成年人至少每兩年測量一次血壓。

2. 35歲以上成人提倡每年第一次去醫院就診時測量血壓。

3. 高血壓易患人群(血壓130-139/85-89mmHg、超重肥胖、高血壓家族史、長期高鹽飲食、長期過量飲酒等)每六個月測量一次血壓。

4. 提倡高血壓患者在家庭自測血壓,血壓達標且穩定者,每周自測血壓1次;血壓未達標或不穩定者,則增加自測血壓的次數。

六、高血壓的預防。

1. 減少食鹽攝入量:每天攝入鹽量應少于6克。

2. 合理膳食:飲食應限制脂肪攝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糕點、甜食,多食新鮮水果、蔬菜、魚、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3.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方法是適度節制飲食,減少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增加體力活動,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4. 戒煙限酒:煙草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臟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大量飲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

5. 體育活動: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減肥和維持正常體重,每次活動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

6. 調整心態:保持心情輕松愉快,避免情緒過于激動。

七、高血壓的治療。

1. 大多數患者需要服用降壓藥長期規范化治療。

2. 降壓治療目標: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歲)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50/90mmHg以下;年輕人或糖尿病、腦血管病、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慢性腎病患者如能耐受血壓可進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部分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的舒張壓不宜降低至60mmHg以下。

3. 不盲目相信小廣告或偽科學宣傳;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療或食療替代降壓藥治療。

4. 控制血壓,降低心腦血管病發病和死亡風險。

八、高血壓患者的管理

目前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轄區3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開展免費規范化管理。社區醫生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可全面評估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措施,有利于高血壓患者達到血壓控制目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