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現在人們生病采取的方法都是先自己嘗試吃藥,如果不見好就直接轉到大醫院了,發現曾經的社區門診,在這種高度擴張的城市并沒有跟上,尤其是很多高新區,這給看一些感冒的小病極大的不便利性。如今奔波于職場的每個人現在多多少少都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醫療知識。如今的城市空氣太差,平時喉嚨發炎,流行感冒都是無法避免。同時隨著醫療的規范,大城市藥店無法買到處方藥。很多人工作時間無法休息,需要一些抗生素等處方藥救急。但是卻只能買到中成藥。這真的是很痛的點。
前些時因為自己喉嚨發炎發燒遲遲不見好,去了附近一家三甲醫院,真的可謂是門庭若市,熙熙攘攘。比集市還熱鬧。缺少社區門診,全科醫生,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大醫院資源更加緊缺,讓本來效率已經很低下的大醫院等待時間更加漫長,大量的醫療資源被一些常見感冒等問題占用。對患者來說,也更加昂貴,可能還需要跑很遠過來。對醫院來說,醫療資源無法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無法實現資源合理運用。
如今城市擴張的速度太快,一個個小區,高新區拔地而起,而社區門診,因為全科醫生等問題的門檻限制,沒有辦法實現如此速度的擴張。就出現了上面的問題。
附近開的一家丁香診所引起我的注意,丁香園的線下實體店。起初并不知道這個店是干什么的,網上一搜,發現是一家診所。但是高達200診金的診療費,確實讓很多用戶望而卻步,說實話,我認為這種定價合理,有點像美國,服務費很高,但是不會濫用藥。醫生的價值也值這么多,但是問題在于目前國內的行情不是這樣,很多人都會覺得,有這個花費,為什么我不去大醫院?這個想法也有道理。丁香診所引進了海歸,還做了專門的培訓,應該說全科醫生是值得信賴的。雖然診費只收一次,但是如果只是小感冒,喉嚨發炎之類的,就不愿意看這么“高端”的醫療了。
總之,這塊是用戶需求一個空白,也很難填補,全科醫生是稀缺資源。就是這種滿足小的身體不適,范圍廣泛,但是又需要會診的用戶,倒是可以建立這種O2O的社區門診,聘請退休專家、三、四線城市的全科醫生,給予高薪,上門會診。不過涉及醫藥行業,政府有很多監管,也有很多責任問題,都是限制社區門診發展的阻礙和門檻。
社會基礎資源缺乏還體現在,告訴擴展的城市,連鎖便利店跟不上,本土化小超市食品質量難以保證。社會需求量大的中低端理發(很多用戶對剪發的漲價和推薦消費相信都有感受),例如像“快剪”這種模式,但是擴張太慢了,其實也可以做成O2O。對于霧霾越來越嚴重,健身房的資源更加重要,最好是有面向中低端市場的大規模批量式的健身點,不需要多么完善,幾臺跑步機,最簡單足夠。這些都屬于社區必需的配套基礎設施,在太多的高新區,快速擴建的城市,都非常的缺乏。另外更高端一些,也是趨勢,就是寵物商店和寵物醫院,也是稀缺資源。如今年輕人都是快餐式生活,規范的飲食快餐便利店也是社區需要的,本土化小飯館畢竟還是不放心。這些基礎設施都可以顯著提升周圍人的生活體驗和水平。其實可以做這樣一個社區服務中心,包含以上所有內容。當然,如果是高端社區,自然可提供的服務需要更高端,目前針對的也只是普通社區的基礎服務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