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說,這是我老爸高考那一年的作文題目。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
——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魏雪蓮
老實說,我從沒指望我的高三能過得多充實,因為我成天期待天上掉下個餡餅。我從小到大一直在做著毫無實際意義的計劃,像明天開始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列寧同志學習誠實做人,虛心學習楊時程門立雪尊師重教的精神……之類的。但像我,“計劃”這種東西只是徹頭徹尾的形式主義。所以“高三發奮計劃”在正式開學沒多久就被我拋諸腦后了。
我一向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諺語嗤之以鼻。因為我從來都沒有多大的努力過。
地球一直在轉,安然地轉過了開學第一次月考。成績依舊,生活波瀾不驚,一如我相信自己很聰明,相信自己只要愿意努力就可以在這么一所不怎么樣的學校考第一一樣。只是,我所堅信的事情,在第一次模擬考的時候動搖了。
那一次,我考出來的成績是470分。這樣的分數連學校劃定的二本b線都上不了。那是多么慘烈的成績呵,我的信心似乎在瞬間崩潰。當頭棒喝的結果是,我開始接受現實,我只是凡夫俗子,我還是要為我的夢想付出汗水。
我接受現實的速度很快。所以從2006年10月13日開始——模考總結大會后,我進入閉關狀態,正確來說是自我封閉狀態。我的目標是全級第一。我開始逃避人群,早上6:00起床,操場上通常只有晨跑的幾只小貓,它們也相信早起的貓兒有鼠吃。度過忙碌的早上,呆到12:00才回去宿舍,吃著飯堂的冷飯菜,食不知味。晚自修22:00下課后我一直呆到22:30才回去梳洗睡覺,準備口語考試的那個月更是每天留到23:00。這種走火入魔的狀態顛覆了我17年來的早睡晚起放學沖第一的光榮傳統。
朋友們都以為我瘋了——向來高呼“人生得意須盡歡”的人正在做著她認為浪費青春的事。可是我要一個人安靜的,做題、看書、思考。師父以前苦口婆心地說,自古圣賢皆寂寞啊。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圣賢已經超越凡人能理解的范圍了,就是高處不勝寒的意思。可我更愿意將這句話理解為:只有寂寞的孤獨的人才能成為圣賢。試問從古到今,有哪些整天呼朋引伴的人能成就大事業?想當年蘇軾身居高位,所到之處都受到擁護愛戴,滿面春風,但他真正成為一代大文豪是在他遭受“烏臺詩”事件被貶,獨自一人經歷了人生低潮,真正感受到“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之后。
啊……!我還真的是走火入魔了,寫著寫著又不由自主地用上了那套寫應試議論文的論證方法,隨便都可以用幾個似是而非的事例來做論點。
回歸正題,在一個月的自我封閉之后,迎來了第二次模考,這一次我考了全級第二。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一個平日成績徘徊在第五十名左右的人,一躍成全級第二。可是這還不是我要的,沒有人能懂我。驕傲如我,要么就不爭,一出手,我就要一統江湖。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就更加變本加厲——請允許我使用這個貶義詞,我想不岀更貼切的形容詞了——更加變本加厲地將自己隔離于人群之外。因為有些事情也確實只能在一個人的時候做,像是盯著光榮榜發呆。我無法想象我連續四次模考都屈居第二,四次模考第一名都不是同一個人,可是第二名都是我……真的是沮喪了,并不是說我真的那么虛榮一定要第一,可是,命運也不用如此弄人吧?終于在最后一次模考時我成為全級第一,并與第二名拉開41分,可是由于高考在即,學校并沒有張貼結果。一直到高考,成績出來后,無語,一分之差屈居第二。真的無語。
我真的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嗤之以鼻。我辛苦了那么久都無法第一。
曾經,我不知忍耐為何物,可是如今我確實走過來了,無數個中午,我強迫自己將歷史課本看了一遍又一遍,讓那個勸我放棄歷史的老師數度摔壞了眼鏡。無數個晚上,為了提高閱讀速度,我抱著那本厚厚的英語練習不斷地閱讀,只因為教我的那個英語老師曾說:學習英語需要天賦,上一百分可以靠努力,可是上一百二十分就要有天賦了。于是我之后的考試英語成績就再沒低于一百二十分了。
為了向那些曾經對我存在疑問的人證明自己,我卯足了勁;為了讓那些笑著擊敗了我的人反攻,我像一只好斗的公雞;為了不讓那些關愛的人失望,我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可是我真的在這一年里快速的成長,成長到終于明白,期待天上掉下餡餅是沒有錯的,可是在這之前,應做好準備,才能把餡餅接得穩穩當當的。
高考后再回首,其實這一年于我而言并不是戰斗,這一年只是我的備戰過程,真正的戰爭僅歷時兩天半,沒有煙消我們卻傷亡慘重,沒有炮火我們卻哀鴻遍野。套句王菲的歌詞,我們沒有流血卻都已經犧牲。
原來人們將高三和高考比喻成戰爭,因為它的殘酷不僅僅是要經歷無比艱苦和付出無比耐力,更是因為,數不清的人在經歷無比艱苦和付出無比耐力之后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原因只是他們:一、時、失、手。果然,這個世界是沒有所謂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
點評:
魏雪蓮的作文,選材嬉笑怒罵,有個師兄說“看她東拉西扯卻不離題”。真是一語中的!如果我不是限定一個小時,再給她一點時間,行文肯定還要精彩。如果拿這篇文章來做高考作文,肯定不會及格——因為她文章中出現了三次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還須要評卷老師潛下心來想一想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有人說考場作文“要二鍋頭不要碧螺春”就是這個意思,你得明確的告訴你的卷子的唯一讀者,讓他不用想就明白:你到底在支持或反對什么。這個,對備考的讀者諸君來說,有一定的啟發吧?
但是,這篇文章的意義不在于提供考場范文,它要說的意思是:意志不堅定、心態不穩定和不夠沉著鎮定的人,真的是不會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師父我沒有說錯吧?自古圣賢皆寂寞。要安然邁過“高三這道坎”,上述的“三定”是非常重要的。
——伍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