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本分析
- 醫療成本包括活勞動(腦力和體力)和物化勞動(物質資料)。生產消耗的生產要素的總和。
- 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與醫療服務直接相關(醫療和非醫療:營養&交通)
間接成本:因病缺勤,工作能力下降或喪失的潛在經濟損失 - 有形成本和隱性成本
有形成本:易于賦予貨幣價值
隱性成本:無法用貨幣直接計算,但與醫療服務相關。如精神上的痛苦。 - 固定、變動、可控、邊際、平均、機會成本
成本測算的內容(六種)
勞務費、公務費、衛生業務費、衛生材料費、低值易耗品損耗費、固定資產折舊及大修理基金提成。
成本核算的內容(???)綜合\病種\項目
貼現:通過一定方式把發生在未來(或不同時間)的費用和效益轉化為現值的方式。
成本效果分析
- 定義:成本效果分析是鑒別、衡量和比較可供選擇的衛生干預措施的具有意義的成本和結果。
- 意義:優化統一成本與效果,提高治療效率;平衡成本效果,優化治療方案。
效果評價指標:
分類一:客觀效果指標(中間健康、最終健康、生存率)和主觀效用指標(生命質量)
分類二:單一及復合健康指標:質量調整生命年
中間指標易得,范圍小,經濟意義不明確,不反映最終整體;整體指標與目標相關,具有經濟評價的意義,注重時間點選擇。
- 成果效果比較出現的狀況:4種
講故事:現存方案A,此時出現一種方案B,如果B的成本小于A,效果好與A,那么一定可以替代A;如果B的成本和效果都大于A,那么B能否代替A就需要用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子是成本差,分母是效果差。此種方法只能兩兩比較 - 適用范圍:二選一(不適合單一方案的評價)&適用于效果無顯著差異的情況(實質為最小成本分析)
- 選擇原則:有效客觀特異靈敏
3種的適用性比較
效用
不主張:
只能獲取”中間健康問題” 的效果數據時。
不同方案的效果數據幾乎完全相同時。
用一個自然單位的變量就可以衡量方案的效果時
適用范圍:效用—成本比指標只能用于對多方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性進行比選。
適用條件:
當生命質量是衛生干預最重要結果時。如關節炎治療當生命質量是一種重要的結果時。如癌癥治療延長生存時間,降低生命質量。
當治療方案不僅影響病人的患病率而且影響死亡率,研究人員希望有一種共同的計量單位將兩種效果結合一起分析時。如雌激素治療絕經期癥狀。
當比較的衛生干預具有廣泛的潛在結果,需要一種比較結果的非貨幣化的共同單位時。如增加產前護理與擴大高血壓普查人數選擇。
當評價目標是將一種方案與其他已經獲得每生活質量調整 年成本的方案進行比較時。
效果
適用范圍:可獲得同類臨床效果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備選方案間的評價與比較,不適于對單一方案的經濟性進行評價。
適用條件:是備選方案最終所能夠達到的效果無顯著差異,否則,備選方案不具有可比性。
優點:指標相對容易獲得,具有直觀性并容易定性和定量。
缺點:收益采用非貨幣化的計量方式,降低方案之間的可比性,限用于效果相同或相當的備選方案的評價與比較,縮小了成本—效果分析法的適用范圍,實質轉變為最小成本分析。缺乏綜合指標。
應用:新藥研發、臨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