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衣上,我是重癥喜新不厭舊之人,不斷買買買,卻從未想過斷舍離;有的衣服放箱底一兩年,再翻出來穿,一如剛買時那樣欣喜,穿上身就會寵幸好一陣子。
一直到某天,留意到衣柜上面一個包裹很久沒有打開,都忘記里面裝了什么東西。取下來打開,把自己嚇了一跳,居然好幾件是十幾年前買的衣服,已經很多年不穿,且也沒有打算再穿。不知自己的衣柜角落中還藏有多少這樣的衣服,于是終下定決心做徹底的斷舍離。
從去年十一期間開始第一次到現在,經歷了兩三次大的斷舍離,也積累了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斷舍離之執行原則
人總是戀舊的人,很多東西早已不用,卻總舍不得,總覺得那于自己有某種意義,或曾花了大價錢購買的,或有一段故事,或會想起曾經的某個人。但世間一切總是平衡的,如果任舊的東西充斥自己的生活,又怎么能夠有空間接納新的呢?
也看過別人寫的一些斷舍離的執行原則,親自實踐后,發現近藤麻理惠倡導的原則特別適用:保留讓你心動的東西。
把衣柜里的所有衣服都搬出來,一件件拿在手里體會它給你的感覺:有的是拿都不愿多拿一會的,直接扔扔扔;有的看到就滿心歡喜,那必是要留下的;碰到猶豫不決時,不妨穿在身上感受一下,照照鏡子端詳一會,你會發現有的面料粗糙,穿在身上極不舒服;或是尺寸已經不合適,或起毛嚴重,或款式已不適合當下你的年齡、你的身份、你出入的場合….
如此執行,基本可以完成斷舍離的第一階段。
斷舍離之衣柜改造
把要保留的衣服挑出來了,先別急著重新往衣柜里放。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一樣的體驗:好不容易收拾得整整齊齊的衣柜,因著找要穿的衣服、放洗后的衣服,沒幾天就又亂成了一團槽,然后床上、椅子上不知不覺也堆滿了衣服。于是又花時間重新整理,再亂,再整理,如此循環往復。怎么破?
有時出現這種狀況并不一定都是你的錯,也許是與衣柜的設計有關。我們通常購買的成品衣柜,隔斷不多,僅有的隔斷又深又高,衣服疊放得多了,很容易倒下來,拿取衣服也特別不方便,經常拿取下面的,上面的也被翻亂了。
解決辦法:
置辦衣柜時盡量選擇隔斷多的或定做,增加橫向隔斷的間數和隔斷的層級,提高收納空間的利用率;隔斷的寬度要比衣服疊后的寬度寬一點;層高以立著放一層衣服再保證視線能夠看到最里面為準,可以參考一些定制衣柜品牌的設計。這樣一個隔斷就象一個收納框,就放一層,也避免拿取衣服時相互影響。
如果是已經有的衣柜,可以考慮購買透明的抽屜式收納箱來彌補原來隔斷的不足。淘寶上有很多賣的,放衣服的以高度為23.5的最為適宜。我就是購買的收納箱,還是很方便實用。?
斷舍離之收納辦法
收納時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疊,一是放。
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慣都是把衣服疊成一個長方塊,一層一層疊起來,初看很整齊,但存在的問題也是明顯的,就是拿取衣服時相互影響非常大,經常拿下面的時就把上面的也弄亂了。
日本收納專家近藤麻理惠的主張是大開腦洞,讓疊后的衣服“站”起來,依次擺放,就象排隊一樣。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視頻,大家可以上去看看具體的操作。說實話,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它是否有效,不過還是嘗試了一下,從此愛上了這種方法。用她倡導的方法疊衣服,很有種儀式感,每次操作時,心情都會特別平靜,摸著柔軟的織物,有種幸福感。這樣疊的衣服放在收納箱中,每次取放時對旁邊的衣服影響都很少,不用再像以前那樣一而再地收拾。
疊好的衣服怎么放呢?去年入秋時我采取的是分類收納法,即將連衣裙、短裙、襯衣、外套、開衫分類裝箱收納,再貼上標簽。這樣收納,想穿哪類衣服就在相應的箱中找,倒也方便。不過慢慢發現也有問題,因衣服實在太多,有時想穿某件連衣裙,就得在幾個箱子中找,而且發現,有的衣服穿的頻率特別少,反而占據了特別方便拿取的位置。于是,在開春換季時進行了升級改進:將大衣都收起來,春夏秋三季的衣服按照類別+
頻率分別收納,即將特別喜歡、預計穿著頻率高的和一般喜歡、穿著頻率低的分開;風衣及穿著頻率高的連衣裙都掛起來;高頻率穿著的襯衣、短裙、開衫的收納箱都放在宜于取放的位置。
到現在過去了兩周,發現這樣的收納方法真是特別好用。每天晚上準備第二天穿的衣服都很容易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洗后的衣服歸位也很方便,而且可以為下一季的斷舍離確定對象—那些放在低頻一直未能上位升級的衣服。
斷舍離之舊物處置
那些被我們淘汰的衣服怎么處理?原來的辦法是直接裝袋打包,放小區垃圾桶旁邊,受媽媽總把紙箱、塑料瓶收拾起來,送給小區一位收拾廢品補貼家用的阿姨啟發,我也想把它給有需要的人繼續發揮作用也許更有意義。
內衣、背心、起球的、破損的或有污漬的外套仍是打包扔到垃圾桶去。而一些質地不錯,沒有破損的毛衣、外套、裙子則挑出來,送給小區的一位保潔阿姨。
經過幾次斷舍離,衣柜瘦身不少,每次收拾完,滿滿的成就感,也的確體會到了近藤麻理惠所說的那種被心動的事物環繞的感覺。而此前被各種東西堵塞的能量仿佛也流動了起來。
更奇怪的是,對于購物習慣似乎也產生了影響。我以前是特別喜歡買衣服的人,而到現在,至少有四五個月沒有購置衣服了。每次忍不住上購物網站時,看到單品都會多問自己幾句:這真的是讓我心動的物品嗎?好象也沒有那么強烈的沖動。
也許這就是不知覺中追求極簡生活的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