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我只恨自己沒有早點兒開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

前幾日,我突然收到大學室友發來了一條微信,大概的意思是:因為有想看的書籍,前一段時間下了個讀書軟件,發現特別好用。想起兩三年前,你給我推薦過它好多次,但當時的我不以為意。這反應太遲鈍,一錯過就是好多年。

即便是她主動提起,我還是回憶不起發生過這樣的事,甚至會想:萬一我邀錯功呢?

不過不管怎樣,兩三年前我把翻蓋手機換成了智能手機,也是經朋友推薦下載了某讀書軟件,從此它便再沒有離開過我的生活,或許真的是我給室友安利過。

而到了如今,加上一部分出于工作需要的原因,手機上裝了好幾個讀書軟件APP,每天去簽到領東西,買來了上百本書籍。自然了,閱讀進度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跟進著。

記得中學時候,我上半段忙著瞎玩,下半段開始真正學習,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不過在那六年時間,我對其中一位同伴女同學記憶猶新。

初中三年,大家基本天天玩,而她看遍了各種書籍,主要是“中學生必讀之物”,默默看著她的我以為總有一天她也會跟我們一樣撒丫子玩,但是她沒有。等到我想要像她學習的時候,發現學業壓力更重,于是心里暗暗下定決心:現在好好學習,到了大學一定要把沒看過的書籍全補回來。

好在我上了大學之后還記得這個規則,絕大多數空閑時間都投入到了書籍和電影當中,也正是那幾年的積累,我感悟到了比如自己喜歡那些文字風格,那些作者深得我意。

記得大學室友湯圓酷愛俄國文學,尤其是吐格涅夫,我們總會說,俄國作品,沒什么是她沒看過的。

有時候,她在宿舍對我們說,也有同學問她看過XX書、XXX書沒有,她坦白說自己沒有看過,“但是勺子肯定看過”。誠然,我沒想到自己在湯圓心中是這樣的勺子。

自然,我們討論的范圍是稍微有名氣的書籍,比較文化底蘊太差,選擇經過時間考驗之后沉淀的書籍,無疑是一條捷徑。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剛好買了一臺MP4,我們這個年紀的專屬產物,MP4就是我用來播放音頻和電子書的工具。和如今的讀書軟件比起來,用MP4閱讀書籍真是一件苦差事,需要先去電腦上找網頁,把書籍下載下來,轉換成txt格式,再存放到MP4里。有時候格式對不上,不好意思,前面的功課再來一次。

有了智能手機之后,MP4被我打入冷宮,不過如今再去翻看,里面大概還裝著幾十本書籍。

再說回發給我微信的那位同學,以前肯定是忙著看專業書籍以備考研,也忙著談戀愛,畢業之后再見過幾次,她總會興奮地跟我說看到了什么什么好書。我本是期待的眼神,一聽完她的話,總忍不住打擊她:比這更高端些的類似主題的書籍,我可以推薦給你一些。然后再用幾句話總結她看過的那位作者的特點和風格,聽得她目瞪口呆,問我何時看過這么多書。

我坦言,其實我對她的表現更吃驚,因為我知道她總是忙著搞一些于我而言是天書的文學理論,而我只是把那些時間放在了通俗易懂的書籍上面,所以看到她有時間跳出固定的圈子,其實更值得欽佩。

盡管如此,那位同學還是在遺憾“怎么我沒有早點兒開始看你給我推薦的那些書?!我發現自己錯過的不只是幾本書帶來的知識,更重要是因為自己的無知,錯過了一些人和沒辦法彌補的事,有些越早明白越好的道理,以前的我真不懂”。

這種感受我能理解,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很多事情看到一些文字,我忍不住停下來沉思:原來是這樣啊,要是我以前就看過了這個,我會不會沒有更明智一點?會不會少犯那些不可彌補的錯?會不會能早點變成稍微好那么一點的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

我清楚地記得自己是在大學畢業之后兩個月開始去的健身房,追溯其原因,大概是下班之后再沒有隨叫隨到的同學作伴一起玩耍,住在出租屋里,盡管有室友和一條狗相伴,但是每天睡前的那一長段時間里,我實在無聊到爆炸。恰好那時正流行“心靈或身體,總有一個要在路上”,于是我一跺腳,就去附近的健身房辦了一張卡。

健身房附近正巧是學生宿舍的集中地,去健身的人不多不少,只要年齡不超過35歲,基本上就會被認為是在校學生,經常鬧出這樣的情景劇:“我去年畢業的,你是學妹吧!”“我已經工作了四五年,還以為你是學生呢!”盡管表面上年齡相似,不過人與人中間畢竟隔了好多年的時光。

有時候在班上跟著眾人旋轉跳躍,有些明顯還是學生的女生從我眼前蹦過,我暗暗羨慕:真明智,現在就來了,如果我在學生時代也知道要來健身房鍛煉,以前的我會不會變得更自信更好一些?會不會避免錯過一些人和一些事?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大四的時候,班上有個別同學開始去健身房,我們宿舍就有一個,也曾有人建議我:“勺子,要不你也一起去鍛煉?”那時候同學們主要是為了減肥才去健身房,我心想,我又不胖,為什么要去健身房。

再考慮到,辦一張卡至少要半個月的生活費,在那時這屬于“不必要的開支”,剛巧有幾位同學在附近小區的小操場跑步,如果我真想瘦一點兒,還不如跟她們一起呢!

事實上,我確實跟著某位同學去過附近小區的小操場幾次,從最開始的跑四五圈到了能跑十圈左右,而在那兒鍛煉的人們有學生和小區居民,每天晚上八九點,小操場會被跳廣場舞的阿姨占據半壁。

在我的記憶中,也有過一段時間,即便是等不到別人,我也會在天快黑的時候一個人去跑步,跑累了,就沿著昏黃的燈光慢悠悠地往宿舍的方向走。只是我完全忘記了,忘了在哪一個具體的時間點,我再也沒有在黃昏時候換跑鞋,徹底放棄了跑步。

我也不記得讓我不再堅持的動機是什么,大概是某天不想去,第二天不想去,第三天還不想去,第四天不想去,到了第五天,我甚至已經記不得自己是否需要做一下要不要去跑步的思想斗爭。

這樣的過程自然沒有帶來我想要的結果,比如瘦那么一丁點兒。

畢業之后去了健身房,既出于打發時間,也為了健康的目的,健身卡放在那里,我就經常去。我不知道自己一兩年來都不會生病甚至感冒,究竟是因為年輕還是因為運動了,大概兩者都有吧。

雖然一年的健身卡已經過期,我體重沒減少,也沒發現臉小了一圈,鼻子挺了一些,眼睛大了一點,胳膊上還有那么多的贅肉,腰上的游泳圈一個也沒有少,但是畢竟總有什么東西開始改變了,比如我那千年壓不下去的腿可以隨意地放在哪一個齊腰高的位置,比如要是如今參加大一時候要了我半條命的2100米,大概跑完自己的那份之余,還可以為兩三位同學代考,保證及格。

如今,依然有朋友會調侃我:看你這身材,哪像運動了那么久的人!

我一開始會拼命解釋,后來一想,運動的初衷只是健康,況且就肉的松緊程度而言,我不像是運動了一年多的人。

同樣的,在健身房里,當音樂響起,我拿著啞鈴跟著老師做運動時,毫不費力又動作標準,仍有悵然:如果我能早點兒來健身房就對了!想完這個,忍不住狠狠地把沒徹底繃直的大腿壓下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

沒有人不會否認,多讀點書和多鍛煉身體,除了個人身體上或許會有的明顯變化,帶給人最大的好處大概是底氣和自信——不需要向誰證明些什么,我自己知道自己明白,這就夠了。

同樣關于應該早點開始的,對現在的我而言,應該是愛情。

愛情這東西,旁人不可說,最關鍵的是自己的感受,而正是由于存在自己獨特的感受,才會有愛情的發生。人人都渴望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愛情,有些人很幸運地找到了,擁有了,哪怕是誤以為自己擁有了也算,但是更多的人還在路上。

我想在這里提到相親。

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覺得俗氣,我也是如此認為,但和我有同樣感受的人大概出于類似的理由:如果相親只是一種認識的方式,那么無可非議;但是在很多參與者看來,相親就是指,互相看上之后必須結婚,若是給出“我還沒考慮清楚”的理由,那就是耍流氓。

其實,不過是每個人對于結婚的時間點不一樣罷了,比如有些人是,一旦看上立馬可以結婚,有些人得考慮幾個月,有些人只是給了或許會結婚的可能性……

自然,對于相親還有不同的觀點——相親本來就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才不是什么認識的方式而已。

在這里,我單純地把相親歸于一種認識方式,那我會很認同這種方式。

前一段時間混跡在了城里的某個相親圈子,雖然我只是站在人群之外靜靜地看著,也感悟萬千。

在這個圈子里,大家都有一個心知肚明的潛規則:很多人都會同時給好幾個異性拋出橄欖枝,不要大驚小怪,不聞不問最好。

然而橄欖枝拋出去了,但是真正能夠讓人鼓起勇氣提出“交往吧”的異性的比例相當少,比起互相看上的這種情況,“你看上了我,我看上了別人,別人又看不上我”的這種概率要大得多,所以即便圈子里有不少人真切地尋求脫單,但是成功率并不高。

在此之前,其實我堅定地認為,不過是看幾場電影、吃幾頓飯就要確定兩個人的關系,是不是太隨便了?這怎么能夠叫做愛情呢?若是把角度切換到今天的這個主題,之前被我詬病的方式再好不過,排除每個人都很珍惜自己的時間——他們的口號是“沒那個時間”,光是遇見一個自愿放棄追求其他可能性的異性就不容易了。

所以當你覺得我還不錯,我也覺得你是最好的選擇,而我們又對自己的眼光很自信,那么還墨跡什么,趕快牽手親吻,先睡了再說。

當然,在這里,我其實不是宣揚相親的男女不要挑剔,只是想說,無論在不在相親圈子當中,遇見了對的人,就不要想太多,不妨早點兒開始。

現在市面上很多教大家搞定異性的書籍,中心意思大概有兩點:一是要讓你本人變得更好;二是為了提升感情質量,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延長感情保質期。

在我看來,這些書籍對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從一段感情中獲得什么的人來說最有益,對那些自己稀里糊涂都不清楚自己的感受的人也有巨大的作用,但若是碰上兩情相悅的人,這樣的攻略只能是錦上添花,如果收放不自如,反倒容易變成絆腳石。

之所以這么說基于兩點,先說所謂的為了延長保質期。我們都知道沒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兩人相處過一段時間之后,讓人安心對方不會離開的那一天必定會到來,否則兩個人的感情不能持續下去。

接下來就到了感情變淡的時候,沒有誰會只考慮:很久很久之前,我付出了多少才能跟她在一起,如今要更愛她才好。

錯了,更多的人會想:之前為了這份感情做了那么多事,累死寶寶了,現在就這樣吧!而“就這樣吧”到底是哪樣呢?是維持現狀,還是不再對感情負責?其實這以后的狀態已經無關于之前走過了多少坎坷,更大的決定因素是這個人的人品,而這取決于你的眼光了。

再說第二點感性的東西。兩個人心儀對方卻不愿意袒露心思,或者明明對對方有意,卻出于羞澀或者考驗等目的對對方的示好波瀾不驚甚至拒之千里,久而久之,誰知道對方會不會在哪個時刻突然離你而去,留下你空徘徊,悔恨不已。想必是寧愿窮開心,也不要悔恨吧。

在瑪麗蘇劇《何以笙簫默》里有少女心爆棚的一幕,少年時代的何以琛面對窮追不舍的趙默笙說:既然你以后會是我女朋友,我何不提前行使我的權利。無論結局如何,這多出來的幾年光陰對兩個人而言,是多么金貴。

遇到了兩情相悅的人,哪里還需要那么多的考驗,哪里還需要擔心以后你愛不愛我,此刻我們正相愛,再沒有什么比這更值得我付出真心,而且我只恨自己竟然沒有早點兒遇見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