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玩游戲一樣學習——如何快速入門一個領域

臺灣有名的軟件技術開發者鄭伊廷(Xdite)提供了一套黃金自學方法,其方法如下:

1.去找一本 “初級的實作方法” 書,或者是去上大師開的 “實作方法” 課,快速地跟他們做,一步一步一模一樣copy著做。千萬不要在這個階段自作聰明地改,或者花過多時間去鉆研底層理論。
2.接著把 “這份學習”成果去做一點修改,變成自己的東西,確保東西還能動。
3.去搞懂你在 step1、step2到底做了哪些事情,然后洗掉重新練習,不看書自己做一遍,做到自己能夠獨立重制。
4.用 minimal action knowledge(最少必要知識)建立一個 minimal braggable product(最小可炫耀作品)
5.跟朋友炫耀你會了,讓他們稱贊你。
6.循環5天步驟1-5。

其核心理念可以歸結為:

模仿 > 借鑒 > 思考 > 實踐 > 激勵 > 重復


Josh Kaufman在TED中也分享了他的The First 20 Hours學習法則,其方法如下:

1.Deconstruct the skill:Break the skill into smaller fragments and practice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s first. Research shows that performance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practice time. So, practice the tougher parts first.
先把這個技能拆分為很多很小的部分。你把技能所所需的部分拆分得越細,你就越能確定哪些部分能幫助你達成你的目標。然后先著重練習這些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能從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開始練習,你就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提高你的水平。研究表明練習所呈現的效果隨著練習時間遞減。所以,先練習最重要的部分。

2.Learn enough to self-correct:Get 3-5 resources about what you want to learn. But keep only just enough number of resources to be able to self correct. For example, getting 20 books to learn a programming language will only lead to procrastination.
不斷練習,直到可以自我糾正的水平。去找到3-5種和你所學技能相關的參考工具。但是切忌不要陷入資源收集癖的漩渦中,你只需要找到能幫你自我糾正的參考書籍就行了。去尋找20本關于如何學習編程語言的書只會讓你陷入拖延的狀態。這種過程中依然不能忘了練習,并且要達到可以自己展開練習并在過程中自我糾正、自我改進的程度。

3.Remove practice barriers:Example TV, internet and other distractions that come in the way of practicing.
練習的過程中必須排除干擾,關掉TV、微博微信和其他會影響你練習的干擾。

4.Practice at least 20 hours:Pre-committing to practicing for 20 hours prevents us from giving up the activity due to the frustration resulting from incompetence. Gradually, this will lead to developing an interest in the activity and will engage us.至少練習20小時,因為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因為挫折或者不完美而放棄繼續學習。我們要不斷的練習來克服這樣的挫敗感,并堅持下去,直到苦盡甘來,最終激發你的興趣,并形成良性循環。

The First 20 Hours的核心理念更像是反復練習的具體細化。排除干擾這點也不像是一個理論方法,更像是一個約束習慣。同時,這兩套方法中都提到了一些相同的概念,比如“最少必要知識”“the most important skills”反復練習克服挫敗感獲得激勵反饋

綜合以上兩套方法,一個科學的快速學習方法其實就是鄭伊廷的黃金自學法:

模仿 > 借鑒 > 思考 > 實踐 > 激勵 > 重復


如果非要再加上什么的話,我個人會在模仿后面再加上背誦。背誦一方面是檢驗,另一方面按照鄭伊延老師的說法,是阻止自己提前進入思考狀態,先形成肌肉記憶。在思考之前必須要保持無腦狀態,機械性地做,并且記住怎么做,但不能有為什么要這么做的念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極其反常識的、不求甚解的方法。是一種在學生階段一定會被老爸老媽老師罵的學習態度。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其實是各個年齡階段學習新事物的默認方法,尤其是在語言學習及幼兒教育中。比如嬰幼兒牙牙學語,比如到國外環境學習第二語言。只是很少有人把這種現象提煉為方法而已。

就拿游戲來說,游戲制作者簡直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如果不能讓玩家快速上手并體驗樂趣,這會直接影響游戲銷量及公司利益。回憶我所玩過的游戲,幾乎一上來都有教學關卡,但是這個教學關卡極其簡單。

模仿:拿難度極高的《黑暗之魂3》來說,整個游戲系統的要素其實很多,但教學關卡只會告訴你如何攻擊、防御、翻滾、跳躍、使用回復藥品、激活存檔點,那個鍵對應上述的功能。然后就沒有其他了(因為最少必要知識就這些),然后你只需要記住如何通過按鍵來完成上述動作就可以快樂地上路殺敵去了。用一個極其簡短的教學流程完成了新人上手的所有的步驟。

背誦:如果是一個純粹沒有接觸過電視游戲的朋友,可能會對PS4的六軸感應手柄極其陌生甚至恐懼,因為這一個小小的手柄上十幾個按鍵還有個觸摸板。但一旦你進入某個特定的游戲,即使你隨便按,你也會潛移默化地學會甚至記住每個按鍵的功能。因為特定游戲中,每個按鈕都會立即呈現相應的功能,形成所按即所得的即刻反饋。花不了半小時,你就會從按一下手柄按鍵再看一下屏幕進入到不再看手柄只盯著屏幕甚至指隨心動的狀態。

模仿:再比如狂拽炫酷的動作游戲《鬼泣》、《戰神》系列等,擁有大量的招式及操作指令,每個招式都會有相應的演示及指令指導,我們要做的只是需要記住如何搓招即可。

思考:什么時候你才會停下來思考?很顯然,一定是某個BOSS打不過的時候。但是BOSS打不過是因為你不會攻擊不會嗑藥回血不會搓招造成的?肯定不是。你只是不熟練而已。別忘了,再遇到這個打不過的BOSS之前,你已經披荊斬棘打敗了不少敵人(完成minimal braggable product 最小可炫耀作品)還是拿《黑暗之魂3》來說,很多達人都能做到BOSS戰無傷。他們怎么做到的?僅僅是熟練,熟悉BOSS的動作出招而已。

剩下的,就是不斷重復練習并思考,僅此而已。其實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很多游戲達成白金獎杯所花費的時間也才100小時而已。


總結

Josh Kaufman在最后的總結中說道:

The major barrier to skill acquisition isn't intellectual,it's emotional.

學習的主要障礙并不來源于智力因素,學習并不是一個大量記憶知識、學習技巧竅門的過程。學習的主要障礙來源于情感,我們害怕失敗,感覺自己很笨拙并不是什么舒適的體驗。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你會因為面對種種的新事物而感覺自己很笨。同時,鄭伊延也說了同樣的話:

99%的人學不會一項技能的原因是因為:挫折感太大。


那些最終持續下去,堅持下去,長此以往最終習得強大技能的人,并不是因為有多么多么強大的毅力與決心,而是,做這事兒能讓他感覺很爽。

所以,找到一個你喜歡的、感興趣的領域,遵循以上方法,快樂地學起來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