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看了一部電影《白日夢想家》。
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極其平凡而不起眼的雜志底片處理師華特,平日里總會放空走神做各種異想天開的白日夢,后來為了一張膠片,他完成了非常人所能完成的冒險,脫胎換骨,抱得美人歸。
平日里看起來呆滯而滑稽的華特,總是被人們嘲弄的對象。也許在完成這些壯麗的冒險之前,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他人也沒有一雙慧眼,不曾看到他的不同之處。
所以他覺得自己是平庸的,面對霸道的經理,他唯唯諾諾,面對喜歡的女生,他膽怯猶豫。
可他完成一系列冒險回來以后,簡直換了個人。
他回到已經把他裁了的公司,把底片甩在桌上,留下經理一臉懵逼;他自信地在簡歷里寫下自己的經歷,尋找一份新工作;他勇敢和心上人表明心跡,最后成功牽到她的手。
成長蛻變的故事,是多么百看不厭啊。
但這部影片真的是華特的成長蛻變嗎?雖然看似是平凡的華特突破了自我,但是仔細想想,能創造這樣的奇跡,華特本來就不是個普通人啊。
想想看,他十幾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上百萬張底片,凡經他手,無一錯過; 他是大攝影師點名御用底片處理師; 他為了一張底片飛躍到北極圈附近,坐上酒鬼的直升機,從直升機跳海,跟鯊魚搏斗,騎自行車去火山附近,在高原上腳踩滑板馳騁,徒步登上雪山……
這是怎樣的決心和堅持,怎樣的果敢和毅力?甚至就連他的白日夢,也是那么奇幻瑰麗,有這等天才想象力,哪會是一個平庸的人啊。
2、
看完《白日夢想家》的第二天,我偶然翻出《阿甘正傳》來重溫,忽然覺得華特和阿甘,他倆某種程度上有個共同點。
阿甘同樣看起來傻,但他也同樣不是個普通人。他可以跑得比汽車,比橄欖球場上所有運動員,比敵人的炮彈都快,他可以連續跑步三年不間斷,可以分分鐘把乒乓球打到出神入化,他的漁船可以在所有漁船都撲街的暴風雨中成為唯一的幸存船,他本來就不普通啊,他有不止一個天賜的才能!
你們都覺得他傻,卻不知他只是太善良太簡單。
阿甘和華特,也許也是天才不能被理解的一種類型吧。
3、
我在想,導致他們這種相似的,也許就是因為他們身上的這種特質——簡單。
他們比大多數人都簡單。他們做一件事,不問為什么,憑什么,只問想不想做,該不該做。
我們來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如果換做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在華特的位置上,攝影師給他寄來一張最特別最重要的膠片,可是這張膠片不翼而飛,我們會怎么辦呢?
我們中有幾個人會自費飛去格陵蘭島?我們可能會想,公司不會給我報銷機票的吧;為什么是我去,其他同事干什么吃的??;這是攝影師的錯,不是我的錯啊……
于是我們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上級了事。繼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日復一日。
還有阿甘的故事。我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賺到了2萬多美金,我們會一擲千金去買條捕蝦船,在船上日曬風吹,忍受毫無結果的捕蝦活動,只為了兌現給死去的戰友的諾言嗎?
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好像也沒有這種魄力。
4、
可能你會說,你這比方根本不實際,這是電影,不是充滿現實和無奈的生活。
沒錯。
但我相信,這樣充滿戲劇性藝術性的故事情節,要傳達的是這件事反映出來的某些東西。
那就是,簡單也是一種天才。
簡單地盡忠職守,數十年如一日,簡單地遵守諾言,簡單地忠于自己,簡單地摒棄虛榮與物欲,專注自己的目標。
沒有患得患失,沒有斤斤計較,沒有跟風隨大流,沒有和他人對比。只有自己腳下的路。
我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幻想是最大的不自由。
如果我們在行動前,幻想太多,掂量太多,我們的眼里心里將會塞滿了一堆無用的念頭,這些念頭讓我們失焦,讓我們無法專注,可能最終導致心力交瘁,一事無成。
現在不是很流行斷舍離嗎,我覺得比清理房間更重要的,是清理自己的內心。
時時拂拭自己的心靈,別讓它否蒙了塵。
5、
華特費盡千辛萬苦找到的那張最美底片,成為了他們公司的雜志最后一期的封面。當華特看到這最后的封面,才發現那張底片上的人物就是他自己,那是他在專注地研究底片時的樣子。圖片的配文是,先給多年來為了這本雜志的默默奉獻的員工。
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最感人的故事。
他曾經翻山越嶺過樹穿花地去追尋的一個故事,最后是竟然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愿我們也能成為自己的腳踏實地的白日夢想家,愿我們也能成為自己一生追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