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粉絲團為助力偶像電影票房,進行了大規模有組織的“鎖場”行為,激起了人們對于“腦殘粉”的不滿和聲討。明明是粉絲,為什么會冠以腦殘二字呢?大概是因為他們為了向偶像表達自己的喜歡而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你喜歡是你的權利,你愿意花錢也是你的權利,可你不能要求別人和你一樣啊,拉著別人陪你一起感動是幾個意思?
拿這件事來說,南京某影院經理向記者抱怨,因為一些刻意鎖場的行為,導致影院每天損失近四萬元的電影票房,用他人的經濟損失來為自己的喜歡買單是幾個意思?
說實話我理解他們對于偶像的那份喜歡和追逐,有喜歡的人的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偶像在我們人生的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我們成長,拿我來說,其實我也是一名腦殘粉,我也有喜歡的偶像,并且喜歡了很多年,受他的影響,我一直盡力去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去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一次從朋友口中知道你的名字是在高一,也是機緣巧合下看了你的那本《五年文集》,看完后整個人就不淡定了,原來文章還可以這么寫,文字還可以這么幽默,觀點還可以這么犀利,我承認自己被你的張狂和叛逆吸引到了,后來上網百度你的照片,發現本人更是帥的一塌糊涂,在你之前,我喜歡看王小波和古龍的小說,但無法把他倆當做偶像,直到遇見你,原諒我是個膚淺的人。
于是自然而然的開始和朋友談論你的一切,也第一時間把三重門看了,如果說最開始的喜歡是始于顏值,那么三重門后就是陷于才華了,作為一名青春期躁動的差生,作為一名小鎮走出來的少年,我在林雨翔身上找到了共鳴,喜歡一個人就是因為在他的身上發現了自身的影子,他的生活狀態就是你向往的生活方式,我也是差生,我也不喜歡現代教育制度,我也追求自由和快樂,可我不敢休學也沒勇氣像你一樣做北漂闖社會。
慢慢地周圍很多人都開始喜歡你,我們私下瘋傳你寫的小說,雜文,談論你的采訪,樂此不疲,與此同時,不喜歡你的人也很多,他們有著自己根深蒂固的思想,認為你不過是個叛逆的輟學少年罷了,很多人都認定你會曇花一現,然后迅速凋零,都等著看你笑話,看你出糗,可我根本不相信不在意這些,那個時候我已經看完了你出的所有書了,《零下一度》《毒》《長安亂》《他的國》《就這么飄來飄去》《青春》......
我也看過所有關于你的演講,采訪,甚至你的賽車集錦,深深知道,你根本不會像他們說的那樣,他們要么是嫉妒你,要么是不了解你。
喜歡你無拘無束自由灑脫的樣子,
喜歡你才華橫溢幽默風趣的樣子,
喜歡你不畏強權活出自我的樣子,
喜歡你低調內斂好好說話的樣子。
你的標簽有很多,你的爭議更多,人們總喜歡把你和另一位新概念走出來的青年作家相提并論,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們根本不是一路人,你們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代筆門”的出現,讓很多不爽你的人找到了情緒宣泄口,對你的質疑達到頂峰,網上的各種口誅筆伐甚囂塵土,雖然我不爽那些質疑和嘲諷,但也從未和任何人爭論過關于你的一切,那樣并沒有意義,不是嗎?
時間會證明一切,而喜歡你是我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后來乘風破浪大獲成功,你又多了一個新的標簽——十億電影票房導演,有記者說在中國現有的制度下如何能培養出下一個你,看到這條新聞時,我差點熱淚盈眶,這么多年過去了,時間終于證明了一切,連一向苛責的媒體都對你進行了普遍認可,你身體力行的證明著那些當初對你存有偏見的人是多么的膚淺與無知。
現在的我很少再向別人談及你,一是覺得已經過了談論偶像的年紀,二是我不想信會有人能夠感同身受我對你的那份喜歡,該怎么形容那份喜歡呢?1988出版后,每年夏天我都要重看一遍,微博注冊后第一個關注的人是你,換手機時下載的第一個軟件是one,圖庫里始終保留著你的照片,大年初一頂著風雪騎車幾十里只為看乘風破浪的首映,第一次去南京只為了去很高興遇見你餐廳一飽口福......
我的微博和微信都有你的粉絲群,發現你真的好多迷妹啊,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她們每天在群里爆你的照片談論著你的好,她們結伴去后會無期的拍攝現場東極島,她們去你的老家亭林鎮,據說還跑到了你爺爺家旁邊的那條小河邊拍照,這些我都沒有去過,不是不想而是覺得沒有必要,就像我一直把你當做偶像,但卻從未和別人說過你是我的偶像,因為我知道,你從未把自己當做過偶像,你永遠把自己當做一個少年,一個亭林鎮走出來的少年,一個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生活的少年,即便你已經三十四歲了。
前段時間你發了一條微博,感嘆自己人生的一半都處在風雨飄搖中,希望今后能夠多一些平淡,少一些爭議,你不再發表一些言論,也很少出現在鏡頭面前,你變得前所未有的溫和,有人說你妥協了,可我知道,你只是更加專注自己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