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摔跤吧,爸爸》里的這些教育理念,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


文/香菇小丁

前段時間,去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

去年的時候,我就看過這部電影的宣傳信息,初為人父,通常會對教育的東西多幾分關注,所以在看到影片介紹時,對這部電影頗為期待。

不過,影片也有一些負面評價引起了我的注意:

比如,爸爸強迫女兒摔跤,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讓孩子淪為父親實現夢想的工具。

比如,宣傳男權主義,歧視女性。

比如,粗俗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了國家拿金牌。

比如,惡俗的運動觀,參加比賽一定要拿金牌,只以金牌論輸贏。

帶著這些疑慮,今年,電影在國內一上映,我第一時間去了電影院。

看完電影后,我被感動的一塌糊涂,甚至幾度落淚,絲毫沒有關注到那些負面評價的東西。

難道是我反應太過愚鈍,沒有看懂電影?

于是,我又買了一張票,看了第二遍。

這一次,我依然很感動。

電影故事很精彩,節奏緊湊,全程無尿點,情節很感人。

在吉塔返回體育學院時,父親站在陽臺上,沉默不語,我直接淚奔了,父親對女兒的疼愛在這一刻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在女兒獲得冠軍的時候,很多觀眾起立鼓掌,還有人大聲叫好。

大家還是很喜歡正能量的東西啊。

無疑,父親做了正確的選擇,對女兒的教育是成功的,在回來的路上,我甚至聽到有孩子給父母說,爸爸,送我去練摔跤吧。

看來影片對孩子和父母都有很深的影響,很多虎媽貓爸們,蠢蠢欲動,迫切想讓孩子實現偉大的夢想,成就美好未來。

那么今天我們摒棄影片中的三觀不談,只聊聊影片所傳達的一些值得學習的教育觀念,這對于我們做父母的來說,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在這部電影里,爸爸已經是全國冠軍,本身在摔跤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一個成功者。

所以,從教育孩子的角度來說,他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其實是loser,卻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逆襲、成功,這其實很難。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2,發現孩子的天賦很重要

爸爸剛開始并沒有打算讓兩個女兒練習摔跤,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兒把鄰居家的男孩打的慘不忍睹,才發現了女兒身上有很好的摔跤天賦。

這是爸爸決定讓女兒摔跤很重要的原因。

發現孩子身上的天賦,并加以培養,這一點也很重要。

3,當孩子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父母要有責任為他們做出選擇

爸爸發現女兒的摔跤天賦后,沒有征得她們的同意,就決定讓她們練習摔跤,看起來爸爸沒有尊重女兒的意愿,實際則不然。

我們確實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選擇,但孩子的判斷能力畢竟有限,很多時候,需要父母為他們做出選擇,這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選擇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呢?這就要看父母的能力和水平了。

正確的選擇往往需要父母有很高的眼界,超前的視野,寬廣的見識。

所以,孩子的教育過程往往伴隨著父母的自我成長,而且是要先孩子一步成長。

4,把學習轉化為內在動力,才能夠事半功倍

一開始練習摔跤時,兩個女兒其實是拒絕的,并且做了不少反抗的事,導致摔跤訓練進展緩慢。

直到有一天,女兒的同學在14歲時就嫁人,做了家庭主婦,鍋碗瓢盆,相夫教子,這件事對她們的觸動很大。

這成了女兒練習摔跤的轉折點,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去努力奮斗。

這對于教育者來說,也非常重要,只有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才會讓他主動去探索求知,不必再強行施壓,弄的父母和孩子都苦不堪言。

5,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原則,持之以恒

爸爸為了教女兒摔跤,舍棄工作,以身作則,設定規則,約定一年時間為限,盡全力去培養女兒。

如果一年后失敗了,就放棄摔跤,這一點提現了他對兩個女兒的尊重。

在這一年時間里,爸爸做了女兒的教練,不得不經常忘記爸爸的角色,不顧任何人的反對和嘲諷,嚴加訓練,堅持不懈,最終贏得了掌聲和尊重。

《摔跤吧,爸爸》算是一部勵志的好電影,雖然有很多人不認同電影里的三觀,但這毫不影響電影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

誠然,把孩子培養成世界冠軍、成功人士,在現實生活中少之又少,概率極低。但如果我們發現了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賦,恰巧他又愿意去努力,我們和孩子拼一把又何妨!

成功了,獲得的成就感改變他的一生。

失敗了,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坦然面對,努力成為一個普通人,樂觀,積極,陽光,健康,幸福,這也沒什么不好。

最重要的,你得先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去看下吧,今年難得的好片子。

對了,別忘了帶上孩子。

香菇小丁:典型80后,全職奶爸,從職場到創業,從事農業電商和自媒體,尋找另一種生活可能。在這里,關于農業、電商、親子、育兒、手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