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學習力]主題“深度聆聽”NO.10冬夜讀書yhy

《深度傾聽》第10天──「RIA學習力」便簽輸出第16期
拆頁十二
選自《心理學家的傾聽術》


P164-165
肩并肩溝通
周末,威爾和15歲的兒子埃文開車去體育用品商店。埃文想在學校組一支射箭隊,威爾帶他去買一些新箭。
和平常的十幾歲孩子一樣,埃文不愛說話,一邊聽著iPod里的音樂,一邊用腳打著拍子。開車買東西的路上,威爾隨意地聊著家里和工作的事兒。他為不久后全家的度假出了幾個主意, 自言自語地說起回家后要烤牛排吃,然后提起了一個總是給別人惹亂子的同事。
威爾說,那家伙真是煩人透頂,每個人都知道他辦事一定會搞砸。然后他隨意地說道: “哎,你覺得你的朋友里頭,誰最有可能以后惹上大亂子?"“什么?”埃文驚訝地說。要回答問題他并不驚訝,可剛才那問題聽上去比平常那種好一點兒。平常他聽到的問題都是“西班牙語的考試成績提高沒有?”“咱們得談談你那橙色頭發的問題。”
“是啊,”威爾繼續說, “我只是想知道,你朋友中間有誰特別喜歡冒險,很容易惹上大麻煩的?更重要的是,為什么你覺得會是他呢?"
埃文沒料到爸爸會征詢自己的意見,他想了想,然后答話了,以極其罕見的合作姿態:“我覺得是杰科,因為他要是一來勁,沒人能擋得住。而且他已經搞砸過好兒回了。”
“是嗎?”威爾回應道。他忍住了,沒提出不請自來的忠告,而是讓談話繼續下去。
“是啊,有幾回他惹了事兒,給家長關禁閉了。我覺得他和他爸媽關系好不了。”埃文繼續說。
“哦,要我說,看看你的預言會不會變成現實,這應該挺有意思的。順便說一句,要是他惹了麻煩,你會怎么做呢?”威爾加了一句。
“天啊,我哪知道,”埃文說,他想了一分鐘,“我覺得,既然我是他朋友,我會盡力幫他解決問題,大概也會阻止他別再這么干了。”
“他有你這個朋友,真幸運。”威爾總結道。
“嗯,我想我在班里還算不錯吧。”埃文說。


威爾用來讓兒子敞開心懷跟他交流的方法,我把它叫做“肩并肩”溝通法。
這個方法基于以下三個事實:
讓人們坐下來聽你教訓很少能管用。因為這會讓他們產生防衛心態。一旦他們開始為自己辯護,就不會把想法對你和盤托出。跟他們肩并肩地同做一件事,你就會降低他們的防備,讓他們坦陳想法。正是因為這個,人質談判專家會盡力讓劫持者答應一起做件事,比如把食品或藥品送進樓里。也正因為這個,比起跟酩酊大醉的政客同床共枕的間諜,老人們在合力建谷倉或“大家縫”聚會(早些時候,美國婦女很少外出工作,無聊時帶上要縫的被子聚在一起邊縫邊閑談,故而得名。現在仍有這種聚會,只是參加者以年長者居多。——譯者注)上打聽出來的消息要機密得多。
提問比說教有用。所以威爾沒有教訓埃文: “別讓朋友把你扯進麻煩里去。”相反,他向埃文提出了問題,讓埃文去想,“誰可能會惹上麻煩,到時我該怎么辦?”換句話說,威爾沒有擺出架子教訓埃文,也沒有說教,而是“肩并肩”地--既指情高上的,也指身體上的-和兒子談話。
當你不去打斷,而是讓一個傾訴引出另一個傾訴的時候,你知道的會更多。因此,威爾沒有使用“誘餌掉包法”,引誘兒子跟自己進行一場以說教結尾的對話(“那你最好別跟杰科一起玩,否則他會讓你也惹上麻煩的"),而是使用了一個談話深化工具(“是嗎”),并且提出第二個問題,讓埃文跟自己分享更多想法。
肩并肩溝通法的這些要素——在共同做事的時候提問,然后用更多問題來使對話深入-它們的威力是如此強大,以至于構成了蘇格拉底提問法的核心。蘇格拉底從來不會告訴別人該如何如何,他只是一邊跟別人散步,一邊提問,直到人們自行找到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他幫助建立起了西方文明。
然而,這個方法不僅僅適合父母或哲學家,它也是走動式管理(managingby walking around)的基礎,這個管理技巧已經被人們使用了幾十年。這個出色的工具能達到兩個目的:發現自己管轄的區域里真正發生了什么事情,并且和同事們建立起親密的情誼。
肩并肩溝通法使用起來很簡單:跟對方一起做一件事(最好是你能幫上忙的,但就算一起吃午飯也不錯),然后用預先設計的問題,探詢對方在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感受。


P109-110
多年前,Dialexis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戴夫·希巴德(Dave Hibbard) 教了我一個特別有用的方法。如果你被某個喜歡說“這事做不到”的人弄得動彈不得,那這個方法能幫你扭轉局勢。他管這個方法叫做“不可能問題",可我喜歡叫它"踢走但是"。
這個方法適用于以下情形:對方的態度介乎“抗拒”和“肯聽”之間,但是還沒準備好去想該怎么做。一般來說,此人的心理在害怕(這想法挺嚇人的,它肯定干不成,還會毀了我)和淡漠(或許這是個好主意,可聽上去,要花費我太多精力)之間搖擺。如果你夠幸運,對方或許會閃過一絲興趣(嗯?這能成嗎?誰知道哇。),可是,如果你不去推動,這事永遠成不了。而這個強大的推動力,就是“不可能問題”。
請看下面的例子:
你:如果說有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做到的話,就會對你的成功有極大的幫助,這事是什么呢?
對方:要是我能夠做成*****的話,就好了。但這是不可能的。
你:我明白了。怎么做就可以把它變成可能呢?
就是這樣,只需要兩個簡單的問題: "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什么?"“怎樣做就可以把它變成可能呢?”
為什么這兩個問題如此有威力?因為它們讓一個人的心態從防衛和封閉的狀態(或是自私和找理由)轉到開放和思考狀態。它們還讓對方把你的愿景想象成現實,并且開展戰略性的思考:如何才能接近那個現實。


「I,重述知識」(必選)
打破對方的防御心理,拆頁中有兩種做法,請梳理操作要領。

《打破防御心理實現有效溝通》

? ? ? 在對方有防御心態的時候,如何讓他人打開心扉開啟溝通,有兩種方法:

? ? 1肩并肩溝通法。主要步驟,和溝通對象一起做一件事,然后在做事的過程中用預設好的提問,觀察對方在想什么做什么?肩并肩溝通法營造了一個輕松地語境。但過程中必須保持良好的傾聽狀態才能夠達成有效溝通。

? ? ? 例如,拆頁中的父親,在溝通中認真傾聽,避免說教,應用提問引導孩子發揮能動性,展示自我。

? ? 2.踢走但是法。這是一種語言技巧。具體做法問兩個問題

(1)如果說有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做到的話,就會對你的成功有極大的幫助,這事是什么呢?

(2)你:我明白了。怎么做就可以把它變成可能呢?

這兩問題很有能量。首先讓你卸下包袱想不可能的事,然后激發你去想如何實現不可能的事。這樣的結果就是激發勇氣實現夢想。

「A1,激活經驗」(必選)
曾經有一次,你特別期待與愛人多溝通,然而他不太愿意說,你采用了“肩并肩”的方式進行交流。請描述這件事的經過。
如果與愛人沒有這樣的事情,可以拓展到和孩子談他的學習,和下屬談完成的不好的工作,和領導談你想獲得的支持。
如果以上都沒有,那么你可以選擇“踢走但是”的方法,回想一個和拆頁中例子相似的經歷。

《辦學地址的實現》

? ? ? 2018年,由于辦學地址的房子被其他人看中,我們失去了自己長達十二年的辦學地址。5月份我們得到消息,說不給我們續簽合同。

? ? 當時我就想,如果能夠在一個月內到我們自己的大學找到新的辦學地址將學校搬回去就好了。

? ? 我把這想法告訴領導。“如果能這樣就好了,但是不可能,因為學校不會同意,以前曾經打過報告,他們一直不肯。”

? ? 領導說“現在不同了,關系到那么多學生老師。你想想怎樣和學校說,學校會支持…”

? ? ? 于是開始了艱難的過程,歷經多次反復,很多機構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一點點讓步支持。

? ? ? ? 終于一個美好長遠的辦學地址得到了,我們順利帶回了所有學生和教師隊伍。

? ? ? “踢走但是”法,讓我想起成果框架,先想美事,再尋求方法。就怕不敢想,想了就會有辦法。

? ? ? 嗯,以后常用用。例如,我說“如果我的心臟恢復到以前那樣,我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工作學習生活啦,但那是不可能的。”然后我再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我收獲心臟健康呢?我現在正在做的理療和各種保健鍛煉,心態調整,堅持下去一定成功。”“未來可以自由打球,學習,寫作,工作。哈哈想想都美!”


「A2,規劃運用」(可選)
挑選一個你最近特別想溝通的事情,但對方有所抗拒,請你規劃一下你的溝通目標,制造什么條件促成“肩并肩”的溝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