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飯疏食:飯,食。疏食,粗飯。
曲肱而枕之:肱,臂也。曲臂當(dāng)枕小臥。
樂亦在其中:樂在富貴貧賤之外,亦即在富貴貧賤之中。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不義而富且貴,是以不道得之,存心不義,營求而得。浮云自在天,不行不義,則不義之富貴,無緣來相擾。
不義而富且貴,必是以不義的方法得來的,若是不行不義之事,不義之富貴,自然不會來打擾你。
這就讓我想到了一句俗語,“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在娛樂圈里用的挺爛的。
趙又廷說,“拍吻戲一定要和圓圓報備,因為這是一個尊重。”
陳思誠說,“我也產(chǎn)生過懷疑,對婚姻這件事,到底是我們現(xiàn)在的婚姻是正確的一夫一妻制呢,還是古時候的一夫多妻制?”
就拿兩個男人對比一下,就不多說娛樂圈了,說說歷史上的事吧。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耳熟能詳吧。用晉獻公祖?zhèn)鞯拇辜袷退膼鄣那a(chǎn)寶馬開路,為他贏來了一個虢國,一個虞國。虞國的國君難道不知道給晉國軍隊讓出了一條攻打虢國的必經(jīng)之路是不義之事嗎,難道不知道晉國的寶玉和良馬是不義之財嗎?
若虞國的國君義正言辭地拒絕,“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那也不會那么快就變成了亡國之君罷。
還有那個“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楊氏一族,楊貴妃寵冠后宮,楊國忠則飛黃騰達,直至宰相,他任相期間,多行不義之事,專權(quán)誤國,排擠忠良,起用奸佞,敗壞朝綱,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dǎo)致了安史之亂,最后也在馬嵬驛被亂兵所殺。
若是沒了楊貴妃的寵冠后宮,憑她的長相,為兄弟謀個小官怕也是不成問題的,雖不能呼風(fēng)喚雨、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也不至于死得那么早罷。
多行不義必自斃,是俗語,也是大實話,即使,今生還是善終,來世不會有好下場。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今生的好運是前世積下的德,而你后世如何,就看你今朝。
當(dāng)然很多人會說,只管今生盡興,哪管后世滔天。我覺得說這話的人,未必經(jīng)歷過悲痛欲絕。能夠說這話的人,今世,本就是上天的寵兒。
突然想到了司馬遷,遭受宮刑的司馬遷。李陵降敵后,武帝震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lǐng)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zhàn)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于是,被處以極刑。
對于司馬遷來說,不問經(jīng)過,便聲討李陵,便是不義,所以他不做這不義之事。那么他到底是否應(yīng)該略微的妥協(xié)一下呢?或者委婉一點,說“臣不知”呢。的確,可以這樣做,但是我想若是他真的這樣做了,那部《史記》還是叫《史記》,卻未必能為稱為“實錄、信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了。
就像不同的人唱同一首歌,會唱出不同的感覺,同一個人不同階段唱同一首歌,亦會唱出不同的感覺。
人的信仰一旦變了,怎么還能相信他跟原來一樣呢?
一個巴掌真的是拍不響的,不信,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