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補充:上了大學之后,每天除了玩手機就是電腦,明明有很多事情擠壓了要做,腦子卻很亂,一直拖延,開學兩個月都沒有聽過課,上課也是看視頻,感覺荒廢了大學生活。每次看到什么雞湯心里都會很觸動然后激勵自己,但是永遠都是做不到,制定了計劃也完不成。我特別害怕,但是我從小就是這樣的,高中也是,就連快高考時也是混日子過不學習,運氣好考上了一個一本醫學院,但是感覺同學們都很刻苦,而我懶散慣了,現在心里很矛盾很難受但還是沒有什么改變,求教
答:從題主的自述分析,自律只是題主針對問題的初步解決方案,而非問題本身。題主顯然在用一種錯誤的、而且完全不可行的方法——自律,解決一件心理焦慮的事情?
一、界定問題,剖析本質
自律是行為主體(人) 自我約束的一種表現,僅僅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結果表現,并不是一種能力。
而題主對“真正的自律”期待,大致可以理解為“行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這是一種需要極高意志力,也幾乎是無人能夠做到的一種狀態。因此,“真正的自律”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
不過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并不是問題所在,問題在于題主為什么要“真正的自律”呢?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他是因為自己懶散不學習,但卻認為其他同學都在刻苦學習,害怕自己被拉大差距。在給出這個問題的根源之前,我們就要問下題主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懶散拖延呢,比如:老師安排的活動任務沒有完成,或者是答應了朋友的事情沒有做到?還是題主的拖延僅僅存在于學習上呢?假設題主的問題僅僅存在于學習上,那么題主真實的問題就不是自律與非自律的問題,而是由于短期現實利害和長期認知利害之間的矛盾,所帶來的心理焦慮。
在短期現實利益上,題主選擇了玩手機和電腦等安逸和放松的生活方式;而在長期認知利益上,題主又對自己有挺高的期待,但因尚未看清自己“自律”的動力來源,因此又無法像其他同學那樣刻苦。這兩種利益間的沖突,就造成了題主的心理焦慮。
二、構建框架,解決問題
找到題主的真正問題“心理焦慮”后,應該怎么解決呢?個人建議從3個維度著手,分別是認同事實(Acceptance)、正視困難(Hard Work)、善用意志力(Willpower),題主最需要理清的是自律的動力來源----認同事實。
2.1 認同事實
從題主的問題中可看出,題主目前是處于一種焦慮的狀態中,如下圖已經進入了一種陣痛性死循環。
第一件事情便是認同你的現狀,承認你的不足,接納目前狀態中不完美的自己。
你的現狀是
1、每天除了玩手機就是電腦,明明有很多事情,腦子很亂,一直拖延。
2、開學兩個月沒有聽過課,上課也是看視頻
解決方案:
1、 關閉一切干擾源(手機電腦),仔細思考每一件讓你困惑的東西,用一張A4紙張寫下你的現狀。
2、接下來思考一個問題:理想中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可以從多個維度來分析,比如:時間維度、角色維度等
時間維度可以分為10年后理想的你、5年后理想的你、3年后理想的你、1年后理想的你,還可以把時間維度盡可能的縮小:6個月以后的你、3個月以后的你、1個月以后的你、半個月以后的你、一個禮拜后的你;
角色維度可以分為:學生角色中理想的你、兒女角色中理想的你、朋友角色中理想的你、同學角色中理想的你等等
3、挑選出一個維度目標,不斷細化所對應具備的能力及具體實際行動
2.2 正視困難
有那么一個朋友,小孩剛剛上大學,每次回家都是抱怨大學里面這不好那也不好,而我的朋友則是教育他家小孩“忍忍大學,以后就好了”。這種教育理論細思極恐,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遇見這種不順心的時候,但是忍一忍真的能夠解決問題么?
小學的時候,遇見一個問題,自己無法解決,可是父母告訴你忍一忍就好了,堅持;
中學的時候,你還是會遇見這個問題,自己也沒想通,可是父母告訴你忍一忍就好了,堅持;
到了大學還這種想法,是否可以嘗試著去改變過往的做法呢?為啥不嘗試一下不忍呢?想著辦法去解決呢?從內心去認可這件事物,從內心去接納他,正如題主目前厭煩的自己,為什么不去想想自己的優點呢?有了對于優點的深刻認知,才有更多的經驗去認識缺點,改變缺點。
題主目前應該開心的是,在你年僅20歲的時候,就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反過來想,是不是比40歲的時候才遇見這樣的問題更加值得開心呢?年輕的時候遇見的困難越多,練就一身打boss的技能也越快,因為年輕具備的時間成本永遠比年老的時候多。
2.3 善用意志力
多數人把意志力當成是自律的唯一標準,實際操作中卻發現僅僅依靠意志力來實現自律不太現實。
腦補了一張圖-----刮骨療傷,這邊不就是考驗關公意志力的時候了,能夠忍受住一時的痛苦,是否能夠忍受長期的內耗呢?
最厲害的人往往不會濫用意志力,他們最大優勢是將需要用意志力來控制的東西變成了深入骨髓的習慣!對!就是習慣!
挺贊同村上春樹的一段話:“人本性就不喜歡承受不必要的負擔,因此人的身體總會很快就對運動負荷變得不習慣。而這是絕對不行的。寫作也是一樣。我每天都寫作,這樣我的思維就不至變得不習慣思考。于是我得以一步一步抬高文字的標桿,就像跑步能讓肌肉越來越強壯。”
從題主的自述中可看出,目前您的壞習慣是從兒童時代就養成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您卻想要自己在短時間內克服壞習慣,這可能嗎?
經過上面一步一步的梳理目標,落實到實際的日常行為習慣中,依靠意志力來“逼”自己自律是不太現實的事情,一開始嘗試改正壞習慣的時候一定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哦!
比如學生時代的我,遲到大王一個,曾經是被小學老師用擦不掉的油漆在寫字板上寫著我的名字的(ps:平時是用粉筆),老師的意思是反正你都是天天遲到,天天寫名字比較麻煩!嗯嗯!比較麻煩!還好我一直粗線條
后來,人越長大就越來有羞恥心了,所以改變自己就從不遲到開始,前一天睡覺的時候,都會在內心鼓勵自己成為一個早上6點起床的人,結果只能是打自己的臉,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很是消極的看待早起一事,認定這個名字是很難從黑板上洗掉。
后來一想,一下子提前1個小時對我而言,可能生物鐘調節不過來,所以我就把自己提前一個小時的目標,分解成了12天的任務,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5分鐘,后來,我大概是花了15天做到了1個小時的任務,從此就很少遲到。
在實際的習慣養成中千萬不要追求完美主義,很容易失去信心!目前的你,每天玩手機、玩電腦、上課不聽課,可以將一些習慣養成的門檻降低,比如:每天很開心的玩幾個小時的手機,然后就放下手機去跑步、看書之類的事情,上課不聽課,也需要慢慢過渡,可以把前半段上課,后半段玩手機,慢慢去糾正自己的習慣。
碼字有點多,最后送一句:希望你走出“逼”自己做到“真正的自律”的誤區,而是從以上3個維度著手,過一個能夠操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