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帝國時代,有一位權利極高的官員,他收藏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寶貝,異常珍視。當時的國王安東尼讓他獻出來,否則就流放他。結果官員寧可選擇去流放也不肯把寶貝獻給國王,結果這位官員真的被流放了。
到底是什么寶貝,值得官員甘愿被流浪也不放棄它?
它就是——歐泊。早先的希臘人相信歐泊能給人可以深謀遠慮和預言未來的力量,富裕人神奇的能力。因為歐泊美麗的外表,極為稀奇,阿拉伯人相信它們來自于上天,甚至在阿拉伯的傳說中,人們認為可以通過歐泊感覺到天空中的閃電。羅馬人則認為歐泊會帶來希望和純潔。
▲如星空般璀璨的歐泊
在維多利亞時期有一個叫戴瑞·哈墨的人,從60年代到70年代間贏得了很多彩票,至此他相信,是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歐泊帶來了好運,讓他贏得了20萬澳元獎金。
后來他在維多利亞某個小鎮的街角開了一家著名的歐泊商店,希望把這個可以帶來好運的寶貝介紹給更多的人。
這樣神奇的歐泊,它極為璀璨多姿,漂亮極了!讓我們感受一下它的美.........
▲歐泊戒指
▲歐泊:似油畫里少女那飄動的綠色紗裙
▲歐泊吊墜耳環:呈現似多彩海底世界般的畫面
▲如彩色鵝卵石般美妙的歐泊項鏈
▲歐泊耳環:碧波蕩漾的湖水
▲極富創造力的歐泊珠寶
西方皇室貴族自古以來都非常喜愛它,法國拿破侖皇后約瑟芬就有一串極為出名的歐泊項鏈——“燃燒特的洛伊”,據說是她非常喜愛的珠寶之一。
▲法國拿破侖皇后約瑟芬
而另外一塊著名的歐泊,重達205ct的愛多姆克,在1954年由澳大利亞政府將它鑲在項鏈上送給了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這個項鏈也被稱為“女王的歐泊”。女王被它那璀璨的色澤所吸引,極為喜愛。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歐泊項鏈——“女王的歐泊”
歐泊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它是凝膠狀或者液體的硅石流入地層裂縫或者洞穴中沉積凝固而成的,其中也包含動植物殘留物,例如樹木、甲殼和骨頭等。
▲金鑲歐泊戒指(伴鉆石)
由于歐泊本身的結構會對白光的衍射呈現不同的色彩和明亮度,當我們轉動歐泊的時候,它就會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色彩斑斕,唯美唯幻。
▲歐泊:鮮花的精致造型,盡顯唯美光澤
一位羅馬學者曾這樣贊美它的多姿多彩——“有紅寶石的火紅,紫水晶的亮紫色及綠寶石的艷綠,所有色彩一起發出亮麗的火光”。就好像天上的彩虹那樣絢爛多姿,浪漫唯美。這就是所謂的“變彩游戲”啦!
▲歐泊:唯美的星光,帶你進入夢想的國度
一般來講,歐泊變幻的色彩數目越多,價值就越高。
你知道嗎?價值最高的七彩歐泊可以出現可見光譜中的各種顏色,它可以呈現令人驚嘆的紅色、紫色、橙色、黃色、藍色和綠色,當轉動它的時候會出現強烈并有層次的色斑變化,十分神奇美妙,令人嘆為觀止!
▲歐泊:如夢如幻的銀河系
七色彩虹族譜
歐泊這樣的色彩斑斕,可能你會問它到底有幾種呢?
1 黑色歐泊-歐泊中的皇族
黑色的歐泊并不是指全部都是黑色的,而是歐泊整體色調和顏色比較深,像黑、深灰、藍、綠、棕色。然后在這些深色上呈現明亮的色彩。黑色歐泊的艷麗色彩對比非常強烈,十分璀璨多姿。
▲黑歐泊
2白歐泊
白歐泊也叫牛奶歐泊。顧名思義,就是顏色像牛奶一樣的白色、潤滑。是歐泊整體色調和顏色比較淺的。它是被認識和利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歐泊,到19世紀末都被作為貴歐泊的典型。主要出產在澳大利亞南澳州的庫伯佩迪。
▲歐泊戒指
3水歐泊
這樣的歐泊整體色調和顏色有淺色也有深色的,但是它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就宛若水晶一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多彩絢爛。
▲水歐泊
4火歐泊
火歐泊聽起來十分溫暖熱情,就是橙色、橙紅色、紅色的歐泊,透明且顏色鮮艷。鮮艷的紅色在火歐泊中較為昂貴。但是火歐泊變彩現象不明顯,有時候會有淡綠色熒光,優質者更加通透,并具有玻璃般的光澤。
▲火歐泊
5鐵歐泊
鐵歐泊又稱礫石歐泊,它是黑歐泊的姊妹寶石,比其他歐泊都堅硬。是因為歐泊附在不能分開的鐵礦石上,因此只能將它們一起切割下來。這樣的歐泊在鐵礦石的映襯下鮮艷美麗,十分漂亮!
▲礫石歐泊
國際寶石界把歐泊列為“十月誕生石”,是希望和安樂之石。佩戴它可以增添好運和快樂。歐泊也被稱為“丘比特石”,象征著純潔的愛情。戴上它,可以承載感情和愿望,有助于遇見完美的另一半。情侶之間佩戴,有助于在未來的感情路上愛情美滿幸福。
▲歐泊吊墜
歐泊同時也象征著彩虹,給佩戴者增添個人魅力、溫柔、使人容光煥發的同時也能帶來美好的未來!
維多利亞女王在位長達63年又7個月,比任何一位英國君主長,也比歷史上任何一位女性君主長,她非常喜歡歐泊。據說她買了很多漂亮的歐泊來送給她心愛的五個女兒,以此希望她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平靜的湖面蕩漾著漣漪,那是生命的氣息;變幻的色彩如星光絢爛,那是寶石靈魂的綻放;平靜的生活總有波瀾,那是對我們成長的歷練。唯有變化,世界才充滿了無數的美妙!
從相愛到訂婚,及此后的人生旅程,愛至關重要。芙萊尼珠寶的至上關懷亦將持續終身。我們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鉆戒改款,鉆石投資,設計定制,修改戒指尺寸,常規清洗以及檢查戒托穩妥性等。微信:Denke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