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在我看來成功是廣義的,即成功無處不在。
對于一個早起困難戶來說,每天能做到早起便是成功;
想要寫出好文章,堅持不懈地練習寫作就是成功;
孩子邁出的第一步,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成功;
當然大多數眼里,事業(yè)上功成名就,出人頭地這才是成功;
無論你怎樣定義成功,如果只是空想,那就永遠也無法成功;其實,你離成功就差一步,就是-做!
在做的過程中,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有三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縮小選擇范圍
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優(yōu)秀到不會被忽視,于是付費參加了很多課程,日程表安排的滿滿的,擠掉了所有業(yè)余休閑活動,時間還是不夠用,自己身心疲憊,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導致計劃流產。
學習技能想法沒錯,但是人的精力有限,選擇過多精力勢必分散,什么都想做好,結果是什么也沒做好。
在紙上寫出自己想要參加的課程,選出對提高自身最有幫助的先學,集中精力把它做好,完成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再開始下一個課程。這樣在不斷學習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自信心。
二.拓展體驗邊界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生活中與家人或朋友意見不合發(fā)生爭執(zhí)時,如果你離開那個環(huán)境,到外面走一走,情緒就會慢慢平復下來,換位思考,從而避免了沖突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小灶每天同樣讀一篇晨讀,卻能看到不同的感悟,就是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視角就有了差異。
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兒,拓展你的體驗邊界,可能對你當前的問題有不同的認識。
比如去理發(fā)店換一種新發(fā)型;
嘗試一下一個人的旅行;
在公司會議上發(fā)一次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從這些微小的事情開始嘗試,懷揣著好奇的心去探尋更多的可能性。
三.慢慢來,比較快
如果有了新的計劃,別急著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先找個地方試試,看看結果再做決定。
比如看到一個新市場想在那里發(fā)展。可以先把自己的貨放在別人店里代賣,如果生意不錯,再考慮租個店面經營。
這樣做就可以把判斷失誤的代價降到最低。
只有“做”才能走向成功,讓我們一起“做”起來!
用古典老師的一句話自勉:
與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