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怪原生家庭,那你干嘛去了
樊勝美或安迪,你想成為誰?估計沒人想活成前者。不止不想活成她,更不想倒霉的投胎到樊家吧。重男輕女的母親,教子無方的父親,有困難找女兒的父母,冷漠破碎令人寒心的家庭,在沒有關愛,沒有溫暖的家庭成長環境下,長成了樊勝美。
毫無疑問,這樣的原生家庭讓人想想都心痛,可是更讓人心痛的是樊勝美沒有擺脫來自原生家庭的束縛,不僅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也被困住了。
當父親生病,樊勝美沒有錢,也找不到人借給她錢,想想那份無助和絕望,會是怎樣的痛?到這個地步也該覺醒了。該反省之前的自己生活方式有什么問題,該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總想著怎么找到金龜婿,嫁給有錢人。
可以說樊勝美就是一個月光族。那針對月光族要怎么破?
1、改變消費觀念,強制儲蓄,先存款,再消費,量入而出。
2、記賬,分析賬本。估計這條樊勝美肯定做不到,那就變通一下,能不用現金的地方,一律不用現金,使用信用卡,分析賬單。
3、投資自己,花時間和金錢在自己的工作上,提高專業能力水平,確保工作收入,同時盡可能地提高工資收入。
4、學習理財知識。不懂的東西不去碰,學習之后再去實踐了解。
樊勝美可以從最簡單的基金定投開始。作為上班族,樊姐必須時刻記住錢少也要存,節流為先。不該買的一定不要買,區分好自己想買的和必須要買的,并且趁早開始基金定投。樊勝美的工資不低,每月根據自己的收入和開支,確定好合理的每月定投額度,然后篩選適合投資的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那么多,到底選哪只?就選當前盈利收益率高的指數基金。盈利收益率是公司盈利和公司總市值的比,適用于上證50、恒生指數基金和H股指數基金。當盈利收益率大于10%堅持定額定期投資,當盈利收益率大于6.4%小于10%,持有現有基金,當盈利收益率小于6.4%時開始分批賣出。
所以我們假設樊勝美從工作第一年開始就基金定投,完全按照盈利收益率去堅持基金定投計劃,并且如果還想進一步提高收益率的話還可以考慮AH股輪動策略,定期不定額,CPPI策略的話,她還會淪落到父親生病,自己沒有什么存款,還借不到錢這種境地吧。
怪原生家庭沒用,怪別人也沒用,還是怪自己吧,怪自己怎么不早點醒悟走上理財投資這條道路呢?
都說一個人的家庭出身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其一生做人做事的態度,這種身世論聽聽就算了,要是當真,你就過成樊勝美吧,反正我是不樂意。
20歲的我還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當時的我只需好好讀書就行,其他不用操心。當時的我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是由當時的自己決定的,沒有想法,沒有主見,沒心沒肺的不咸不淡的過完了大學四年。工作前兩年各種買買買,沒有存款,沒有規劃,人生毫無目標可言。
我怎么就成了這樣的我,我沒有怪自己,我怪沒人教我,我怪自己爹娘什么都不懂,所以我也什么都不懂。
記得十幾年前,那時候的房價是以百元計。當時老家所在的N線小城市的房價大約5、6百元左右。當時我爹做生意賺了一筆在當時來說絕對不小的巨款,在一個鳥語花香、晴朗無比的好日子里帶著一家去看房,準備買房。記得非常清晰,那棟房子很大,大約120平左右,朝向,布局,周邊設施等條件都屬上乘,唯一一個缺點就是距離鐵軌有點近,隱約能聽見火車經過的聲音。然后開始各種討論到底要不要買,我爹拿不定主意,說他也不懂,打電話問問在另一個城市的政府機構上班的大伯。結果被大伯一頓臭罵,說我爹賺了一筆錢就開始嘚瑟,有錢也不是這么花的,買什么房子,房子值什么錢,趕緊拿去銀行存著。然后,然后我們就去了銀行。
高考完,填報志愿的時候,自己很想出省見見世面,很想報考法律專業。我爹說你懂什么,別瞎報。然后又是打電話問在另一個城市的政府機構上班的大伯,掛完電話,然后我就上了本省的當時熱門的專業。
以前我在心里總埋怨我爹我娘,什么都不懂,聽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也不思考。之后的很多年我發現我成為了我經常埋怨的我爹我娘那樣的人。
前幾年,所在的工作單位可以購買福利房,單價1萬2左右。離上班地點走路的距離。不過靠近輕軌站。拿不定主意,打電話問我爹,爹說那么吵怎么住,不劃算。然后我就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現在每次上班路過那里,內心一片凄涼,單價已經漲到2萬有多,根本不可能買得起了。買了的同事自己沒有住,把房子租出去,一個月的房租都快抵一個月的工資了。
剛開始,我不停的埋怨我爹,都怪我爹不讓我買,都怪我爹自己什么都不懂,還瞎指揮我。之后,我開始害怕了,我發現自己怎么和我爹一樣了。我都多大個人了,咋就不能自己給自己拿個主意,自己拿不了主意,反倒怪起自己爹娘來,我自己的問題呢?我自己干嘛去了。我開始反省,開始有意識的擺脫這種不怪自己,怪別人的壞毛病,開始給自己做規劃,攢錢買錯過的房子。
不是怪自己爹娘什么都不懂嗎?那就自己多懂點,怎么懂?讀書,多讀書,多學習。投資自己才是最快擺脫來自原生家庭束縛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