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中提到效率手冊時,常常有朋友問我是如何使用的。分享是美德,正好趁早團隊成立研究所,將效率手冊的使用方法作為課題來研究,我就按照趁早研究所提出的格式,分享我在效率手冊使用過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心得,希望能給使用效率手冊的朋友們一些啟發和幫助。我們共同探討,深入挖掘效率手冊的使用價值!
一、研究員資料
Lucia,女,80后85前。機關公務員,忙碌于繁瑣的會務工作;三歲小女孩的媽媽,有巨蟹座的顧家特質,但又自私地保留了屬于自己的時間,希望能在經營好家庭的同時不斷提升自我,在人生路上常常遇到「更好的自己」。
二、相遇相認
2013年初,朋友產后塑身,在豆瓣上看到「和瀟灑姐健身100天」的圖片,強烈推薦并結伴努力。我們順藤摸瓜,找到瀟灑姐的微博,再找到趁早小店。朋友買了瀟灑姐的書,也買了效率手冊送給我們作為禮物。我非常認同瀟灑姐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從此開始使用效率手冊并關注趁早的一路成長。
三、自成一統
時間管理的GTD理論中關于總體檢視工作,有“六層次法”,像飛機起飛的過程:
跑道——目前的行動;
一萬英尺——當前的項目;
兩萬英尺——關注和責任范圍;
三萬英尺——1-2年的目標;
四萬英尺——3-5年的展望;
五萬英尺——人生。
這是個從微觀到宏觀的檢視過程,而我使用效率手冊的思路,則是從宏觀到微觀——
·首先確定人生夢想,為自己樹立一座燈塔;
·循著燈塔的光亮,確定今年要做些什么才能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將今年的任務拆分到每個月,再結合季節性的日常活動,確定每個月的重要事項;
·每個月有四個星期,將每月計劃和最新接到的任務拆分到每一周,這一周便有了方向;
·最后,水到渠成,每天需要做什么,已了然于胸。
按照這個思路,我在使用效率手冊時,就是從「一生的計劃」開始,然后是每年計劃、每月計劃、每周計劃、每日計劃。
接下來,我以正在使用的2014效率手冊薄本為例,分享我的使用方法和心得。
一生的計劃
今年流行一句話——夢想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我深感認同。就算不能實現,夢想也一定要有,因為夢想就是黑暗中的燈塔,為人生旅程提示航向。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不管遇到多少岔路,總能知道前行的方向所在,明白自己將要走向何處。
趁早效率手冊的最后,設置了「一生的計劃」,瀟灑姐將建立在她電腦里的這份文檔分享給趁早效率手冊的使用者,引導大家一邊填寫,一邊思考自己一生的計劃。
我雖然從2013年開始使用效率手冊,卻是今年才真正認識到夢想的重要性,認真思考自己一生的計劃。在填寫2014效率手冊中「一生的計劃」時,我將時間段定為了十年,記下了自己的「十年目標」。
填寫好效率手冊上的目標后,我又制作了一張未來年表,進一步細化夢想的各個組成部分,將之分為健康&外形、知識&技能、見識&修養、社會&工作、家庭&生活和財富6個部分。給每個年度安排了一列,以便記錄靠近夢想的進度。
這份未來年表是參照《記事本圓夢計劃》一書的介紹,根據我的具體情況設計的,貼在效率手冊「一生的計劃」頁面,不時翻看,常記夢想,不忘初心。
這張表將會在未來十年一直伴隨著我,提醒我努力的方向。粘貼用的膠帶可以反復粘貼,是很好的輔助工具,有很多種用法,后面分享輔助工具時會講到。
每年計劃
填寫好「一生的計劃」,再由此制定好未來年表后,每一年的計劃就呼之欲出了。
效率手冊中有一頁供我們填寫愿望清單,打開效率手冊時經常能看到這份清單,方便我們檢視還有哪些愿望仍然停留在愿望層面,督促自己馬上行動。
在每個愿望的后面,我都留下了空間,年末總結時,會以畫星星的方式評價愿望的實現程度,未實現而又依然想實現的愿望,寫入下一年的愿望清單,并提醒自己,已經擱置了一年哦!
在一年的時間里,會完成很多計劃外的事項,產生一些并未列入愿望清單的收獲,所以我的年終盤點,并非僅僅檢視計劃完成情況,而是全面回顧這一年的情況,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
今年還有兩個月,這份年終盤點的思維導圖尚不完善,有新的內容可以隨時更新。(又見可多次使用的膠帶君~~)
效率手冊中的年歷,我主要用來做旅行規劃。新的一年法定假日的放假安排一公布,就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放假的時間段,結合周末和年假,規劃本年度的旅行安排。
以年為單位的規劃項目,效率手冊還安排了體重管理坐標軸,可以記錄12個月的體重變化情況。以前我不太重視這部分,年初體重暴增被同事笑話,受刺激后決心認真管理體重,辦健身卡、請私教、制定100天減肥計劃,終于慢慢接近理想體重。
羞澀地秀一下我的體重管理坐標軸,初始數據很恐怖,不許嘲笑我!
以前看瀟灑姐秀的坐標軸,一路朝下,我自己的卻是曲折起伏,太有挫敗感了,嗚嗚嗚~
7月28日我開始了100天減肥計劃,嚴格實施詳盡的計劃,終于有所起色,實現了一路向下的體重曲線,對「將體重作為一個項目來管理」頗有感觸,印證了用項目管理的思維來生活效果顯著。
每月計劃
最初使用趁早效率手冊時,讓我眼前一亮的就是這頁月度計劃表單了。
列出每個月最重要的事,分別制定理財、學習、出行和健身計劃,完成了這張表單,對這個月的重要事項便有了大致的把握。
理財計劃這部分可能比較適合學生或職場新人,財務狀況比較簡單,這幾行就夠用了。成立家庭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后,財務狀況會復雜很多(我是用隨手記APP來管理家庭財務的)。
這個設計有利于引導用戶重視理財,早作準備,也是趁早精神的一部分。
學習計劃中的資格證書和學會的技能,我用得比較少,在今年的建議中也提出了修改意見。讀書計劃我用來確定閱讀主題,然后搜羅書單,開展密集的專題閱讀。
每月的月歷表,我用來記錄已經確定時間地點的事項,也就是GTD理論中的「圣地」理念。
這個月歷表看起來有些空,因為現階段我主要任務還是籌備和協助,確定的日程并不算多。
對于我來說,在月歷表中僅僅記錄已經確定的事項,好處有兩點:
1.有新的預約時,直接翻開這張表,一眼看上去就會知道哪個時間段有空。小時候看電視,職場麗人一手拿電話一手拿筆記本,瞟兩眼就定下時間,干爽利落。若是在月歷表上寫了太多未定的計劃事項,看半天才能確定哪個時間段可用,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我的工作任務中有一項是整理每月大事記,搜集各方面資料整理完后,再核對一遍日歷表,也是查漏補缺的一個步驟。
旁邊的Special Memo,我用來作任務收集器,根據日歷表的填寫情況,記下這個月需要完成的任務,起到提醒和備忘的作用。
每周計劃
我在工作中發現,有一些事情,并沒有要求一定要在某天完成,只要在那一周內解決就OK了。但是效率手冊中沒有設計周計劃的頁面,如果全都寫在星期一,星期一的計劃就沒空間寫了。
于是,我將周計劃寫在星期天,一般周日需要記錄的內容不多。在寫周計劃時,我分別列出工作和生活兩部分的計劃,工作計劃必須完成,生活計劃有的可以順延。
每周計劃與每日計劃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每周計劃列出的是項目,而每日計劃列出的是下一步行動。
比如,每周計劃中我只需要列出「調研座談會」,接下來那一周中的每日計劃,我需要列出的則是諸如發函、落實名單、收集匯報材料等具體的操作步驟,將這些記在效率手冊上,減輕大腦負擔。
如果不占用周日的空間,可以用便利貼記下每周計劃,隨著每一天的推進貼在不同位置。趁早小店推出的趁早表單系列中,有每周目標,也是可以N次貼的,這是對效率手冊很好的補充。
每日計劃
啦啦啦,一番啰嗦后,終于寫到了效率手冊中占最大比例的每日計劃部分了!先按照趁早研究所的要求,分享「最能代表我使用痕跡」的兩頁:
我的效率手冊頁面比較樸素,只有藍色和黑色。內容則五花八門,除了已定安排、計劃完成的任務外,還有一些小心情、小收獲,聽到或看到的好句子也會記錄在手冊上,事后翻看時常常會引起很多回憶。大概就是因為這些,一本本的效率手冊,便構成了我們豐富的人生。
已經確定的安排
在給2015效率手冊的建議郵件中,我提出設置Must方框,開辟專門空間記錄已經確定了時間地點的安排,比如會議活動、預約等等,使其能夠一目了然,不會淹沒在N多未定的計劃和想法中。使用2014效率手冊時,我是將每天前三行用來記錄已定安排。
記下已定安排,就可以按照這個deadline來規劃準備工作,倒逼前幾天的計劃。
另外,生活中常遇到一些有時間間隔的事件,比如今年女兒剛上幼兒園,5月7日去幼兒園辦理入園手續時得知5月16日前交體檢報告,7月2日下午開家長會,8月下旬老師家訪,8月30日下午親子活動,9月2日正式入學。
這些活動有具體時間,但又有所間隔,分別記在效率手冊上,就不用老是惦記著。日子一天一天過,效率手冊一天一天翻,翻到那一天,就知道有這個安排,提前做好準備,輕松自如,從容不迫。
計劃要做的事
每天的計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必須完成的,是由已經確定的安排倒逼而來的準備工作,完成這些計劃,才能確保已經確定的安排順利進行。比如10日要開會,那么就要按照時間節點準備會議的各種材料及會務工作;20日要迎接老師的家訪,那么就要提前做好家訪前的準備,比如需要提交的資料、想讓老師知曉的信息、孩子的心理建設以及打掃衛生等瑣事。
第二部分是想要完成的,源自未來年表、愿望清單、本月計劃等等,做好這些,可以讓自己走上通向美好未來的道路。比如寫一篇文章,讀一本書,拆分一個項目,實施某個計劃……
每天的計劃,都是重要的事。第一部分,是重要且緊急的事,這部分構成了我們的現在;第二部分,是重要不緊急的事,這部分指向我們的未來。
再次強調,寫在每日計劃中的,一定要是下一步,是具體的動作,由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中的項目拆解而來。這樣才能降低實施的難度,避免拖延。
經驗教訓和感悟
在「筆記方法」的主題閱讀中,有筆記達人建議在手帳中設置「每日學習」和「每日反省」欄目,記下值得學習以及需要反省的內容。日積月累,收獲豐富。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非常認同——
人的一生取決于讀過的書和遇到過的人,你很可能因為遇到某一個人,讀到某一本書,認識到某些事實,而change your life。
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change your life的人或事,也有可能因為忽略了這些人和事,而錯過改變人生的這次機遇。在發生之前,我們一無所知。記錄下那些轉瞬即逝的感悟,就像用在腦子里刻下了一道印記,相同的印記刻多了,改變自然會發生。
效率手冊的篇幅有限,不能每天設置這兩個欄目,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找到空間寫下這些感悟。或許零碎,或許淺顯,但每一天每一天的累積,便是我們的人生。
情緒宣泄
《遇見未知的自己》等很多書中,都提到了讓自己心情平和的方法,首先便是接納自己的情緒。情緒的波動不可避免,讓我們痛苦的往往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對情緒的抗拒。
我用效率手冊來接納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心里堵得慌時,在效率手冊上寫下這些情緒,慢慢地就能平靜下來。特別是學了一些簡筆畫后,簡單地畫上幾筆,隨著畫面漸漸呈現,我的情緒似乎也都宣泄出來了,恢復了內心的平和。治愈系啊!
金句摘抄
效率手冊的一大特色是附贈了瀟灑姐的很多金句,我很喜歡的這兩條,是我的「三觀」的重要構成部分——
長期的優先級的區別造成了人與人的區別,時間用在哪里,是看得見的。
真正的人脈是:用最大化的平臺和機會,讓大家知道并信任你的人品和能力。然后在機會來臨時,能夠第一個想到你,打電話給你。在彼此需要幫助時,欣然的用各自的強項互相幫助。
在閱讀或者平日與別人交往時,我也常常會聽到一些金句,咀嚼回味覺得很有道理,便記在效率手冊上,每看一次,都會有所感悟。
————————————
以上,就是我從夢想出發,將美好的未來拆分到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直至每一天。如此,我知道自己每一天在向著哪里努力,「美好的未來正在發生」便可成為現實!
PS.效率手冊是人生管理的一種工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用方式,我的思路和用法基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偏好,僅供大家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下篇,我將會分享輔助工具和蝴蝶效應,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