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和喜馬拉雅4-5月新課干貨測評(熊逸書院,羅永浩干貨日記,商業史精讀,精英日課,小學問)

四月尾的時候做了激光近視手術,加上五一小長假在家里模模糊糊的躺了四五天。失去視力的世界實在是太可怕了,感覺跟這個世界完全絕緣了。雖然如今雙眼都到達了一點二,我還是心有余悸,對天發誓每天都要做眼保健操。

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在這漫長的空乏之中,將所有得到加上喜馬拉雅心水的所有新課全部都拔了草。或者說,拔草實在拔的有些矯枉過正。像羅永浩的干貨日記,錘子發布會上“莫名笑點”和“實力打臉”實在讓我有些心有戚戚。如今這個課程還在“所有人問羅永浩”的環節,也就是每天會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今日的三個最佳問題,還有其他關于創業的問題提問。最后到底這個課程會去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這個新課測評欄目會持續更新。初衷非常簡單。當我們看到一個新跳出來的課程時,我們首先會看課程介紹和主講人,看自己感不感興趣,或者有沒有用。然后,我們會試一下試讀,或者聽一下大咖的推薦。最后,我們還有可能拉到最下面來看一下評論。(得到似乎沒有這個功能)然后我們下定決心,完成了付款。

這個流程梳理出來,你就會發現每一步驟里,都有可能全是坑。首先,我們不能說課程介紹是標題黨,卻洗不清以偏概全的嫌疑。每一位主講人都自然而然的想覆蓋更多用戶,常常你想要學到扎扎實實的職場技能,結果學到了一堆超前的理論,然后你還要逼自己相信這些都有用。其次,我們心里要門兒清,所有的大咖都是活的比你長也深刻的多的人精。當他們用你聽都沒有聽過的形容詞舌燦蓮花的夸獎另一位老師,很可能并不是這個課程有多么適合你,而是他們成功的完成了資源置換。而這一切你都無從申述,甚至無從退款。廣告詞里寫著,用一頓飯錢去獲取獲益終生的知識。而你沮喪的想,還不如讓我吃頓好飯。

有一個美食公眾號的格言我很喜歡。我不是比你懂得多,只是比你多花了冤枉錢。這只是用戶評價,不敢對大人們指手畫腳。測評如下,敬請賞光。


1.熊逸書院(得到-熊逸-48880人訂閱)

一個買的時候認為很可能會被我束之高閣,結果如今愛不釋手的欄目。

熊逸老師是個思想隱士,以哲學與社會學為專攻。如今整個社會進入“專才型”人們在一兩個小點上細心專研,爆破式學習。而這樣,視野和視角必然受限。增強了專業競爭力,卻弱化了必要的理解力。而其中,正如熊逸老師所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集世界范圍內古今之大成,來提綱挈領的講上一講,的確有點意思。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課程里已經聽完了左傳,春秋,詩經,禮記等等。一開始我的躊躇來自于,國學,或者這些離我們久遠的思想,真的有用嗎?這就好比三國時代的扁鵲是神醫,然而如今的你還愿意采取刮骨療傷的方式來治療嗎?現如今,不要說國學思想了,就連一手好字,都顯得有些多余。如果不是為了陶冶情操,花錢讓孩子上書法課,不如早早送他去編程。掌握未來的語言,雖然顯得不那么雅靜,總是實用些好。

這一點,就連熊逸老師也承認,他甚至說,他不介意國學經典,變成“EMBA課后飯局上的談資。”而我在聽課的過程中,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熊逸老師如同孜孜不倦的漁夫,在填補著我們知識框架上的漏洞。聽完熊逸書院,你會知道,為什么周易算卦不可信(真正的周易算法已經失傳,現在通用的典籍是明代的朱熹連蒙帶猜的結果,而且并不準確)。你也會知道,為什么孔子推崇克己復禮(春秋之時禮崩樂壞,引用周代的禮,來恢復社會倫常,政治統治。)

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里?我們去向何處?我懷著滿腔深情,等著去理解我們為何會變成如今的樣子。是哪些思想影響著我們,我們又會如何行動。熊逸老師拔得頭籌,當之無愧。

2.精英日課(得到-萬維鋼-95969人訂閱)

精英日課是一個運營了很久的欄目了。對于我來說,這意味著爬上半年之久的樓。羅胖這樣評價精英日課的萬維鋼老師“萬維鋼是我見過閱讀速度和質量最為驚人的”。此言所言極是。精英日課就在本質上,就是一個萬維鋼老師快速閱讀消化歐美各大書籍報刊,再向我們說書的過程。功底扎實而干貨十足,值得推薦。

在我聽過的課程中,有幾節的確是精彩。以消費模式來論證美聯航事件,成大事者怎么才能不糾結中的決策理論,都是受益匪淺的。而這種快速消化,快速講解的模式,有時候會有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感。在我們了解一個知識的時候,我們常常需要先了解主講人,他認同的思想,甚至他的閱讀和行事風格,才能更不留余力的全盤吸收。在解讀類的課程中這一點尤其突出,這是一個奇妙的悖論。

3.商業史精讀(得到-張瀟雨-7446人訂閱)

我們從小到大,在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時,總會不知不覺的察覺到這樣一個問題“學這有什么用?”答案可能非常的反智“這些的確沒什么用。”一語概之,從勾股定理到文言文,莫不如好好學學編程和寫軟文。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孜孜不倦的獲取知識呢?

借商業史精精讀這個欄目,我來展示一下我那可能有諸多不足的看法。在我們的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很可能會發現知識是互通的。一個知識,會在不同的領域得到驗證。每驗證一次,它就會更加強化和強大,在你的腦海里形成一個互通的網絡。我們不能確切的指出這些有什么用,這些知識也的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敲敲鍵盤,逛逛淘寶時顯得那么無力。然而,當上升到決策層面的時候,一個正確而被多次驗證的知識,會顯得如此的重要。有多重要呢,正如五年前你思考該買車還是買房,正如你預測英鎊會長還是會跌,你是財務自由還是悔不當初,它們就像一只看不見的大手,在暗中推著你向前。

商業史精讀這個欄目,為我們理清的是另一條線-世界上偉大的商業公司都是怎么偉大的。目前欄目里已經講完了英特爾,正在講述蘋果公司的歷程。換做以前的我,很可能會對于這樣傳記性的欄目嗤之以鼻“不是一家賣硬盤的公司嗎?能用一周來講?”但當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半導體,什么是叛逆八徒,英特爾是怎樣奠定了硅谷的文化甚至工作習慣。感覺又有一條線被奇妙的打通了。

向知識致敬。

4.小學問(喜馬拉雅-奇葩天團-383.5萬播放量)

從好好說話到小學問,作為奇葩天團實打實的受益者,我實在不好意思說什么不中聽的話。正如我上一篇評價所說,如果不是粉絲的話,這個多人參與,內容中等的定位實在有點尷尬。正如我們期待的是一掌摧枯拉朽的鐵砂掌,拋來的卻是軟軟綿綿的化指柔。化指柔有化指柔的好處,可是我們期待的鐵砂掌呢?

最近嘗試了幾家網紅餐廳,結果都非常的災難。我們開玩笑說,求求那些辭去百萬年薪的華爾街高管來開餐廳的人快回去做高管吧,不要再禍害我們的味覺了。究其原因,一個經營餐廳的人主線放在了社交,怎么可能做出讓人心動的食物。同樣道理,一個靠辯論賽出名的明星團體(可以這么說)要做知識網紅和課程導師,有些觀點經不起深究,有些邏輯也只能在綜藝節目上一鳴驚人,仔細推敲,有點虛,有點弱。

話都說到這里了,已經非常招黑了。突然想到羅振宇在奇葩說上也是差點被口水淹死,想到這里有點好笑。

“一只羊跨進了鴨群,大家一起翩翩起舞”。

正在寫的空檔,看到得到嚴伯鈞的西方藝術史也上線了。想到內容收費繼續發展下去,測評這些課程會不會變成一門職業。有意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