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詩人不遇

上周末我從上海圖書館借了十幾本書,其中一本叫作《尋人不遇》的書完全是盲打誤撞所得,一讀起來卻愛不釋手。才讀了個開頭,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推薦給更多人了。

此書的作者叫比爾·波特,美國人,早年在臺灣,后又到香港,本來除了信件什么東西也不寫。因為工作的原因被安排到中國大陸旅行,需要將旅行日記改寫成每期兩分鐘的電臺節目,獲得了巨大成功。于是他一直被派往中國,相繼做了黃河、絲綢之路、彩云之南等等節目,并由此學會了寫作。他出過許多關于中國的書,也是許多中文經典詩集的翻譯者。據作者自稱,《尋人不遇》是他的最后一本書。

《尋人不遇》是一本作者探訪中國古代著名詩人蹤跡的作品。喜愛詩歌的人肯定會喜歡讀它,作者的旅程從北京開始,經山東,到河南,再到陜西,再由陜西南下四川……再往后的內容我還沒看。比爾·波特以拜訪古代詩人的墓地為主,也順便訪問詩人們出生或是曾經居住的地方。一路上,他不時背誦詩人們的名作,書中也引用了大量著名詩詞。也許是因為作者并非中國人的緣故,并沒有按照一些常見典籍如《唐詩三百首》那樣選詩,在一些耳熟能詳的詩詞之外,也選了一些不那么為人熟知的佳作,讓人大開眼界的同時,欽佩他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熟稔。

喜愛旅行的人也會喜歡這樣一本書。作者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長途旅行乘火車,到了當地則乘坐出租車前往。許多詩人的墓地在非常偏僻的角落,所以這本書中的旅行目的地大多非常特別,比如,在開篇不久,作者就來到了河南,來到了我家鄉附近的尉氏縣,這個地方應該大多數人沒聽過,然而作者卻為了拜訪阮籍的墓,從山東包了輛車一路開過去尋訪。全世界的旅行者或者作家中,有這樣性質的似乎不多,作者一路訪問的詩人蹤跡,哪怕對當地人都是不小的挑戰。

喜歡幽默的人也會喜歡這樣一本書。一個六十多歲,留著大胡子的美國人,滿中國找中國詩人們的葬身之處(許多詩人未必有墳墓),找到之后,就拿出從美國帶來的上好威士忌,倒上三杯,請詩人們喝酒,這本身就是件非常好玩的事。作者也時常會隨機應變,比如在供著玄奘遺骸的佛壇前,他考慮到對方是出家人,就沒有敬他酒,而是鞠了三躬。在曹植墓前,由于天太熱,他只敬了曹植,自己就不喝了。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在成都,他沒有找到女詩人薛濤的墓,只能找到一個現存大約兩百多年的薛濤后人墓。這里大概是最適合祭奠薛濤的地方了,他照例倒上了三杯酒,卻沒有吟薛濤的詩,而是讀了一首來自異域的薛濤崇拜者威廉姆·霍里斯寫給薛濤的作品:

始終無法想象那些年,
將軍微笑著聽你歌唱,
而詩人們千里迢迢而來,
也只是為一睹芳容。
……

比爾·波特說了自己讀這首詩的原因:

我希望薛濤能夠地下有知,能感覺到她依然被愛著,被崇拜著,甚至是在蠻荒的日落之地。

這是我近來讀到的最好的一本書。


堅持日更,2017年每天早上9點發文,歡迎交流。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amumum
想與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請點擊我的私密群招募
前一百名入群者贈送我剛上市的新書《笑話方法論》一本。
如果你寫了《笑話方法論》的書評,也歡迎點上方鏈接到該專題投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