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開學的日子里,小蘊開始用網絡資源自學“官方課程”。
她四年級了,為她申請了一個qq號。擁有網絡的第一個虛擬身份,小蘊樂得手舞足蹈。一步步教她尋找組織,進入班群,在共享文件里下載預學資料包。課文頁和習題頁打印備好。數學語文的學習視頻都以文件形式整齊羅列電腦桌面了,至于學英語的“閩教學習”APP,小浩幫忙下載雷電模擬器,一會兒,“閩教學習”圖標也在電腦桌面上了。
一直認為手機是用來快速瀏覽信息,是碎片化的吸收,而知識內化需要沉穩,快不得。學習這件事是嚴肅的,用電腦學習,這是我的堅持。
預習
一讀。
讀課文。小蘊先聽音,她激動地發現第二課讀錯字了,“錯了三個字!”她強調,指著課文告訴我錯在哪。
聽得很仔細哈,了不起!
二找。
圈畫詞語。
三想。
思考課后習題。口述也可以,小蘊寫出來了。那個字啊,我忍。
四搜。
搜集資料需要實戰習得。
第二課是搜集有關描寫鄉村生活的文章。檢索時,想輸入哪個關鍵詞?
首先,她輸入“鄉村生活的作文”。你喜歡小學生的作文還是名家名篇?那么關鍵詞要怎么改?
然后,她輸入“鄉村生活的名篇”,跳出陳夫的《燈火》,是寫鄉村生活嗎?不是,是鄉情。那么順勢看看《燈火》里引用的余秋雨《鄉關何處》是不是寫生活的。小蘊檢索出來后覺得這篇也不合適,《鄉關何處》里又引用了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小蘊瀏覽后,說這幾篇都是寫對家鄉的感情,但是沒寫鄉村的生活。
搜索先到此為止吧。搜集信息真的很難,網頁有廣告,有陷阱鏈接,有無用信息,搜到接近自己要的材料是考驗耐心和定力的過程。成人尚且被各類標題鏈牽著走,何況孩子。目前,這個環節不適合獨立完成啊。
想想平常看到哪本書里有描寫鄉村生活的?小蘊想半天沒想出來。蕭紅的《呼蘭河傳》可以嗎?哈哈。
五問。
小蘊問:為什么動物不怕人?
陽臺上的小鳥很怕人啊。這個問題很奇怪。
小蘊改為:為什么鄉村里的小動物不怕人?
提問只是貌似簡單而已。
就這樣,按預習單預習了課文。花費半小時多。
觀看學習視頻
準備好紙和筆開始觀看小視頻。視頻時長15分鐘多,提問時,朗讀課文時,學習生字時,按暫停鍵,學習完,差不多半小時吧。
1、有“問”必“答”
2、有“讀”必“跟”
3、有“寫”必“練”
4、有“知識點”必“記”
5、有“錯誤點”必“改”
呼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