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小楷書法,其實沒那么難!(附基本筆畫運筆示意圖)

我們知道,寫小楷貴在靈動,靜中有動,不能寫得太呆板,寬綽有余。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楷要富有質感,就其風格來說,要富有一種自然、樸素、天真、拙樸的氣息,就其章法來說,它要有一種大小參差,疏密相間,奇正錯落的布局;就其結體來說,要富有一種端莊、樸茂、淵懿奇古的姿態;就其用筆而言,它要有一種骨蒼神腴、氣清質實的筆調,主要包含了中鋒用筆所產生的一種渾厚的力度以及因節奏韻律變化而產生的一種澀感。

其實,寫好小楷并不是那么難,我們要充分利用筆尖的彈性,控筆能力的訓練。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在寫小楷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和方法,還得從基本筆畫開始。

以《靈飛經》為例,我們看看基本筆畫起筆、運筆、收筆,來進行分析。

一、平切橫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起筆時帶有一定的速度切入紙面,產生左尖的效果。筆尖繼續向右漸按運行(切勿向右下頓筆),稍駐收筆(將筆尖從紙面上提起)。平切橫取勢略平,從線條的外廓看,下部是一直線,上部是一條弧線,前部分弧度小,較平直,后部分弧度大。初學時往往容易寫成頭部太尖細,而收筆時下掛。平切橫要短小、圓潤,富有彈性。

二、仰切橫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取仰勢呈一定斜度,寫法類似平切橫,起筆帶有一定的角度,但不宜太大(從左上),收筆有兩種,一種向右上方頓筆,迅速提筆;一種向右重按后向左上方挑出(呈鉤狀),這種橫一般用在接寫撇、豎等縱向取勢的筆畫搭配中。仰切橫弧度不宜太大。

三、短平橫

圖片發自簡書App

短平橫的落筆先自左上向右下切落,頓筆后輕提向右行筆,最后稍駐提起向左收筆。手指的動作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向左上方伸出,然后迅速收回下壓,筆尖接觸紙面后,迅速由快至慢,按后提筆右行,無名指和小指并行右移,大拇指和食指右撥后重壓,放松后收筆。短平橫取勢稍斜,中間可稍細。

四、右尖橫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起筆如短平橫,行筆后迅速向右提筆挑出,形成右邊尖狀,一般取勢向右上方。

五、長平橫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運筆過程類似短平橫,形態較長,取平勢,兩頭較中間略粗,中間較細,這就要求中間行筆要輕提,迅速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收筆重按。可用不同的落筆角度來增加平橫的形態變化。

六、長俯橫

圖片發自簡書App

類似長平橫,斜度比它大,中間上凸,呈扁擔狀,形態較長,中間細,兩頭粗,中間行筆速度宜快。

七、垂露豎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指向左上方伸出,快速切落,重按后向下行筆,食指和大拇指發力回扣,中指推動無名指和小指下移,速度由慢到快,向下重按后收筆,要求垂直挺拔,中間略細,猶如長平橫直立狀。

八、懸針豎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起筆類似垂露豎,行筆至三分之二處,筆尖快速下行筆,尖頓時提高紙面,尾部尖狀猶如懸掛針,故名“懸針豎”。初習時,往往落筆后就快速寫尖狀,易歪斜且如“鼠尾”,切記先慢后快。

九、短平豎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運筆過程類似垂露豎,然形態較短。居字中間時,呈直狀,在左邊時,有向勢和背勢兩種形態,向勢時頭朝左,中間微向右挺;背勢時,起筆略輕,中斷略向左突。

十、斜撇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先切落(中指抵上,大拇指、食指左上伸出,迅速回落),右下略頓,再緩緩向左下按筆,速度漸快,手腕迅速發力向左下方撇出,筆尖快速離開紙面。根據弧度的大小可分為直撇和彎撇兩種,直撇的弧度很小,線條直挺峻利,彎撇直中帶曲,富有彈性。

十一、斜捺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左上向右下切入輕快行筆,稍頓后向右出鋒。寫捺最忌捺角與斜畫棱角分明,猶如兩筆寫成,其關鍵在頓筆時筆尖不能停滯。

十二、豎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短垂豎的上部,橫勢落筆,頓筆后向下輕按收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池威,八零后,現居武漢。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供職于湖北省文聯書法報社,現就職于長江文藝出版社。尤工小楷,簡靜自然,《是心經》小楷作品被多家藝術機構收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