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七期:多情自古傷離別

海子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己告別。

告別是通向成長的苦行之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這是陸游和唐婉之間痛徹心菲的告別;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我的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是楊絳先生平靜超然地和這個世界告別。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

姚晨,她是微博女王,她是時尚辣媽,她是武林外傳里的郭芙蓉,她是潛伏里的王翠平,從舞蹈到電影,從福建到北京,一路走來,一路遇見一路告別。

大二勤工儉學之時,姚晨在影樓與胖姑娘結下不解之緣。兩年之后,姚晨北上考試,無處可去,胖姑娘收留了她,兩個人擠著一張床只能側著睡,她像個蝙蝠扒在墻上睡了一個月,可謂是異鄉人收留異鄉人,后來胖姑娘默默地消失了,再也不見。

月嫂魏姐與姚晨朝夕相伴三個月,短短時間,卻讓一個家庭收獲很多溫暖。她與月嫂魏姐結下戰友之情,送別之時,姚晨不禁淚流滿面,之后便寫下一篇關于魏姐的文章作為紀念。姚晨希望小土豆記住,他的一生會遇到千千萬萬人,而在他出生時便有一個與他毫無血緣關系的人,一直愛著他。

當我們回憶起這些萍水相逢的人,我們想起來的更多的是一份單純,友好和善良,那是一份幸運。她朗讀了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獻給生命中所有萍水相逢給予我們溫暖的人們。

余光中說過,一個幸福的譯者,他得以和弘美的靈魂朝夕相對,按其脈搏,聽其心跳,這真的是一種特權。程何,她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系,卻成為音樂劇的翻譯,《音樂之聲》,《貓》,《媽媽咪呀》幾乎全部出于她之手。

我從不奢望活在夢中那么長,從不沉溺在每個綺麗幻想,早已習慣痛苦,不再害怕憂傷,不過是換個衣箱換間房,那又怎么樣?”程何選擇為音樂劇譯配的道路,她想要完美地將音樂劇用中文呈獻給觀眾,這條路幸福卻也讓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她追求完美,不想讓大師的作品到她筆下轉述有一絲一毫的缺損,過重的壓力導致她患了中重度抑郁癥。

《我,唐吉柯德》是她對好友羅穎珊的遲到的承諾。羅穎珊縱然已生病,仍選擇在生命的最后關頭埋頭譯稿,燃燒自己。《我,唐吉柯德》上演那天,她燒了一張首演的票給她,當票化成一股青煙時,她完成了她的心愿。然而和羅老,她覺得她永遠不會告別,她仍然在羅老的航道上走著她沒有走完的路。

她與好友劉陽朗讀了音樂劇《我,唐吉柯德》獻給好友羅穎珊。“追夢,不會成真的夢,忍受,不能承受的痛,挑戰,不可戰勝的敵手,跋涉,無人敢行的路。”愿我們也充滿勇氣,奔跑在夢想的道路上,去摘那顆遙不可及的星。

曹文軒,他喜歡站在童年的視角去觀看這個世界,所以在他的文字里,也充滿了對兒童的生存狀態,精神世界的關注,而他極高的文學性,藝術性也獲得了世界的贊譽。2016年,他獲得了國際安徒生文學獎。這是中國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文學家。

當他考上北大之時,他面臨著與故鄉,與父親的第一次告別,由于家境貧寒,窮到連個木箱都沒有,于是乎,父親請木匠把他那珍藏了很多很多年的木材制成一個非常漂亮的箱子,讓兒子體面地上路去遠方。

14歲,他脖子長了一塊腫塊,僅僅是淋巴結核,卻被城里醫院誤診為不治之癥,害得父親惶惶不可終日,這是一場虛擬的告別。而父親的去世則是一場真實的告別。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離別。他朗讀了《草房子》獻給遠在天堂的父親。

李立群,他是臺灣戲劇界骨灰級的演員,會說相聲能演小品,電影電視劇拍了無數,他是在西餐廳做過表演的影帝,也是不等戲不挑戲的拼命三郎。在他的生命當中也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的告別。面對人生中兩段無可回避的告別,告別故鄉,告別至親,他都選擇了平靜的感恩。他朗讀了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獻給這些難忘的告別。

他們是馬里維和行動的官兵,被聯合國授以和平榮譽勛章。為了維護軍隊和國家的榮譽,甘愿流血,甚至犧牲,無論多么危險,他們覺得使命永遠重于生命。每個人都做好了回不來的準備,他們只是簡單地和家人告別便奔赴前方。

戰友申亮亮在執崗中不幸犧牲,這是猝不及防的告別,帶給戰友們的是一種悲痛,“好弟弟,忠孝不能兩全,你為國家盡忠了,對父母的孝,姐姐我和哥哥來替你完成,你在天堂那邊也要好好照顧自己,一家人永遠會想你的,放心吧”,這是姐姐對亮亮離開的語重心長的告別。

演員張國強和維和部隊戰士們共同朗讀了西蒙諾夫的《等著我吧》,僅以此篇獻給申亮亮的媽媽以及所有維和部隊戰友的媽媽們,以示對她們的崇高的敬意和慰問。

王蒙先生,他是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他即便一生榮辱浮沉,依然有著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從《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到《青春萬歲》,從《青狐》到《這邊風景》,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他有文才的最好的證明,但同時也是他活過的最好注解。

他的人生中有兩次大起大落,告別北京去新疆,告別新疆去北京。他14歲入黨,24歲卻被開除黨籍,告別北京去新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他告別新疆去北京,從副股級大隊長一路走來,最后成為中國文化部部長。她的妻子患直腸癌去世,那是他與妻子痛苦的告別,然而告別多了,他便將它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常態。他朗讀了《明年我將衰老》獻給他已故的妻子和三個兒女。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是愛人之間的告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朋友之間的告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是母子之間的告別;“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是與過去的告別。

人這一生早晚要遭遇告別,告別讓我們成長,學會告別讓我們成熟,而無論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面對,告別多少有些傷感,但是告別也蘊藏著希望,每一段告別背后都有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別構成了人間百態。

歡迎總是帶著微笑,告別卻伴隨著一聲嘆息,看來也不盡然。既然是不可避免地要和告別面對,那我們應該選擇充滿勇氣地去面對。

朗讀者就是我們心中的“詩和遠方”

朗讀者第六期:一千行眼淚就有一千個故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幾天,意外很忙,沒有顧上及時更新《朗讀者》第七期的觀后分享。抱歉! 《朗讀者》第七期主題詞:告別! “海子說:...
    0桂花香0閱讀 2,712評論 9 30
  • 太陽再偉大,也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為人師者,作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課堂上如果能把愛灑滿教室的每個角落,會...
  • 如果我是一只飛蟲,家是什么樣子? 進門看到深色門和地板,盡量飛得高一點。歇在門前登上燈上,長方形的燈,有紅色黑色的...
    3分鐘即興演講閱讀 254評論 0 2
  • 作者:麩子 今天聽到一句話,‘’當你四十歲了,五十歲了你的重心還會在外面嗎?‘’ 這樣一句不經意的話倒使我心瀾微泛...
    麩子存世閱讀 516評論 0 1
  • 自比賽事件和浩琳溝通之后,不管是課上聽講還是課下與同學相處,浩琳都有了明顯的改變。期間我也多次和他家長溝通...
    白元二小周利輝閱讀 24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