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讀進去的書不想停下來,讀不進去的書一讀再讀也讀不完?
年初立了一個讀書FLAG,根據當時的需求,我要求自己今年要大量閱讀投資理財類的書 ,還列了二三十本長的讀書清單,清單是根據拍子老師在微博問答里推薦的來選的,并在過年前先購買了一批。結果剛開始讀呢,疫情來了。疫情期間的不確定性打破了我的計劃,因為二三月份老板針對薪資問題的處理上打了折扣。由于未來的收入不再固定,無法按原計劃執行,我在讀理財書時的心態開始不穩定,并且需要考慮可能出現的的失業的風險。
關于二三月份發生的事情,以后有機會再細講。總之這次疫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需要加入一家怎樣的公司,以及自己需要具備怎么樣的心態和能力。由于身邊缺乏可以提供可建設性建議的人,于是我求助書店。好在在西西弗書店遇見了吳軍老師的書,像我這個年紀的人,看到老師的《見識》、《格局》居然如獲至寶。我很快讀完了前面提到的兩本,并買下吳老師所有的書,今晚我看完了《態度》。
你看,我并不能總是能按計劃完成預設的FLAG,反而總是需要根據變化來改變,這樣對不對?好不好?老實說,我也在找答案。
看完老師的三本書,再看看剩下的十幾本書,我對當下自己最該先讀的書做了一個梳理。
越長大越能感覺到自己的局限性,越明白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就越需要梳理優先級,我簡單稱之為讀書的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并不能完全獨立開來,只是在某一些階段要有一些側重點。
就這一階段而言,當前我首先還是要梳理自己的基本價值觀,重新梳理一遍,可以讓原本有點動搖的心變得更加堅定,這就是為什么我要一口氣讀完吳老師這一系列的書的原因。
接下來,我要學習如何去分析一家公司,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這需要略微系統的學習,大概會花1-2個月的時間。
再接下來,做好職業規劃之后還是會靜下來心學習理財知識,雖然暫時調整了優先級,但他依然是2020年的重點,我會在今年之前,為自己的資產做一個相對合理的規劃,并在以后加強和優化。
最后,當然各種雜書都要看,學術的文學的非文學的都要讀,穿插在各種可以利用的時間里,剩下的那十幾本,很容易就可以讀完。我可以每天晚上留出兩個小時的時間,一方面訓練加快 自己的讀書速度,另一方面是太渴望讀那些書了。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系統學習,讀書一定可以讓一切變得更好。
今日開心事兒:
1.今天讀完了《態度》,十分舒暢。
2.業務上有一些進展。
3.又吃了KFC啊。
4.今天天氣很舒服,風吹在臉上真是太溫柔了!在路上的時候我心里就在想,我真的貪戀這世間啊~
5.今天先生做的晚飯,有豬耳朵,香腸荷蘭豆,深海大昌魚,喝了武漢二廠的汽水,毫無意外的光盤,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