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是折騰? 記36歲本命年,我爬出了爛泥般的人生
有個段子是怎么說70后的:讀小學時,大學不要錢;讀大學時,小學不要錢;還沒工作時,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時,得自謀職業;沒掙錢時,房子是分配的,能掙錢時,發現根本買不起房娶不到老婆;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傻子都在賺錢;興沖沖闖進去的時候,發現自己成了傻子。我就是70后,卻不認為自己像段子中的那樣悲催。如果不是教育體制改革,多了一條成人教育的路子,我現在應該是子承父業,和村里的小伙伴們一樣,初中或高中畢業后,出來打幾年工,在回到老家結婚生子,繼承父輩們的農地,過些本份的日子。
我高二讀完就退學了。在父親的堅持下,高三那年,依舊去參加學校的會考,算是混了個高中文憑。還記得父親說,霞兒,可想好了,沒得回頭路的啊!我的高中生活是在武俠小說中度過的,用金庸的一首詩來形容: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如果我知道諾干年后,會出現一個叫六神磊磊家伙通過金庸的小說來實現財務自由,我可能會堅持看武俠小說。
不讀書了,就得老老實實的幫家里干農活。每天早出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簡單的重復著,繁重的農活累到人不想思考,反倒覺得無比的充實。和父母一起田間地頭勞作的時光,是我這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也是從那時候起,開始慢慢懂得生活的不易。
也有難過的時候,一是收成不好或是被販子壓價,二是農閑時的無聊。農村的雨天或冬季,總是很閑的,那時候還沒有手機網絡王者榮耀,電視里的娛樂節目也少的可憐。閑的發慌我就開始找書看,寫毛筆字。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蠻犯賤的,我爺爺是私塾出來的,寫的一手好字,每逢他教我們練字時,總是如坐針氈,一分鐘也坐不住。讀書時,老師在課堂講課,家里還要花錢,卻又學不進去。現在倒好,等到一切都已經失去了的時候,自己又巴巴的去看書練字。
終于有一天,我說我還是要去讀書。父親指著家門口的哪根歪脖子樹說,它天生就是做曲木的料。曲木,在我們當地泛指牛脖子上哪塊歪歪的木頭,用來掛犁犁地的。我搖了搖頭:我想試試。那是1998年,我記得很清楚。因為,那一年長江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們縣有個別稱,叫荊江第三分洪區。沒過多久,我們都搬到了荊江大堤上住,聽說炸藥都埋好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炸開大堤,泄洪。記不清是那一天,父親請了一個老船工,渡過洪水,把我送到了河對岸,后來又輾轉到了武漢,開始了我的求學之路。(父愛如山啊)
人沒有見識是挺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你周圍的親友也沒有。經過幾個月預科班的學習,我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考上了武漢某大學的成人教育學院法學系。選法學基于一個簡單的理由:不用考英語。而我同寢室的老大,考入了中國政法大學,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大學的時光,在讀書與游戲中交叉中進行。從社會契約論到英雄無敵,從合同法到星際爭霸···也因此開始接觸電腦。當時的電腦比現在的IPHONE8稀罕多了。有一天,我路過一個網吧,里面的電腦被大切八塊,幾個看起來很牛叉的人在哪里搗鼓。我就想,有一天我要比他們還厲害。這個愿望到今天有沒有實現是無法知道了,因為我根本就不認識他們。不過有個事情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我拆裝電腦的數據超過了他們。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裝了無數臺電腦,說自己可以閉上眼睛拆裝機一點都不為過。是的,我把自己從一個法學院的畢業生變成了一個IT民工。
多年后,我南下廣州,在一公司做小主管。工作輕松,說是朝九晚六,實際我10點多才到公司,不到6點就走了,下午總是在喝茶、閑扯。生活和工作在沒有一絲波瀾中快速被揮霍。只有在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時,心中才掠過一絲不安;只有看到坐在路邊的大媽大叔拿著回收舊電腦的紙板時,心中才有一絲恐慌。但是,這種不安和恐慌,很快就被自己選擇性的遮蓋和隱藏,或者說不去面對,而在大多數時候,自己刻意不去想它們,自己騙自己,以為自己不去想它們,它們就不存在或者不會發生似的。就這樣,一直騙自己,一晃就30多歲了。我還在玩十幾年前的英雄無敵,小時候酷愛的象棋也不下了,聽歌常聽劉歡的彎彎的月亮等老歌,只和自己熟悉的圈子和朋友交往···我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夢想二字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就像一攤爛泥一樣,癱在哪里,一動不動。
在我們老家,認為男人36歲是一個坎,是一個劫難,過去了,人的這一生就會很順利,否則就會有更多的磨難等著你。我雖然天生不信鬼神不信命,但是,當自己離36歲越來越近時,心中越來越焦慮。我不知道,等我老去的那一天,該回憶什么,該和我的子孫講什么,總不能就講爺爺這一輩子就是混吃等死過來的吧。要不,像老姐那樣,在去考個MBA吧。問了下身邊的親友,大家的一鍵很統一:都快40歲的人了,還折騰個什么勁。考不考的上還兩說呢,真考上了又有什么用啊?也有不同意見的,就是我老婆和他姐。
十多年每碰過書了,對于英語從來都是靠投骰子來做選擇題的我來說,做這個決定真是很難的,我心中完全沒有底,只能強打起精神一點一點的往前拱。以前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早起先聽兩節課,擠地鐵時背單詞,下班后做題,睡覺時把單詞調為睡眠的背景音樂(據太奇的邵寧老師說,這一招很管用)···忙碌而充實,仿佛又回到了在田間地頭和父母一起勞作的日子。就這么著,堅持了半年,參加了第一次全國統考,我的英語考了22分。萬惡的MBA考試居然還要畫英語單科分數線,22分啊,我想死的心都有。耳邊又想起了好友的話:你的考的上嗎?
幾萬塊的培訓費也交了,牛皮也吹出去了,開工沒有回頭箭,只能繼續硬著頭皮往前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開始聽羅輯思維,從此開拓了我的認知邊界。我索性換了份工作,去了一家互聯網初創型公司,那是2015年,我36歲,當時的月薪2000元。就這樣,一邊備考一邊從0開始在一個陌生的行業里學習。哪真是一段很奇特的日子。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當時的決定,真是糟糕透頂。如果讓我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在36歲的本命年,同時選擇考MBA和做一分月薪2000元的工作。好在,我最后堅持下來了。
網上調侃,如果你符合下面條件:用小米手機,聽創業講座,聽耶魯公開課,知乎果殼關注無數,36氪每日必讀,逢人便談互聯網思維···那你應該還在每天擠地鐵。我認為這不是調侃,就是真的,因為我就是這么過來的。早上聽羅輯思維,地鐵上刷各種干活,晚上聽網易公開課(話說YC的創業公開課講的真心好),周末上混沌···,這就是我的日常,我沒覺的有什么不好。
我開始重新探索這個世界,去做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去體驗不一樣的事物,可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吃不同口味的菜、試著寫點什么、跑跑步、演講、研究一下當時吃牛肉的小伙伴有多少人等,也可能是是一些看起來有點逼格的事情,比如花一個星期去分析一個陌生的行業等等。曾經我把爛泥當成了幸福的沼澤而不自知,現在,就在我36歲的本命年,我努力爬了出來。如果生命有輪回,在過幾年,我可能又會重新陷入舒適區,慢慢變成一灘爛泥,我希望,到時候,我還有勇氣再次爬出來。
(圖片來自于網絡)
向陽村落
20171009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