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一個晚上,安靜躺床上看了兩個多小時全程的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于我,這恐怕是最愜意的娛樂方式了。
我的私藏 ?大家的天后
記得非常清楚,94年的夏天、高二暑假,朋友借我一盒磁帶。藍天背景、紅黑條紋衫、滿頭小辮、戴著鼻環的王靖雯,特立獨行的坐著,滿臉的不在乎。這張專輯是后來被奉為經典的《天空》,出了十首到現在依然翻唱不衰的金曲。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喜歡聽她的歌。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少年時都像我一樣有偏執的追求與眾不同的狹隘內心。這種感覺很奇怪,就像呂不韋的“奇貨可居”一樣。
早期喜歡王菲的歌,她還很小眾,雖然唱腔模仿小紅莓、風格造型借鑒Bjork,但在華語樂壇她是獨一無二的。再說,誰不是從模仿開始再樹立自己的風格呢?那英還用蘇丙的藝名模仿蘇芮唱歌呢!王靖雯成為王菲后,也慢慢擺脫了北歐女歌手的影子。
那個時候,我喜歡《浮躁》里大段大段無歌詞,只是啦啦啦的演唱方式;我喜歡《出路》里全程念白的自我剖析;我更喜歡《誓言》開場,竇唯的笛子獨奏,那是他們最美好年華里彼此的誓言。
本來,這些都是我的私藏。后來,王菲主流的歌越來越多,再加上她天生自帶話題的發光體質,做什么說什么,都能上頭條。今天是“天后胡同里大清早倒夜壺”,明兒又是“主動牽手小十一歲男友”……她的我行我素不但不招人煩,反而讓歌迷趨之若鶩。于是,我的“奇貨可居”變成了大家的“天后”。
春晚《相約九八》之后王菲的名字前就有了“天后”這個定語,帽子一直戴到今天。即便她早已淡出歌壇,就是抽煙喝酒打麻將,沒事兒再刷刷微博、講個笑話賣個萌。華語流行樂壇的后位依然巋然不動。在歌迷一致追捧天后的日子,我的心反而淡了。雖然歌也聽,卡拉OK也唱,但看到太多毫無保留的溢美之辭,反而覺得是腦殘粉的捧高踩低。怎會如我當年,與那盤磁帶里的王菲相識于微,那種感覺就是“春風再美也比不過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怎能明了”……
情懷消費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門票價格的確是讓歌迷有點尷尬。六年后,僅演一場,頂尖團隊、高水準演出。平心而論,這些條件可以讓演唱會票價高一些。但1800~7800的價格的確會把很多真正的歌迷拒之門外,中國目前的文化娛樂消費還到不了這個價格區間。更別提一度票價還被黃牛黨炒到59萬一張。
王思聰在他的脫口秀里有一個觀點是對的:演唱會的目的是歌手對歌迷的回饋,而不是圈錢的工具。不想惡意的揣測“幻樂一場”是王菲和陳家瑛的吸金手段,但據說最初王菲定價是一萬一張,被工商局否了,說定價過高擾亂演出市場秩序;而多年經紀人陳家瑛做完這一票就要退休了;這兩個條件同時出現,不免讓人懷疑演唱會的動機。
這樣想來,不免有些傷感,“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明知道現場演唱不如在家聽黑膠聽音響效果來得好,還要花大價錢買票去,圖什么?不就是我坐在你的對面、揮舞銀光棒、看著你在臺上,同唱一首歌的情懷么。倘若這種情懷被無情的消費了,其實受傷的不只是歌迷自己。
王菲畢竟是王菲,總算有其大氣的一面。現場一萬多座位雖是高票價,但同步開放了騰訊網絡直播(當然這個可能也賣了不少錢),讓吾等無緣現場的歌迷也能同步收看。而且多角度不同機位、高清晰、還帶字幕,也算業界良心了……
是幻樂不是幻滅 ? 還好有天后之后
再說說演唱會本身。2小時10分鐘,沒有串場嘉賓,沒說一句話,王菲一口氣唱了30多首歌,一如既往的全程無互動,(唱紅豆揮了幾下手、另一首跟做和聲的女兒隔著大屏幕笑了一下) 這模式要換了別人的演唱會,觀眾不會買賬,早都覺得乏味了。可是放王菲身上,就很合理,不但全盤接受,還覺得王菲實在,演唱會不參水,純干貨。
某人有特別天賦,我們會說是“老天爺賞飯吃”,天后也算被賞飯的。49歲的王菲愛抽煙喝酒吃火鍋,這些對于靠嗓子吃飯的人都是大忌。她有天賦干凈空靈的嗓音條件,每首歌都能唱的貼上自己獨特的標簽,但并不珍惜。近年來疏于練技,雖然在很多電影歌曲中依舊能聽到她完美的演繹,但就像照相用“美圖秀秀”一樣,現場表演能還原幾分,都是未知。
作為資深歌迷,我是替她緊張的。幾年前,湖南衛視跨年晚會中她重出江湖唱現場,開嗓就跑遠了……后來,央視春晚上唱《因為愛情》,明顯陳奕迅比她聲音穩定。耳尖的樂評人都在感嘆:王菲老矣,尚能唱否……
唱一首歌曲都讓人揪心,更何況是一人撐起一場演唱會呢?今次幻樂一場,雖有死忠歌迷無條件捧場,甭管天后唱成什么樣兒,都買單。但依舊被刻薄之人說成:幻滅一場。
我是理性客觀的摩羯歌迷,以下進入個人分析階段(非專業角度,有不同意見,輕拍)。全程聽完,講真:嗓子條件和聲音的控制力已經不能和當年《寓言》《將愛》甚至更早《天空》時期相比。幾首非常熟悉的歌都走音了,高音處也有破音。《匆匆那年》《紅豆》這種大段歌詞對氣息要求很高的長句子,控制的真的不夠好,又讓我犯了尷尬癥。
《美錯》《矜持》《只愿為你守著約》《眷戀》這種對情緒意境要求極高的歌,現場唱的和唱片里差別很大。
有幾首歌的處理,和當年專輯中不太一樣了,像《流星》每一句都更干脆不拖尾,加入了搖滾元素,現場更好把握一些。
鄧麗君的翻唱,還算強項,基本保證了質量。《催眠》《感情生活》《過眼云煙》《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正常發揮,因為這幾首歌更容易用Bjork式唱腔哼哈呻吟來完成,對王菲來說不費嗓子,還有自己特色。
后期反而更穩定,最后一曲《夢》以前沒聽過,點題“幻樂一場,大夢終醒”,不返場、不道謝,如同和她結束了一場虛幻的夢境。
雖有很多瑕疵,但幻樂絕非幻滅,如果真追求華麗聲音、耳朵的享受,在家聽唱片就夠了,何必大冬天去現場坐椅子挨凍受虐,說白了,就是找跟偶像致敬的儀式感,這就是所謂的情懷。郭蘭英那么大年紀,大白嗓子,但她唱《我的祖國》就會讓人熱淚盈眶。李谷一的氣聲唱法,把歌唱得和戲似的,但春晚有她的《難忘今宵》你才會發出一年到頭的感慨。這些儀式感的存在,就是一種情懷啊。
最后說說全場最大的亮點:兩次大屏幕切換到和聲竇靖童。我是那么那么由衷的喜歡這個孩子,同姓竇的親切感自不必說,菲迷們真的都是看著童童長大的。當年那首《童》,就有她“come on baby”的錄音和咿咿呀呀的聲音。轉眼就成了很有才華的音樂人,電影《七月與安生》里那首她創作演唱的推廣歌曲我在節目中也播放過多次。
她繼承了爸爸竇唯的五官和才華。比年少時的王菲更有性格。王菲年輕是張揚的叛逆,而童童更平靜沉著,她的做自己是無聲卻有力量的,招人喜歡。當屏幕切換到母女倆人同唱一首歌時,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被牽動。
天后的幻樂結束了,還好,還有天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