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致這操蛋的人生

梁曉聲說,只要悲痛不是一個接著一個,生活便都是可以好好珍惜的。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忘了是上初中還是高中時候知道的梁曉的聲這句話,當時覺得是很正確的,至少讓少不更事的我覺得自己心里有再多委屈也都不是事兒。因為始終覺得難過的事就是那么一陣兒,過去了就沒事了。

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想的錯了,因為讀了《活著》,認識了富貴,我才明白原來悲傷或者幸福,其根本不在于苦難本身,而是在于自己。有的人雖一生坎坷,歷經(jīng)苦難,卻依然自得其樂,開心知足,活的精彩;有的人出生就躺在蜜罐里,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卻不懂珍惜,揮霍無度,永不知足。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活著》的時候,覺得它應(yīng)該是本很嚴肅的說書,至少看起來會讓人心情沉重吧,畢竟要是問大多數(shù)人活著有什么意義,活著意味著什么,可能很多人回答不上來,就像我,你問我我也回答不上來。但不知為什么,我總是會讀著讀著被逗笑,至少在富貴被國民黨抓去當兵之前,有幾個細節(jié)讓我想笑,比如富貴的爹如何上大號蹲茅房,農(nóng)村人如何談情說愛,有些人如何偷情,比如富貴敗光了家產(chǎn),如何又在炮火紛飛中存活下來等等。作者的語言文字將原本嚴肅的事用詼諧的文字表達出來,讓平時不喜歡聽別人爆粗口講臟話的我,覺得這里面少了“奶奶的”、“他娘的”這些話反而沒了味道。

德國《紐倫堡日報》稱余華的作品有一種令人折服的魅力,我覺得《活著》這部作品有一種潛移默化的說服力,藏在它的字里行間,藏在對現(xiàn)實的細致描寫,藏在富貴曲折離奇的人生經(jīng)歷當中。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饑餓和貧窮,也很少有人經(jīng)歷像富貴這樣的波折動蕩的人生,有時候又有點可悲。年輕時不懂事,叛逆揮霍,命運捉弄,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最難以承受的怕是親人的相繼離去,到生命的最后與一頭老牛為伴。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在我們這些外人看來,富貴的命運是悲慘的,苦難一個接著一個。可在作者筆下的富貴眼中,他的一生是充滿幸福的。他對她的妻子很滿意,覺得她是好妻子,他的兒子很懂事聽話,女兒也很孝順,甚至女婿二喜也是個好女婿。他擁有的都是這樣的美好,擁有的時候很滿足,也是快樂的;失去了也能夠笑著走下去。

一部作品最大的成功,可能不是要用多么華麗的辭藻,多么恢宏的篇幅,也不是要拿多少獎項,而是能夠?qū)ψx者產(chǎn)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或者感情,將不論多么深奧的道理或哲理用最簡單最質(zhì)樸的文字表達出來,育人于無形,讓人印象深刻。我覺得《活著》便是這樣一部作品。

這本書的序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quán)說他幸福”。同樣地,富貴的一生是否幸福,我們無權(quán)評說。因為至少在他自己講述他的經(jīng)歷時并沒有覺得悲慘,反而是幸福的。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命運的安排,一種捉弄,或許現(xiàn)實中有,也或許不存在。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不是所有人都有承受這些的能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將這些向別人娓娓道來。

哪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fēng)順的,總會遇到點事,總會有不順的時候,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tài)。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