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長假過沒兩天,拜石家莊濃得化不開的霧霾所賜,不得不將早就訂好的機票作廢,改乘火車前往位于高原的蘭州。
從霧霾成災的華北腹地前往以干旱著稱的西北高原,讓人糾結的并非植被的短缺,而是擔心蘭州會不會像石家莊一樣被四面霾伏。要知道,往前追溯十幾年,蘭州曾是一座倍受霧霾困擾的城市,生態環境惡劣,空氣質量堪憂,連續多年位列“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城市之一”。
到了蘭州,意外發現這座城市空氣質量總體不錯,可以經常看到藍天白云,陽光也并非奢侈品。一了解,才知道蘭州前些年的治霾力度空前,關停搬改、凡煤必改、應改盡改,舉全市之力向霧霾發起攻堅戰,并在2014年成功摘掉污染最重城市的“黑帽子”。這么大的整改力度,如此明顯的治理效果,確實讓人驚喜不已。
怎么也沒想到,這僅僅是個開頭,蘭州帶給我們的更多驚喜還在后面——譬如,這里是陪伴本人多年的《讀者》雜志出版地;還譬如,黃河從蘭州城穿流而過,并且河水清清,徹底顛覆之前對諸如“長江長、黃河黃”的認知。
邂逅清清的黃河水,無疑是蘭州之行最為意外的驚喜。
得承認,對于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真的知之甚少;近距離接觸她,來蘭州之前只有區區一次。那是一段險象環生的懸河,高懸于八朝古都開封的頭頂,泥沙滾滾,滿目渾黃。事實上,在我固有并且非常有限的地理常識里,黃河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欠賬到頭來要還,無知終歸被打臉。那個周末和同事相約坐公交車去拜會蘭州知名的“黃河母親”雕塑之后,順著臺階往下走,還沒到河灘,便被清澈見底、安靜流淌的河水徹底震住了!
我的天,確定這不是九寨溝的某條河流?抑或是其它以清澈著稱的人間勝景?河水清清,水聲潺潺,碧波蕩漾,水鳥低旋,哪里有半點黃河該有的神韻?
聊以自慰的是,被震驚、被顛覆的不只我一個,看了我隨拍并發到朋友圈里的實景照片,質疑聲聲,驚呼連連。呵呵,看來還得繼續大力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并且把后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否則真就無法真正改善當下紙上談兵、學用脫節甚至誤人子弟的教育囧境。
一不小心跑題了,還是繼續我們的蘭州黃河之旅吧。
在蘭州城,徜徉于河水清清的黃河邊上,有四處景觀值得一看:一是象征著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以及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的“黃河母親”雕塑,二西鄰“黃河母親”雕塑、至今已有500年歷史的水車園,三就是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再就是河邊淺灘隨處可見、活蹦亂跳的泥鰍。
前三處景觀,是蘭州的五張旅游名片之一,不必贅述。最后一處,是筆者自作主張加上去的,個人感受而已,只圖一樂,不必當真。
那個碧空如洗的下午,在蘭州城里,在黃河邊上,當看到光著腳丫、卷著褲腿的當地年輕人和孩童徒手在河水里捕捉肥碩的泥鰍,我們這些外地人不只是驚喜,甚至有些驚奇。
也許,相對于“黃河母親”雕塑的深刻寓意和百年鐵橋、古老水車的厚重滄桑,清清的黃河水,可以暢快呼吸的空氣,以及河邊幾乎輕易就能抓到的泥鰍,才是蘭州這座高原名城最該引以為豪的景致。
2017年3月1日于甘肅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