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2張卡片
【見】
這兩天,我發現一個見怪不怪的現象: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帶孩子過來訓練,寶貝一進來都會跟老師、小伙伴主動打招呼,或者主動找書看,寶貝們很放松,很享受這里,可就在這課前不多的時間里,一旁的爸爸媽媽,總會習慣性的給孩子一些指責和負面評價,有的甚至會好幾次的“善意訓斥”,即便孩子的行動無關痛癢。
私底下,我也跟幾個孩子聊過,爸爸媽媽經常夸你嗎?得到的回復大都是,No。也有個別孩子的回答是,Yes。
對比明顯的是,回到yes的孩子臉上,始終都洋溢著自信、開朗和活潑。回答no的孩子們,面容大都有一絲嚴肅,缺少少年該有的活力。
【感】
爸媽們的這些點滴“善意提醒或者訓斥”,我很能感同身受。做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都無可厚非,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標準和設想,一步步成長成才。
想想我從小到大,父母都教育我們要本分做事,即便遇到出彩的事兒,被外人夸獎,可在爸媽面前,這仿佛都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少有多點的夸獎。而平常的調皮搗蛋,那更是被各種打擊式收拾!
有了孩子,換位想想孩子們?其實,愛玩就是他們的天性,對外界的一切都有各種好奇心,新鮮事物都希望去嘗試,所有的情緒都會喜怒于色,一玩高興,難免就得意忘形,或者“不知好歹”!這時,大多數父母就會坐不住:熊孩子,你要聽話;你這孩子怎么這樣?甚至用肢體進行制止……批評、指責、溫柔提醒,各種輪番轟炸。
一次試錯就被指責,多次試錯更是被各種說教!也就難怪孩子的自信心、開朗的性格漸行漸遠。而那些回答yes的孩子呢?得到家長更多的反饋是,你就大膽的去嘗試,去體驗,去成長。失敗了,受傷了,老爸老媽是你堅強的后盾。
【思】
老一輩的教育理念里,大都主張不要輕易表揚和夸獎孩子,擔心夸多了孩子會驕傲。以致很多的80、90后,就這么被父輩們傳統的打擊式教育,打掉了自信。
而如今,很多的年輕父母,越來越認同賞識教育的理念,認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適時地表揚和夸贊,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
然而,為什么我們大多數父母,都是這種中國式“夸獎教育”呢?
哇塞,你真聰明,寶貝,你太厲害了!
天啊,我們的A寶真棒啊!
寶貝,你真是太優秀了!
……
這種流水線式的夸獎,無論孩子做了什么,都給與這種模糊夸獎,剛開始的時候,孩子無論做什么,都會變得很積極,可時間一長,可能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經不起失敗,還會變得非常愛驕傲、愛炫耀。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研究發現,擁有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創造出不同的天地未來。
固定型思維孩子認為,智力和孩子是與生俱來的,是固定不變的,并且害怕挑戰和困難。
成長型的思維的孩子認為,智力是可以塑造的,是可以通過教育和努力來提高的,并且渴望通過挑戰來提升自己。
所以,成長型思維對孩子的成長才有利。因為他們善于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問題,解決困難和挑戰,并且做事情不容易放棄。
而父母,如果只贊美孩子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就會慢性地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
正如艾小羊所說,“你真棒,是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行】
真正的“夸獎教育”,是要用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認可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完成自我認知的過程。
1、夸努力,不夸聰明
比如,孩子期中考試超過預期了,比起夸孩子“你真聰明”,不如這樣夸:“爸爸知道你這次又非常用功學習,才取得了這樣好的成績,所以我為你驕傲。”
特別是,孩子受挫的時候,家長更要用這種方式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只要你努力過就好。
2、獎事實,不夸人格
比如,當寶貝在斑馬線紅燈停下來時,比起夸他說“你真棒”,不如說“寶貝知道遵守交通規則,懂得文明出行禮儀,這真是一個好習慣,爸爸為你點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