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為富不仁”的說法,有濃厚的仇富心理傳統(tǒng)。以前,我也跟一些評論者那樣,認為窮人并不是仇富,而是仇恨富人發(fā)財不正,仇他們靠鉆政策法律的空子,甚至是違法亂紀暴發(fā)起來,賺的不是干凈錢。這樣理解當然沒有錯,但是我轉念一想,在中國,如果富人都靠公平競爭、合法經(jīng)營發(fā)了財,中國人就不仇富了嗎?我認為,他們還會仇富。仇富不光是一個發(fā)財要走正道的問題,也是權益要受保護的問題。如果每個人,無論窮人還是富人,他們的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護,那就會出現(xiàn)權人欺壓有錢人和無錢人,有錢人欺壓無錢人,這其實是婆婆欺壓媳婦、媳婦欺壓小姑的翻版。如此,媳婦不仇恨婆婆,小姑不仇恨嫂子才怪!
中國人特別喜歡把財富留給子孫后代,我們同樣可以從中國的政治里面找到答案。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普天之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劉家打下江山,所有財富皆歸劉家所有,李家奪得江山,李家江山就要一代一代傳給李家后代。總之,包括權利這種最大的“財富”在內,總是子承父業(yè),兄終弟及,從來不愿意拱手讓人,也容不得別人來搶。
試想,在這樣的社會里生活,他如何會建立起一種財富是社會的、全社會共享這樣的觀念?他有什么理由不效仿,也把財富據(jù)為己有,并留給子孫呢?再說了,他不留給子孫,還能給誰呢?所以,即便明白“錢財如糞土”的道理,還是舍不得肥水流了他人田,留給子孫后到為妥。
中國人似乎這樣的財富觀念還有很多,我這樣粗略的舉例,無非是想說明亮點;一是財富觀的形成,跟制度有極大的關系;二是國家的強弱跟財富觀關系大焉。
我時常認為,中國之所以落后,跟中國落后的財富觀不無關系。“小富即安”,人們沒有創(chuàng)造更大的財富的愿望,社會財富如何增長?極其仇富的社會,冒出一個富人就要滅之而后快,人人不敢做大富之人,社會肯定富不起來。把財富留給子孫,而不是惠及社會,這樣的財富傳承總會在某一處斷掉鏈接,因為永遠大量財富的子孫要么容易好逸惡勞,坐吃山空;要么容易發(fā)生家財?shù)难葼幎罚瑤碡敻粨p失風險。結果,從父輩那里接過來財富的子孫常常不是增進財富,而是消耗破壞財富,故有所謂“富不過三代”一說,更不要說“傳之萬代”了。
總有一些力量要打破這種不合理的財富格局,力圖實現(xiàn)財富的重現(xiàn)分配。中國歷代社會改朝換代,從財富分配的角度說,就是一次次地打破不合理的財富分配格局。歷史上原有的政治制度、政府政權無法實現(xiàn)合理的財富社會分配時,就會有起義,用暴力的方式來重新分配,一次次改朝換代,完成了一次次財富的社會化分配。
可見,財富觀的關鍵,并不是如何創(chuàng)造財富,而是如何分配財富,搞懂了財富分配的重要性,并探索合理的財富社會化分配,是政府的職責,更是維護政權的重要手段。說實話,我們在前者化的心思很多,而在后者用心不足,這就是中國目前的財富觀滯后的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