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一懂了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16年,伴著夏日的炎熱,我拖著行李,步入了大學的校園。

因為是修的是學校冷門專業的緣故,學院總想在組織活動數量上有所建樹。喝了許多雞湯,我也認為該在大學里活出不一樣的自己,于是就前前后后報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活動。演講比賽,學生會面試,主持人選拔,征文比賽等等不計其數。

說是比賽,其實在我的十八年生涯里從未有站在臺上說話的時刻。新生入學時在講臺上自我介紹,被45雙眼睛注視,我都覺得是一種煎熬。

比賽前,我對自己沒有半點信心,純屬抱著“鍛煉”的心態去的。知道我要去參加比賽的室友,一半抱著驚訝佩服,一半抱著加油鼓勁。比賽前各種安慰我別緊張,放寬心。我會告訴她們沒事,其實我只是去“見見世面”。

第一場參加的是演講比賽,軍訓結束后的第一場。我懷著滿腔熱血寫了一張高中奮斗史,準備聲淚俱下的朗誦下來。

我在寢室排練了好幾遍。

以為自己無所畏懼,威風凜凜,可是登上講臺的那一刻,我的緊張隨之而來。無法消磨的緊張,深入骨髓的緊張。全身上下每個細胞都排斥,臉頰發熱。抬起頭看著底下的評委時,沒來由的一股自卑的感覺涌入心頭。我當時就想找個地洞鉆進去。

說話聲音顫抖,語速快,3分鐘結束了一張A4紙內容的演講。之后評委的評講也沒有心情聽下去,只是在聽見我可以下臺的瞬間,我幾乎是低著頭走下去的。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沒有在人前說話的勇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第二場是學生會面試。站上臺的時刻,我盡量控制我的身體顫抖,抓著講臺,飛快的按照流程介紹完了自己。本以為可以結束的時候,學姐問我“你認為你說話有什么缺點?”

我有什么缺點?我沒想過。

后來學姐告訴我,聲音小,語速快。很難讓人聽清在說什么。

于是我就知道了,下次說話要聲音大一點,語速慢一點。

第三場是主持人初賽。因為是臨時參賽,自我介紹并沒有過多準備。我聲音放大,語速放慢的介紹我自己以后,也被pass了。后來告訴我是自我介紹太簡短。

...

不是推薦更多的人像我一樣去“鍛煉”自己,我希望請別用參加比賽的方式。比賽還是值得利用很多時間去準備的。

常常會因為大一繁忙的課程和更多可有可無的活動,造成熬夜點著臺燈,打著哈欠寫演講稿的狀況。

本身就不是很精通,積攢著,只會浪費自己更多的的時間。

如果可以,請將“鍛煉站在臺上講話的膽量”劃為必修課。

至于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我現在已經快升大二了,可還是很緊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