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盲讀完這60萬字談談史詩性文學的吸引力

寫在前面


雖然書腰宣傳語寫著“全球讀者平均3個通宵讀完”,然而我真的做不到,當看到一起讀書的書友說真的3個晚上就可以讀完,我只能繼續啃,一本,然后第二本,然后第三本。我之前一直很懼怕外國作品,尤其時外國名著,冗長的人名、沒有絲毫概念的地理位置、完全別樣的文化環境……諸如此類都將成為我閱讀的障礙,所以這次閱讀成為我一個很好的契機,告訴自己其實你是可以完成的。

此外一點,在這之前我一直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歷史愛好者,至少高中歷史學習還是到位的,而且也讀了不少的歷史科普讀物,但是當我讀了這本書,對自己的歷史素養保持懷疑,尤其是世界歷史。讀完《巨人的隕落》我終于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歷史盲。

巨人的隕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威爾士的礦工少年、剛失戀的美國法律系大學生、窮困潦倒的俄國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蘭伯爵,以及癡情的德國特工… 從充滿灰塵和危險的煤礦到閃閃發光的皇室宮殿,從代表著權力的走廊到愛恨糾纏的臥室,五個家族迥然不同又糾葛不斷的命運逐漸揭曉,波瀾壯闊地展現了一個我們自認為了解,但從未如此真切感受過的20世紀。

雖然是小說,也可以當作正史來讀


作者選擇一戰作為作品背景,就注定了這個作品擁有著宏大的背景,主要人物跨越英國、美國、俄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多地,同時行文以多主角視角展開,頻繁切換于各個空間,不過正因為處于同一時間,這種多視角提供了各國的橫向對比。

可以當做正史來讀絕對不是說說的,作者在小說結尾回答了自己是如何劃分歷史與虛構的界限,并提供了自己創作小說過程歷史相關的處理原則:

要么某一場景真實發生過,或者有可能發生;要么某些話真正說過,或者有可能說。如果我發現有某種原因讓某種場景不可能真正發生,或不能說出某些話——例如某個人物當時處在另一個國家,我便將其略去。

與此同時,全書有數名歷史顧問審核書稿,確保了全書的合乎歷史。

全書出場歷史人物:

伍德羅·威爾遜
威廉·詹寧斯·布萊恩
約瑟夫·丹尼爾斯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
瑪麗皇后
曼斯菲爾德·史密斯-卡明
愛德華·格雷爵士
威廉·蒂勒爾爵士
弗朗西斯·史蒂文森
溫斯頓·丘吉爾
H.H.阿斯奎斯
約翰·弗倫奇爵士
霞飛將軍
加利埃尼將軍
卡爾·里希諾夫斯基親王
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將軍
陸軍將軍埃里?!數堑婪?br> 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
阿瑟·齊默爾曼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萊昂·托洛茨基
大衛·勞埃德·喬治

上述人名之前了解過的也就僅有丘吉爾和列寧了,我對世界歷史的匱乏顯而易見了。全書PART2巨人之戰,超過了全書三分之一的描述,索姆河戰役、俄國十月革命……原諒我世界歷史的匱乏,沒有辦法提及細節了。

小說最吸引我的還是人物與情節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最喜歡的男性角色是最先出場的主角比利,最喜歡的女性角色是他的姐姐艾瑟爾,我一直存在一個先入為主的習慣,總是會偏心于最先出場的角色,他們或許不是第一主角,卻是整個故事不可缺少的見證人物,往往經歷著最徹底的改變,就像《瑯琊榜》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蕭景睿,小說中就是從他這里開始的。

比利一開場被礦工捉弄時的臨場反應,就充分體現體現了他的勇敢,一個讓人馬上就會記住的孩子。就是這個礦工少年,在經歷過戰爭洗禮、監獄之災、同米爾德里德的愛戀,返鄉之際在競選中擊敗了菲茨伯爵,成為了新議會議員。沒錯,世界正在變化一如那個往日少年,這正是因為巨人的隕落。

如果說全書是從比利這里開始的,那么全書的結束就是在他姐姐艾瑟爾這。

她因為議員的身份入駐威斯敏斯特宮,那個曾經把她趕地出門的地方。而現在她在這里擁有一間辦公室,成為這里雖然還不算多但總算有的女議員,這一切經歷了多少變革。

文末,她帶著兒子勞埃德來見見世面,恰巧遇上了菲茨伯爵,她曾經是他的情婦,扮演了小三這種不光彩的角色,她曾經是他的管家,每次相碰必須垂頭讓路。而現在,她早已不是當初的她,她有著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業與家庭,她終于可以蔑視的揚起下巴向前邁步。當她把女權主義當成事業的那一刻起,改變就已經來臨。

除此之外我最愛全書對于性愛的描寫,不僅僅是愛情,還有最直接的性欲,在朝不保夕的戰爭背景下,人性被逼迫更加真實、更加赤裸裸。其實真正可怕的是戰爭,還有引發戰爭的私欲。

全書最動人的愛情故事當屬英國女勛爵茉黛與德國外交官沃爾特,橫亙在他們面前的是即將開戰兩國背景,他們的身份注定了他們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包括他們的家人,甚至于要拋棄他們擁有的一切,茉黛的貴族生活,沃爾特的政治生涯。

他們在戰爭來臨前做了一切可以作出的努力只為盡力阻止戰爭的到來,當戰爭的腳步不可避免的臨近,他們孤注一擲選擇了秘密結婚,然后等待著戰爭結束的一天,彼此活著并且沒有背叛彼此。他們做到了,而且在戰爭結束的當口,在兩國人民還在清算戰爭罪惡的時刻,他們對世界宣布了早已成婚的事實,跨越貴族、國別、戰爭,他們在一起了。

史詩性文學


現代史詩的藝術規格可分為“史”和“詩”兩個方面:“史”,指內涵,要求題材重大,具有比較宏闊的時空跨度和敘述規模,對歷史和現實作真實、深刻的反映,并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詩”,指藝術,追求宏大敘事,審美地把握世界,塑造能體現民族性和人類性的典型人物,特別是英雄形象。

《巨人的隕落》或許比不上《戰爭與和平》,但這晃晃60萬字還是為我們清晰展開了那么一段歷史以及那些在時代變革中勇敢奮進的主人公。真真優秀的史詩性文學總是在宏大背景、壯闊世界觀下展現著個人成長史與家族情仇恩怨,只有這樣才會讓文字不虛。

我這個歷史盲決定要以后要好好補補課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那些古裝電視劇里總會出現這樣一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經過那些劇情的解析和潛移默化,漸漸的我也對這句話深信...
    Sai佐為閱讀 381評論 0 2
  • 學校運動會開幕了,開幕式總是有一些節目表演,這次也不例外。有多少節目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只記得體院的太極扇和魯藝的...
    黃飛飛閱讀 175評論 0 0
  • 《商業的本質》P256 “命運之域”,把你的生活想象成兩條高速公路:一條路上代表著你擅長的事情,另一條代表著你真正...
    GlassesMonkey閱讀 185評論 0 0
  • 寫作業,美國,我們的故事發票發票中午麻辣香鍋VUE拍了好多小視頻清華清華晚上系畢業生晚會狼人殺
    dq920813閱讀 24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