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晚沈騰同學表演了一個小品,叫“一個女婿半個兒”,將一個好女婿不受老丈人待見的可憐像演得活靈活現。藝術來源于生活,現實生活中,婆婆和媳婦,丈母娘和女婿,做到如同親生,估計只有故事里有了。
我老公是孤兒,我媽媽念其幼年失怙,故對老公特別的憐惜。待我女兒出生,我媽為照顧外孫女便和我們一起生活。媽媽對女婿那個好啊,讓我都羨慕嫉妒恨啊。就拿做飯菜來說吧,雖說老公是湖南人,我是四川人,都吃辣,但仍然有很多不同,媽媽做菜總是以我老公為先。比如我們吃花椒,我老公一吃花椒頭就癢,所以我家花椒就沒買過;四川人的香腸是干吃的,湖南人吃炒的,所以我家的香腸是和辣椒炒的;我愛吃的涼拌菜,只能老公不在家時做。就連女兒不能吃辣的,只要老公在家,大部分都是辣菜,有時都沒有女兒能吃的。剛開始老公特別感謝媽媽,經常買衣服給錢,對外人也說媽媽是最佳丈母娘。可隨著相處時間久了,可能因為我們夫妻關系進入七年之癢,兩人因為各種事情不斷有了爭吵,老公也不怎么回家吃飯,媽媽也做飯菜也逐漸偏向女兒的清淡口味,老公和媽媽便開始各種互相嫌棄了。媽媽常常糾正老公帶娃的各種姿勢,處事的各種不對,嫌他對我不好,老公對媽媽的溢尿問題各種不屑和嫌棄,加上老弟和我們住在一起后,這種矛盾愈加深重,直至爆發,老公說在這個家感覺自己是個外人,累成狗也沒人關心……
表妹遠嫁杭州,婆家是福建人。表妹生了女兒后也大部分時間是婆婆帶的。婆婆愛干凈,小家幫忙收拾得干干凈凈的,請的鐘點工都排不上用場;孩子帶的得不錯,還幫忙燒飯,表妹每天回家都有各種養生湯喝。但是因為表妹老公還有個弟弟在老家,婆婆不能長期在杭州幫忙,每年都要回老家幾個月,表妹和舅舅舅媽就不喜歡她,表妹自己都覺得婆婆實在做的不錯,到就是和婆婆琴親不起來,于是感嘆:再好的婆婆也不是親媽,還好自己生的是女兒!
英語里婆婆和丈母娘都叫mather-in-law, 公公和老丈人都叫father-in-law, 明確說明了不是親生的。我以前也問我媽媽,為什么對老公那么好,媽媽說,是為了他對你好。因此,不管是婆婆還是丈母娘,不管是公公還是老丈人,都是因為小夫妻的結合才成為一家人。夫妻關系好,婆婆媳婦,女婿丈母娘才有親如一家的可能。但是這種關系也非常的不牢固,一旦夫妻關系出現問題,婆婆一定是幫自己兒子的,丈母娘一定是幫自己女兒的,誰叫血緣關系不可磨滅呢。所以在一個家庭中,特別是中國的大家庭中,夫妻關系應該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附庸關系。只有夫妻關系和諧了,其他附庸關系諸如婆婆媳婦丈母娘女婿之類才能真正親如一家。一旦夫妻關系崩潰,可能除了親子關系,其他的所有關系都得灰飛煙沒!因此,真不能將婆婆丈母娘當親媽,當做家里長輩聯系和照顧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經營好婚姻,搞好夫妻關系。兩口子關系好,彼此愛屋及烏,婆婆才是媽,女婿才是半個兒;否則,一巴掌拍到墻上,撕都撕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