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錄取批次
錄取批次,是指根據不同高校情況所劃分的錄取順序、錄取步驟。
根據《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7年起,我省夏季高考合并本科一批、二批錄取批次。
整個夏季高考錄取工作分為五個批次:
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專科提前批、專科(高職)普通批。
這5個錄取批次所包含的院校及專業情況如下:
★1、本科提前批:
軍事、公安、國防生、航海類本科院校及專業;
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的本科師范類專業;
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本科院校及專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院校的小語種專業;
部分院校的本科飛行技術專業;
本科高校綜合評價招生試點的院校及專業(擴大試點范圍);
地方免費師范生(去年開始實施的,今年是第二年,一共有3000個計劃);
地方免費醫學生(新變化,今年開始實施);
春季高考本科提前錄取的高校及專業;
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高校及專業(這個是新變化,不過涉及人數較少,后面不再詳細解讀);
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及參照其招生辦法執行的其他院校的部分藝術類本科專業,部委屬院校、“211”工程院校和部分省屬重點院校的藝術類本科專業。
★2、自主招生批(含高校專項):
有關高校自主選拔錄取,包括高水平藝術團。
★3、本科普通批:
未列入本科提前批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本科高校及專業。
★4、專科(高職)提前批:
公安類專科院校及專業;直招士官專業;飛行技術專科專業。
★5、專科(高職)普通批:
未列入專科(高職)提前批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專科(高職)高校及專業。
錄取批次具有嚴格的順序性,即上一批次未錄取完畢,不得進行下一批次的錄取。
所以不用再問老徐萬一提前批錄不上,會不會影響下一個批次的錄取。
這個是不會影響的,當然前提是你得把下一個批次的志愿給報上。
如果你不報,人家想錄也錄不到啊。
二、錄取分數線
錄取分數線,即本省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也有稱“省控線”。
錄取分數線各省市區一般都是按批次分別劃分。
如本專科軍檢線、一本分數線、二本分數線、專科分數線等。
只有達到錄取分數線的考生,才有資格被該批次錄取。
當然,并不是說你上了線就一定會被錄取,有的批次,比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是按照一本招生計劃的120%劃定的,實際錄取人數到不了這么多,可能出現上線落榜。
當然了,今年一本二本合并,就沒有一本線二本線了。
至于合并后的大本科線具體怎樣劃定,還需要等待《山東省2017年普通高校錄取工作意見》。
但是不管怎么說,必須告訴你的是:
如果你連這個基本批次分數線都沒達到的話,是不可能被相應批次的高校錄取的。
比如說,昨晚有的親在微信留言中問老徐,如果自己比二本線低個兩三分,還有沒有希望被錄到二本院校。
這個答案很明確:
不可能!
不過呢,如果你只是比第一條二本線低兩三分,那說不定還有戲。
因為平行志愿到了征集階段會根據生源情況會適當降分。
萬一降個兩三分,還真能到你。
不過也有的時候并不降。
三、投檔線
投檔線,是省教育招生考試院依據各院校招生計劃和報考人數而劃定的具體院校錄取的最低控制分數線。
只有達到投檔線,考生的檔案(電子)才能投到院校,并進行擇優錄取。
換句話說,投檔線其實是招生主管部門在正式投檔前經過反復模擬之后,確定的一條符合高校政策和期望值的最低控制線,在這條線上的考生數量,應該是能夠滿足高校在該批次招生需要的。當然,一所學校如果實在報不滿,那也沒辦法。
投檔線不同于錄取分數線,前者是面對全省所有考生劃定的,后者則是針對具體招生院校劃定。就是說,錄取分數線其實是個“大圈”,投檔線則是這個大圈里的一個一個“小圈”。
為了保證“小圈”里都能有足夠的人選,“大圈”里必須要有更多的人選。
和老師講課似的,你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給學生“一碗水”。
說人話:
其實就是:
你報了志愿,也不一定被投檔,投檔了也未必就錄取。
不過呢,山東自2013年對普通文理類一批、二批和專科批次實行平行志愿之后,進了投檔線,也就是電子檔案被投進相關高校的考生,只要專業服從調劑,身體符合錄取條件,沒有報考啥受限專業,基本不會被退檔。
四、錄取“線差”
錄取“線差”,是指招生院校的實際錄取分數與省控分數線(也就是“批次控制分數線”)之差。
這個“線差”在實行平行志愿之前,是填報志愿最常用的參照標準。
但是,由于每年高考試題難易度不同,考生人數不同,招生計劃不同,每年的省控分數線有所不同、各招生院校的實際錄取分數線也不同,所以其實這個“線差”相對于位次來說,并不算確切。
但是,因為高考還沒考,而你又不能赤手空拳,坐等高考成績和位次出來之后再做準備(說實話到時候根本來不及),所以提前準備的時候,“線差”還是會起到圈學校的作用的。
解釋一下不同“線差”的含義:
高校錄取線差分=高校錄取分數-省控分數線(錄取最低線差分=錄取投檔線-省控分數線;錄取平均線差分=錄取平均分-省控分數線;錄取最高線差分=錄取最高分-省控分數線);
考生線差分=考生高考總分-省控分數線。
五、“大小年”現象
“大小年”現象,是指上年報考人數多錄取分數高而使當年考生報考人數減少錄取分數下降,如此循環往復呈現出錄取分數“一年高一年低”的規律。
錄取分數高的年份成為“大年”,錄取分數低的年份稱之為“小年”。
實行平行志愿后,大小年現象減弱,但仍有一定比例。
研究“大小年”規律,有利于把握和預測今年的錄取投檔線差。
六、高考位次
高考位次,指考生的高考總分在本省某科類全體考生中的排名順序。
這個就是為什么老徐在咱們山東商報高考交流群里要反復提醒過大家查詢高考成績的時候,千萬不要只記總分,還要記位次。
考生的位次如果高于一所學校歷年錄取最低分的位次(位次數字越小則位次越高),則意味著這位考生報考這所學校被投檔錄取的可能性很大。
考生選擇學校時存在“分差法”和“位次法”兩種方法,一般來說高分段考生位次更重要,中低分段考生分數更重要,更保險的方法是運用“位次分差綜合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考慮。
有了考生的分數和位次,接下來就是一所一所地匹配院校往年錄取分數和位次。
七、“滑檔”與“退檔”
“滑檔”,指考生的高考分低于所報所有學校志愿的投檔線,造成檔案投不出去。
“退檔”,指因為某種原因,考生檔案投送到志愿院校未被錄取而又退回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的一種情況。
剛才說過,山東省普通文理類專業自2013年實行平行志愿之后,“退檔”的原因通常有3種:
一是考生考分低于所報專業志愿的錄取分數,且沒有填寫“服從專業調劑”;
二是體檢結論不符合志愿專業錄取要求;
三是相應的單科成績不合乎志愿專業的錄取要求。
另外,省里公布錄取工作意見的時候還會公布29條退檔原則,那個其實只要認真學習都是可以規避的。
實行平行志愿后,考生檔案一旦投不出去或被高校退檔,后面會面臨參加征集志愿的高校數量不多,選擇范圍比較窄的情況,所以考生在填報平行志愿時,一定要有風險意識。
八、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某批次錄取結束,部分院校個別專業未完成招生計劃即沒有錄滿,把剩余計劃向社會公布,從落選考生中進行補錄的一種錄取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征集錄取的院校與專業并非完全是未完成招生計劃的“剩余”專業,其中包括因生源好而臨時增加的招生計劃,不乏好的院校、好的專業。
征集志愿除極個別降分錄取外,絕大多數錄取分數反而提高。
九、專業服從調劑
“專業服從調劑”志愿,用以表明考生在沒有被自己所填專業錄取時,是否愿意調劑到這所高校公布的其他專業。
如果考生愿意服從志愿外專業錄取,那么,錄取院校就把該考生錄取到未錄滿的專業。
實行平行志愿后,高校投檔考生的成績可能呈扁平化傾向,會出現分數扎堆、專業擁擠的現象,高校分配專業及考生選擇專業都較為困難。
如果考生選擇“專業不服從調劑”,就表明考生不愿意調劑到未填報的專業,當考生填報的所有專業都不能滿足時,可能會被高校退檔。
從實際情況看,“專業不服從調劑”是退檔主要原因。
如果志愿院校招生計劃里沒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專業,建議最好填上“專業服從他調劑”,免得進檔又被退掉,只好進入下一輪征集。
當然,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自己選擇的專業以外的其他專業,這個另當別論。就看你想要什么了。
其實這個問題又退出到選大學還是選專業上了。
別糾結,好好考,分數越高,選擇余地越大。
十、院校及專業是否服從調劑
每次批次錄取結束前,總還會剩下那么一小撮上線了卻因志愿填報失當沒被投了檔的孩子。那么這幫孩子怎么辦?
還有那些經過一輪一輪投檔,最后還是招不滿的院校和專業。
一般來說,每個批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的填報表最后一行,都會有個“院校及專業是否服從調劑”。提前批院校及專業比較復雜,往年一般會設置三類“是否服從調劑”情況:軍事類院校及專業服從調劑,公安類院校及專業服從調劑,其他院校及專業是否服從調劑。
唉,到這個時候說實話真的剩下的都是雞肋了。
但是如果你只是個批次邊緣分,如果不上這些學校就要掉到下一個批次了,還是可以考慮服從調劑的,畢竟一個學校的專業進入某個批次是有嚴格設置的,不是亂來的。如果你“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寧愿到下一個批次去選一所好一點的學校,那么,不也可以放棄最后這個調劑機會,到下一個批次繼續參與錄取。
最后需要特別提醒大家一點:
考生一旦被所填報院校正式錄取,哪怕對投檔錄取的院校或專業不滿意,也不允許退檔或換錄到其他高校。
當然了,進大學之后有轉專業政策,這個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還是請大家認認真真學習填報志愿政策,保證一票成功是王道。
參考文檔:高考眼 ?http://www.gaokaoyan.com/p/6oog4T17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