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讀書?從不再需要讀書起,我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不再需要讀書”指的意思我想大家都懂。
之所以有這個問題,第一,我內(nèi)心覺得需要讀書;第二,靜心讀書并不輕松。假設我想知道一場歷史上有名的戰(zhàn)爭是怎樣爆發(fā)的,快一點可以馬上百度,深一步就看紀錄片,為什么非要啃書本?難道前者不足以獲得知識?難道音畫像不更形象更好理解更易記憶?聽書軟件、視頻講座、網(wǎng)路論壇、甚至微博微信……太多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學習方式任你挑選,在這個時代,信息是過剩的,時間是有限的,求知是無窮的,取舍是困難的。
很長一段時間,每次路過書店被層層疊疊的書本吸引時,我馬上開始糾結(jié)一件事:真的值得花時間去捧起這本書嗎?我沒有找到閱讀無法替代的優(yōu)點,卻總能看到一個又一個比閱讀簡單的方式,直到有一天在一個講座中(哈哈還是視頻)馬未都老師的一句話徹底說服了我——因為,讀書是可以鍛煉抽象能力。
噢,抽象能力。
看視頻的體驗是全方位的,直觀的,感性的,它給了足夠多的內(nèi)容以至于不需要你動用太多的腦力就可以輕輕松松理解;但書本不一樣,每一個字都是獨立的,如果你不識字它就是天書,如果你不理解它成不了句子,如果你囫圇吞棗那些明明可以比連續(xù)劇更精彩的畫面無法在你腦中成形,如果你不思考你無疑會辜負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這就是閱讀——整個過程考驗著一個人的專注程度和抽象思維能力,你必須主動汲取才能獲取信息,在文字面前你既是閱覽者又是創(chuàng)作者,離開具象才能走進抽象,想象力讓這個世界門洞打開,無盡無窮。
自從記住馬未都老師的這句話后,再拿起書本,我就會悄悄的對自己說,我要鍛煉抽象思維了噢!仿佛為莊重的儀式喊下Ready go,讓這個過程變得更積極、更持久、更有樂趣也更有目標。
前段時間是世界讀書日,多個廣播節(jié)目都做了一個類似的主題《讀書,這么好的事》,云云眾論中我把這句話抽出來分享給想讀書又忍不住偷懶的很多人——抽象多美好,一起開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