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那會,每當我吐槽北方的寒冷時,就會受到南方室友的不屑“有暖氣還咋呼什么,這個冬天讓你感受一下南方的刺骨”,簡直無法反駁。
北方的幸福在于冬天的暖氣,全家360度無死角,全部給你覆蓋住,有的小區比較夸張的,大冬天在家穿著T恤衫,開著窗戶,還吃著冰淇淋去火。
但那是暖氣來了,沒來之前呢!北方降溫比較早,開始多穿點衣服還能適應,最慘就是臨近開暖氣的那1個月,不是吹牛,全靠一身的秋膘啊。
北方秋冬的干
北方的冷是干冷,大風呼呼一刮,臉上的濕潤全被帶走,堪比烘干機的效果,洗完的衣服夏天需要一天在外面曬干,秋冬呢,在衛生間一掛,一上午就搞定。
水分的缺失還導致皮膚變脆,翻個報紙,手上就被拉出一道口子,騎個自行車,我感覺一晃動,臉皮都要四分五裂,日常臉上肉多是抖動,現在呢,里面的肉在晃動,外面的皮在干裂,頗有干裂的土地即視感。
前幾天打車,聊天中與司機師傅的對話也是“難怪你皮膚這么好,原來從南方上學回來的呀”,天知道,我回來已經有兩年了,皮膚都經歷過兩次秋冬了,可見北方這“干”的深入人心。
潤唇膏、護手霜更是隨身攜帶,休閑時刻抹一抹,洗完手抹一抹,晚睡前抹一抹,你不抹?小心我裂給你看。北方秋冬的樹木都會落葉,光禿禿的,我一直堅信肯定是被風風干了,再輕輕一吹,就刷啦啦的全落下了。
北方秋冬的冷
我一直認為北方的冷是很有辨識度的,南方可能全天都是很均勻的冷,而北方,冷在不同的時刻有不同的感受,一些場景下就尤為明顯。
北方的冷會讓你根本不想上廁所,因為怕被燙著(情景自行想象),上學那會兒,廁所一般都在教學樓外面,而且是全通風結構,總感覺冷風不停的往里灌。
現在還好,小學的時候,那時候穿的都是厚重的棉褲,一般都是家里老人手工縫的,薄薄的布料下塞滿棉花,臃腫的難以動彈,偏偏那時還流行背帶的,凍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時候,還要堅持用顫抖的雙手解開背帶,再使勁往下拽,解決完,還要用凍僵的雙手再拉扯上來,一番折騰下來,身上倒也變熱了。
因為天氣的寒冷,家里窗上經常會出現冰花,小時候會伸出舌頭舔一舔,涼涼的,舌尖的溫度會融化出一小塊空白,或是用手的溫度融化,就會呈現出自己想要的字跡或圖案,小小的冰渣在指尖,冰與熱的碰撞,也不知指尖是冷還是熱,但還是會生出一絲小小的滿足感。
干與冷的協奏曲
干冷的天氣很容易燥,生火氣,因此最近梨子、銀耳吃的很多,苦菜包子、金銀花茶、蒲公英茶更是成為常備品,對啦,還有一臺帶來水汽的加濕器。
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氣候特色,正如南方經受刺骨寒冷,大西北經受風沙吹拂一樣,北方也經受著干燥。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個干冷的秋冬,都是記憶中美好的想念。
站在馬路上,深呼吸,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我是張嚴心,縱然直呼“好干啊”“好冷呀”,仍然享受著這份滋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