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喜歡做白日夢的人,每天幾千字,寫寫時光,努力讓生活更好^_^
(一)
世事終難料。
“誰知道,學習了四年土木工程,畢業了房地產行業這么不景氣。”
這一直別人面試小飛為什么選擇編輯行業時,他的一貫回答。專業總是限制選擇工作的一個不得不考慮的條件。果不其然,他的很多同學也都轉行了。班級里面原來的三十個同學,還有不到五個人堅持在本專業上。
本來小飛也是應聘到了一家設計公司,本以為就可以從事專業工作了。雖然他并不太喜歡,但是為了消除畢業之后無所事事的內心焦慮,他選擇試崗了。
萬萬沒想到,他三天半就辭職了。原因就是,他的設計按照工頭的要求完成了。本來他還挺高興的,畢竟按照要求完成了工作。總監見到了卻說不可以,工頭反過來也跟著說他做得不行。這讓他非常惱火。年輕氣盛的他一氣之下離開了這個公司,也離開了這個行業。
他思考著自己能做的,不想做了。那就去做自己喜歡工作的。他可不想再委屈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了。工作無非就是這樣,能做的,喜歡做的。因為畢業之后的焦慮不得不讓他找個工作先喘口氣。
(二)
終于,有一家雜志半推半就地聘用了他。那也是看在他態度好的面子上。畢竟這與他的專業差了好多。但是他一直覺得自己可以做好這個工作。果然,最后他也沒有讓老板失望。
工資屬于平均水平,但是比較自由輕松,當別人還在工作的時候,他下班了。他回家的時候,別人還在回家的路上。他很喜歡這樣的工作狀態。因為這樣他有時間去寫自己想寫的文字。
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視······健身,閱讀和寫作成為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他的生活就是這樣平靜而又簡單,現實版的“空巢青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想到我竟然活成了城市這座孤島里的魯濱遜”。
(三)
因為從心底里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正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自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什么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什么時候,你會遇到那人。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的第一次不再孤單,你選擇不再孤單下去。
就是這樣,一個大學同學的介紹,讓他認識了一個姑娘。小飛自然是喜歡這個姑娘的。但是這個姑娘對小飛并不是那么用心。不過,最后他們還是走到一起了。從此,她的生活由他打點。從此小飛又多了一個“男保姆”的屬性。她說她的不用心對誰都是這樣。或許小飛在她心中只是一個陪伴。其實小飛自己也知道,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這讓他心里很擔心,擔心某一天她就變得陌生了。所以,小飛不敢懈怠過自己的工作,四處投稿,就想著早一點兒功成名就,留住她。
其實這樣的努力是為了讓自己心里更踏實。當我們面臨的問題短時間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用努力來安慰自己。或許為了那一天,自己不那么后悔,不那么難受。
(四)
當一份感情里面滿是焦慮,那你就是再找虐。
小飛每天努力工作,用心去寫每一篇文章。他也挺羨慕那些有簽約的作者。雖然有炒作的,但是現在這個社會不炒作就能火,變得越來越難。小飛沒有什么資源,最大的資源就是自己一臺用了快7年的開機兩分鐘的筆記本電腦。但是他心里面自然是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他經常自己調侃自己,“本來可以靠顏值吃飯,卻還要靠智商。”其實我們都知道,看臉看的是讀者(觀眾)的心情。
但是那位卻并不這么看。她經常說的話就是,“你這樣一天到晚對著個電腦寫字有什么用?就不能干點兒正經事。收入又不高。”
確實,每當小飛聽她這么說的時候,雖然心里很難受,但他無力反駁。因為她說的就是事實。他沒有成為她經濟上的依靠,沒有給她一個舒適的生活。但這樣的工作確實是小飛非常喜歡的工作。他比任何時候都確定這是他非常愿意從事的一份工作。但是他心里也充滿了疑惑:我是不是用自己的夢想綁架了她?自己堅持著自以為是的白日夢,卻還硬要拉著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陪葬?畢竟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有所成就。
(五)
“算了吧,你的文章都打動不了我。還想打動別人?假如有一天你用文字打動了我,我再嫁給你吧。”
這是她跟他分手時說得一句話。他至今記得。一個人最大的自不量力就是明明知道結果還是去嘗試努力。
這讓小飛一度懷疑自己的寫作有沒有意義。難道從頭到尾只是自己在感動自己嗎?他覺得自己有一種江郎才盡夢醒了的感覺。他一度十分消沉,他甚至也想這樣一直消沉下去,沉到哪里就是哪里,就是沉到大便里也無所謂。最起碼那個時候那會有只蒼蠅來愛。每當晚上要睡覺的時候,一些奇怪的想法就鉆進腦子里。以前只是兩個人的甜蜜,不曾有過其他思考。他會立即拿起手機,記錄在備忘錄里。這曾經讓他一度睡不好覺。或許真的是戀愛會讓腦子變傻吧。他把自己的想法開始逐一寫出來,投出去,希望能夠得到回應。
(六)
終于,有公司找小飛簽約了。本來期望著能與她一起分享的喜悅,卻只能打包好放在心底。
他的讀者看到之前他寫的文章,都留言說很是感動,并希望他繼續下去。從此他也便明白了,原來打動感情的并不是感情。
單純一味的“好”,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藥”。
現在小飛回過頭看看自己那時的感情,自己確實努力過,而婚姻在中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積累資源的方式,這似乎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實用主義哲學。與愛不愛相比,能不能通過兩個家庭的結合達到某種理想的生活水平似乎才更加重要。當然小飛的爸媽也擔心。他們經常說他們不容易,希望小飛早點成家立業(車子房子都準備了),他們就不用那么操心了。
的確,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現今時代的青春卻擁有肉眼可見的艱難。時代讓正青春的人們必須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車子與職場上的游刃有余。可這樣的成功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難,像新的三座大山,壓得青春年華喘不過氣來,甚至連愛情都成了難題。
有的人會直接選擇一個成功的結果,有的人則會選擇一段努力的過程。我們無法由此去評判一個人的品質。或許你也有過和小飛相似的經歷,夢想(自己曾經吹過的牛逼)與愛情(渴望得到卻似即若離),你該怎么選擇?小飛始終沒有告訴那女孩他簽約的消息。因為她的選擇已經給出了答案。或許有一天,當小飛寫他倆的故事的時候,她會看得到。或許也可能是你讓她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