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2017-90
【臺灣】陳衛平著,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
這是一套寫給兒童看的中國歷史,總共有14本,我可不好意思一本一本地寫讀書筆記,說自己讀了14本書,因為每本書的內容都不是很多,如果說自己讀了14本書,好像自己占了很大便宜一樣。
讀這套書的第一個感受就是現在的孩子真幸福,他們有那么多有趣的學科入門書可以閱讀。
我回想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和讀過的一些學科入門書,發現很多都是很適合孩子閱讀的。例如關于歷史的,除了這套書,我還給兒子買了《希利爾講世界歷史》,兒子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等都受中小學生歡迎,也都是非常優秀的歷史入門書。關于科學,有梁衡的《數理化通俗演義》以及各種科普類書籍。總之,市面上適合孩子閱讀的學科入門書是非常豐富的。
想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根本沒有什么書讀,或者根本不知道有這些書可以讀。對歷史的了解只能靠課本。但課本中的歷史,干巴巴的,無比簡單枯燥,且跟現實生活沒有半毛錢關系,還要我們背誦,因此以前我從來不覺得歷史有趣。
可是自從讀了《明朝那些事兒》、把明朝歷史從頭到尾了解了一遍之后,我才發現,原來歷史是那么的豐富多彩,課本上每一個提綱式的知識背后其實都隱藏著一段骨肉豐滿、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由此,我在兩三年前才開始培養出自己對歷史的興趣。
而由于讀過了《明朝那些事兒》,對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中提到的文官政治方面的見解,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后來看張藝謀的電影《長城》,我也一下子明白了威風凜凜的邊疆大將為何不敢反對那個無能文臣提出來的運饕餮回京城的危險要求。讀古代詩文時,我對很多詩文中流露出來的貶官心態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現代社會的很多現象,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只是,我覺得遺憾的是,自己對歷史的興趣培養得太晚了。而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通過老師的推薦、家長的支持和各種途徑的信息,他們可以早早地接觸到那些生動有趣的歷史書籍,有可能早早地培養起對歷史的興趣。
這套歷史書就是很有趣的歷史入門書,對培養孩子的歷史興趣很有幫助。
我們可以先看看它的目錄。第4冊(東周到秦朝的歷史)目錄的標題和提示語是這樣的:
唇槍舌劍(有一種人在戰國時代縱橫天下,他們的特征是:口才好、頭腦靈活、熟悉各國狀況,以及——臉皮厚)
火牛陣(牛角綁利刃,牛尾點上火,一群“火牛”向前狂奔,把燕軍營帳燒得火光沖天)
出外靠朋友(戰國時代大家比賽交朋友,因為朋友可以幫他們:動腦筋、出主意、出生入死、解決問題。)
一個吃掉六個(有些賭徒,賭的是財富,呂不韋和李斯賭的,卻是整個天下。)
世界最大的圍墻(秦始皇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大、最好,他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建造了世界最大的圍墻。)
裝有暗箭的墳墓(秦始皇活的時候驚天動地,死后的墳墓,同樣驚世駭俗、不同凡響。)
誰是大丈夫?(項羽和劉邦都遇見秦始皇出巡,項羽說:“我也可以取代他呀!”劉邦也說:“要像這個樣子,才是大丈夫呀!”)
這是不是跟我們以前看到的歷史書的目錄很不一樣?這些目錄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方式提示了每部分的內容。讀完目錄,我們就很迫切地想要知道書中到底寫了些什么內容。事實上這個目錄提示了這段戰國時代七國混戰直至秦國吞并六國統一中國這段歷史中的關鍵歷史事實。
唇槍舌劍(縱橫家蘇秦和張儀分別利用合縱和連橫策略影響各國的關系,以及秦國如何把六國逐個瓦解的過程。)
火牛陣(七國之間的各種復雜的斗爭,特別是齊國田單打敗燕國入侵和秦國在長平打敗趙國的故事。)
出外靠朋友(戰國四公子與他們的食客在這段風云變幻歷史中的故事)
一個吃掉六個(嬴政在呂不韋和李斯的幫助下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歷史)
世界最大的圍墻(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實施的一系列偉大的舉措)
誰是大丈夫?(繼陳勝吳廣后,項羽和劉邦起義推翻了秦朝統治)
作者善用有趣的目錄標題歷史串聯起來。而正文里面則是由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組成。我覺得最精彩的是春秋戰國時候的歷史,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互相打來打去的歷史實在精彩得很。雖然我知道戰爭其實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但讀這段歷史確實確實很過癮。
而在語言表達方面,作者也是非常注重切合兒童的閱讀需要,用通俗易懂又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講述歷史。
我們可以先看看每部分作者的引入。他喜歡從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對歷史的敘述。例如,在第3冊“嚴厲的大教練”這部分,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關鍵人物,作者用了這樣的開場白:
“記得過去在學校念書時,我們球隊有位教練,是個出了名的狠角色,球員練球怠惰,必遭嚴懲;比賽失誤,必遭嚴斥。老實說,沒有誰不怕他的,大伙兒給他取個綽號,叫做‘老虎’。
說也奇怪,老虎教練雖兇,我們的球隊也很兇悍,每逢比賽,總會拿下冠軍。
戰國時代,每位國君都想請個好‘教練’,讓他的國家富強起來。”
作者在這段開場白中聯系自己以前在球隊的經歷,把各國實施改革的關鍵人物比作“大教練”,讓孩子們很容易就能理解李悝在魏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對這些國家的重大意義,以及這些人物所信奉的嚴厲的法家思想。其實這樣的表述背后是作者對這些歷史和人物的深刻理解。
我們再看看正文里的內容,里面的表述也是非常有趣的。第4冊寫李斯向秦王嬴政引見韓非的那段表述讓我差點笑破肚皮。
“韓非是秦王的貴賓,受到盛大的歡迎,可惜的是,他他他是是個……口口吃非非非常……嚴重的人,空有一肚子學問,卻沒法子好好表達。”
第5冊寫到了漢朝,作者歸納前朝的歷史:
“春秋戰國,打、打、打。
秦朝帝國,罰、罰、罰。
楚漢相爭,殺、殺、殺。”
我覺得這樣的歸納實在太精煉了。春秋戰國就是一堆國家在互相打來打去,秦朝帝國就是以嚴酷的刑罰來統治百姓,楚漢相爭就是劉邦和項羽殺來殺去。
書中類似的表達還有很多,這些表達都很符合兒童閱讀水平。例如第10冊寫宋朝文化時候,有這么一段:
“令人納悶的是,宋朝的讀書人特別多,簡直可以說是讀書人的天堂,可是為了追求做個最完美的人,他們卻有些古怪的想法和舉措。比方說,一個女人結婚之后如果改嫁,是非常不完美的事,一個女人即使死了丈夫,生活無依無靠,快要餓死了,也絕不應該再結婚。因為餓死只不過是一件小事,而一旦再嫁人,那可是件丟臉和不完美的大事。”
這里用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來介紹宋朝禮教,對“從一而終”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些禁錮婦女的道德思想表達了不理解和不滿意,寫出了封建禮教的荒謬。
書中還有很多插圖,既有真實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的照片,也有一些表現歷史事實的繪制圖畫,還有簡潔明了的歷史地圖,這也是配合兒童的閱讀需要的。讀完文字讀圖畫,也能品出不少味道來。例如第6冊中介紹五禽戲的插圖就很有意思。
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有趣,能夠激發孩子們對歷史的興趣,還有別的。
我記得自己以前讀歷史,除了記憶一些歷史事實之外,對歷史并沒有什么見解,因為我不清楚具體的歷史細節。如果有見解,那也是老師塞給我的,而不是我自己思考的結果。
而這套書的作者不僅敘述了中國的歷史,還很注重引導孩子們對歷史進行思考。書中每段歷史之后都有一個欄目,叫“說來聽聽”,是對孩子們提出思考問題的。
有些“說來聽聽”是引導孩子們對歷史事實本身進行思考的。例如:
“劉邦和項羽相爭,他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各自不同,結果當然不一樣,你認為劉邦欺騙了項羽嗎?他們之中,你欣賞誰呢?”
“對于曹操用人不重道德,只重才華、能力的做法,你同意嗎?為什么?”
“你相信趙匡胤真的不知道有人要推舉他做皇帝嗎?為什么?”
還有一些“說來聽聽”是引導孩子對歷史的發展規律進行深入思考的。
例如第10冊寫到宋代女性裹小腳的風俗,作者就提問了:
“如果你是女孩,生長在一個以‘裹小腳’為美的時代,你會拒絕嗎?有能力拒絕嗎?一件人人都說‘美’和‘流行’,甚至都說‘對’的事情,你有反省它的能力和習慣嗎?”
我覺得這樣的問題問得實在太好了。作者引導孩子設身處地地去思考歷史現象發生的深刻原因。對“裹小腳”這樣的事情,我們站在歷史的高度去看,很自然地覺得這是一件摧殘女性并且不美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都生活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個人的認識能力是很難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的,個人也是很難對抗時代發展潮流的。類比一下,我們處在現代,對瘦身、V型臉、穿超短裙和高跟鞋這樣的時尚潮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嗎?我們能夠完全不受這些時代審美觀念的影響嗎?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
“突厥人覺得戰死是一生中最光榮的事,你同意嗎?你覺得光榮的事是什么?成績好嗎?獲得別人的贊美嗎?你有沒有想過什么事是最光榮的一件事?”這個問題是引導孩子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在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進而理解歷史人物行為背后的原因以及推動歷史進程的思想因素。
“從前,人類用石塊、木棒打仗,如今用飛彈、細菌打仗,你覺得那是進步嗎?如果不是,那什么是進步?”我認為這個問題是引導孩子們思考戰爭的本質。盡管武器進步了,但戰爭的本質是沒有變化的,真正的進步應該是和平。
這些有價值的問題,值得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
作者能夠引導孩子思考歷史,必須有詳盡的歷史作支撐。如果孩子只知道干巴巴的歷史提綱或者只是片段式的歷史故事,是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見解的。所有的思考和見解都必須植根于豐富具體的歷史事實上面。
因此作者在寫這套書的時候,很注重系統性和具體性向結合。
系統性使指作者注重把歷史的前因后果說清楚。
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從神話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女蝸造人、黃帝始祖寫起,一直寫到中國近代和現代的歷史。這是作者所說的“系統的會通”,他說:“大題小作是項艱巨的工作,將千年萬載,眾多繁雜的史實紀錄,摘取、串聯成簡潔而又因果相續的結構,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面對一個系統完整的中國歷史,而非片斷的人物故事。因為后者往往不能說明一些事件的前因后果與深刻意涵。”評論歷史,不能斷章取義,不能離開歷史的前因后果。
具體性是指作者注重在有限的篇幅內盡量把一些重大的歷史事情敘述得具體詳細。例如作者把楚漢之爭的關鍵事件敘述具體了,才能提出劉邦和項羽“你欣賞誰”的問題。
讀歷史的趣味不單在于了解歷史事實,還在于深入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過程,以及對歷史進行討論和發表見解的過程,還在于利用歷史來檢視現實生活中所見所聞的過程。
如果讓這樣的歷史入門書領入歷史大門的話,然后大量閱讀更多的相關作品,我們的孩子何愁學不好歷史呢,老師和父母又何愁孩子發展不了他的思維能力呢!
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