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來源:儒風大家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見識與格局,見識與格局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也決定了人生的結局。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曾國藩說,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我理解所謂的識指的是見識、內心的眼界和格局,也就是面對問題時的思維高度和氣度。
心學宗師王陽明十三歲時,母親早逝。繼母信鬼神。常常虐待他,父親遠在京師任職。
王陽明不得已,想利用繼母篤信鬼神的弱點,于半夜悄悄起床,把茶盤放在佛堂門外,第二天早晨繼母見了,覺得非常奇怪。
有一天,王陽明到郊外找尋捕鳥人,買下一只平日罕見的怪鳥,偷偷放在繼母棉被里。
繼母整理床鋪時,突然看見這只怪鳥,害怕鬼魅作祟,便趕緊請來巫婆占卜。
其實,王陽明早就買通巫婆,巫婆對繼母說:
“王狀元前妻對自己兒子遭人虐待很生氣,上告天帝,現在天帝派陰兵下凡拘捕你的魂魄,棉被里的怪鳥,就是陰兵的化身?!?/p>
繼母聽了這話,嚇得臉色發青,趕緊下跪謝罪,王陽明也下跪向天帝求情,一旁的巫婆故意連聲嘆息離去。從此繼母對王陽明便視如己出。
王陽明的繼母,正是因為心中有“鬼神”,才會相信巫婆的說法,讓迷信占據了內心,才讓王陽明“有機可乘”。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的內心“選擇”看到的樣子。這種“選擇”往往都是不易察覺的。
你的思想、感覺、思維途徑和話語所散發出去的東西都是你對生活的吸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然后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潛規則,就會發現無數潛規則;
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
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你就是一塊活生生的磁鐵;你能吸引與你的主體思想和諧的人、狀況和環境。不管你在意識里想的是什么,它都會在你的生活中表現出來。
所以,決定人的視野的,決定人能看到什么風景的,不是人的眼睛,而是人內心的眼界,而視野見識這種格局,決定了人生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