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雞毛,不如坦白相告

1、

給一位阿姨送米,一路上阿姨和我聊天。

阿姨說:我家吃米可快了,一袋50斤的米最多只能吃一個星期。

我驚訝地問:您家多少人吃飯呢?

阿姨說:大兒子大媳婦,小兒子小媳婦,加我和他媽媽二個老的,一共有六個大人,還有一個小寶寶,寶寶還小現在還不會吃飯呢。

我說:您還供大兒子小兒子二家吃飯呢!

阿姨說:不是,我們是一家人都住在一起,沒有分家的。

我說:那挺好的呀,三代同堂呢,現在好多人家可都沒有您家這樣圓滿了呢!您家兒子和兒媳婦肯定都是性格很好的吧。

阿姨聽著我的話,卻是倒苦水說:好什么呢。我巴不得早點分家,都分出去,各過各的。老頭子不愿意啊。兒子媳婦天天吵架,摔東西的,我都煩死了。

我有些驚訝的“啊”了一聲,阿姨卻好像是終于找到了一個傾聽者,對著我說了好多。

阿姨:大兒子和大兒媳婦,才結婚的時候也吵,現在添了小孩就好多了。鬧得最厲害的就是小兒媳婦,整個一神經病,動不動就說要跳樓的。我小兒子給他老丈母打電話,他老丈母說隨她去,別管她。有一次,她過生日,頭一天我兒子就說了帶她出去吃飯,她說不去。結果,第二天,我兒子把蛋糕買回來了,她又吵著要和我兒子出去吃飯,我兒子上班累了一天不想出去了,她就發瘋了,把蛋糕扔了一地,家里都給砸得亂七八糟。

我說:當著你們的面,他們也吵嗎?(因為最近又開始寫文了,所以會對身外事多點關注。)

阿姨有些心灰意冷地說:吵喲,我兒子都讓著她,她還動手呢!

我有些尷尬地笑了笑,說:才結婚吧,可能是磨合期,過了磨合期應該就好了。

阿姨有些氣憤地說:我不管她們,她媽都管不了她,都不管她。

看著阿姨那樣,我提議說:實在不行,就分開住唄。分開了,什么事情都要他們自己去操心了,可能就沒有那么多精力去吵架了。

阿姨點了點頭:嗯,今年再吵,我就給他們分開過了。

2、

說實話。

對于阿姨所說的小兒媳婦的各種“作”,其實,我是能夠理解的。

在飛哥生病之前,我的婚姻生活方式也差不多是相似的狀況,吵架,打架,這種事情也曾經發生。當然,就是現在,盡管我自認為脾氣已經改善了許多,可是在飛哥的眼里,我的壞脾氣還是一如往昔。

有這樣一句話:女人嘴巴上說著不要的時候,往往她們的內心里則是在說著要。

比如,阿姨的小兒媳婦過生日。

雖然,她老公前一天已經問過了要不要單獨出去浪漫一下,她嘴巴上也是拒絕的。但實際上,她的心思也并不難猜。如果在生日的當天,她老公可以制造出一些小驚喜,又或者是拿出一些霸道總裁范,背著老婆訂好了位置,強行帶著老婆出去過一下二人世界,可能那一天的爭吵就會避免發生。

當然了,后邊的情況都是我的假設。

而拿我自己的話說:所有的假設都是不成立的。

所以,盡管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可能會給出一個“好”的建議,但是,這種事后諸葛的建議與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沒有任何的益處。

所以啊!

對于,初入婚姻的小夫妻,我這只"老鳥",只能如是說:與其一地雞毛的計較,不如坦白相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 泰安是一座不太大的城市。 這時天已透著深邃的黑色,已經是晚上了。而這座城市只看得見稀疏的燈光,霓虹不多,倒是白...
    夏梓Trista閱讀 414評論 3 3
  • 在企業文化的推廣過程中,文化載體的運用是核心,因為需要通過這些手段把無形的文化理念表現出來,有了文化載體,就不能說...
    放牛的春天閱讀 846評論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