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體育題材的勵志電影,正能量滿滿。
體育題材的優勢在于,片中人物的努力、奮斗、汗水、痛苦、拼搏可以直觀地反應在銀幕之上的,能夠直接被觀眾看到,所以會有更強的代入感和沖擊力。其中,拳擊、摔跤這類項目本身又屬于激烈的一對一的對抗,所以精彩程度更甚,更能牢牢抓住觀眾。想想如果要把一部關于長跑的電影拍出這種感覺就會難一些。
看名字就能猜到,影片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帶領孩子一路拼搏,最后實現夢想的故事。特殊之處在于,這倆孩子都是女孩,所以影片除了勵志,還有為女性發聲重要意義。阿米爾汗飾演的父親是一名退役摔跤手,一心想有個兒子來延續自己的夢想,無奈造化弄人,總也等不來一個兒子,最終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身上。
總體上,影片是陽光和輕松的。兩個女兒對于父親的獨斷決定并沒有太多的反抗,有也處理得比較輕松、幽默。父親的做法是不太符合“政治正確”,父母該不該決定孩子的人生已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了。后來,通過女孩朋友之口,我們也能夠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確實很低,她們基本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摔跤提供了這樣的可能,相比而言,這已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應該是吉塔和巴比塔最終能夠順從父親安排的主要原因吧。
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那個現實的版本肯定比我們看到的要沉重得多。電影里展現的總是信心滿滿、目標明確的奮斗歷程。我一直在琢磨,現實中可能更像是一個偏執的父親帶著自己兩個女兒進行的一場賭博,投進去的是女兒的人生,誰都不知道結果。現實多半是壓抑的,是更加單調、堅硬的,所以還是改編一下好。
阿米爾汗之前主演過很多怎么打也打不死,然后一個人開掛搞定所有壞蛋的英雄電影,這樣的英雄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勇往直前,戰無不勝。本片中的父親其實還保留有這類英雄的影子。他從頭到尾都知道目標在哪,幾乎沒有遲疑過,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強大(甚至不把國家級摔跤教練放在眼里)。這種沒有內在自我矛盾的角色是很理想化的,仍然像一個精神上開了掛的英雄,顯得不太真實。
不同的是,在面對外部矛盾時,他又從英雄回到了一個普通的父親,他衰老、發福,有了脆弱和妥協的一面。當女兒要被開除的時候,他不再能用肌肉解決問題了,能做的也只是用話語去說服,甚至是含著眼淚去懇求。這在一個真實父親的形象上又有所加分了。說到形象,不得不提一下阿米爾汗在影片中那發福走樣的身材,后來我才知道,那居然是真的,真的增重幾十公斤,自毀形象。不說這樣做有沒有必要,但他那種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甚至是死磕,著實不簡單。
總之,如果你在家發霉太久,需要一點正能量,那就去看看這部《摔跤吧!爸爸》。
題圖來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