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柳君書房陪伴你的第50天。
▼
今日話題 ~
“中庸之道”
今天出差在路上,我發現路途中的學習效率比在家時要高?,F在可以理解那些讀書多的人所說一趟飛行看完一本書的境界了。
我一度很疑惑那些異常繁忙的空中飛人,那些大佬們,他們哪有整塊的時間用來閱讀呢?最近頻繁出差,我也在努力管理自己路途中的時間和精力,發現出差途中反而是一個不容易被打擾,也沒什么其他有意義的事可做,恰好用來閱讀的黃金時間。
今天在路上的幾個小時我看了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老師的演講視頻。
社會學老師到底是研究人、研究整體社會性的,講起人性特質來入木三分。
都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此話不假,但怎么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大家都愿意與之交往的人,一個能拿捏好人際分寸的人,學問則大了去了。
這不是學校教育所能給予的,不是伴隨碩士、博士、博士后頭銜自動獲得的,要靠在實際生活中慢慢沉淀。
羅老師的演講中特別提到了中庸之道,謂之中國古典智慧的精髓。關于中庸之道,非中國人恐怕都弄不明白,但我們中國人自是明白個中的玄妙。
在中國社會為人處事,進退的分寸很重要,而且常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也便是很多剛出校門,如當年你我這般愣頭青很難把握的。別說他們,我到現在都時常覺得處理有些人與事時有無力感,摸不到門道,在揣摩中。
真正的學有所成在于融會貫通,打通各個門類,拆除學科之間的圍墻。這種“所成”必然會經歷極長的一段摸索期、混沌期,這個過程得忍受孤獨,耐得住寂寞,否則便容易使所學浮于表面。
未來有多遠我不知道,但有一點于我已日漸清晰,那便是博眾家之所長吸收養料,滋養自己,一定程度上亂讀,在“亂”中理出思想結構來,完成系統思考。
是以“日課”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