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十一的熱潮剛過,空氣中還彌留著“剁手”的余溫,大家等著快遞,各有各的歡喜與遺憾。
? ? 有人說,這是全民購物的狂歡,商家讓利走量,買家花時間拿優惠券少花錢,雙贏。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一些坑,但只要多研究,看些攻略,不會虧。這都沒問題,但讓我感到困惑的,在于這里面買家的“花時間”三個字,這個運作系統似乎默認:窮人的時間不值錢,他們樂意把時間用來堆砌優惠券,“蓋蓋樓”,雖然從某些角度來看,這些時間的付出與收獲不是很對等。
? ? 我也花了時間去某貓蓋樓,最后拿了20多塊錢,還有點小得瑟。但他們說我是個窮人,我就有些不服氣,心想不至于吧,我有的吃有的穿,怎么就成了窮人了?人不還得要點自尊?“窮人”這稱謂,只能自己用來調侃自己,從別人嘴里說出來,那就刺耳的不行。
? ? 剛好,大家應該也有耳聞,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阿比吉特·巴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邁克爾·克雷默。他們為人所知的,就是對窮人,對貧困問題的研究,著作為《貧窮的本質》。出于困惑,找來翻了翻。
?
? 你是窮人嗎?
? ? 剛翻了幾頁,偷偷松了口氣,因為他們主要的對象是五大洲每天收入低于0.99美元的人群。但往下看,就有點不對勁,先看個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資料來源:《貧窮的本質》
? ? 我首先意識到,窮人的身份,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一個流動的概念。圖中的P點是個分界點,如果你位于P點以上,明天的收入會比今天更多,資產積累不斷上升,發家致富指日可待;P點以下則資產日漸減少,無力回天一窮到底。當然在我們國家,只要勤勞肯干,資產基本上也是處于逐漸積累的趨勢,前提是不發生大的意外。雖然可能跟書里的研究對象有所跑偏,但我理解的是,在這個社會是不是個窮人,最重要的是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尤其重大風險,否則很有可能一夜之間一切付諸流水。
? 2.風險好規避嗎?
? ? 很不幸,很難。
? ? “時間矛盾”
? ? 例如健康問題,如果自己或者家人身體出現問題,工作暫停又得看病,可以輕易地把正艱難爬過P點的你一把拉下,而且很難再回去。或許你說,我知道健康很重要,但很有可能你這話是在面向未來說,畢竟當下的你還不知道失去健康是怎樣的感覺。實際上,我們對當前和未來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當前的我們很沖動,很大程度上由感性和即時欲望支配,花點時間(例如讀書學習)或者放棄一點點舒適感(例如健身對心臟有好處,但肌肉需要被喚醒)都是我們當前需要經歷的,“身體健康”這樣的期望,卻沒有太大的迫切感,畢竟當下的舒服更加明顯直接。時間矛盾造成的短視,很難讓自己實現制定長遠規劃。
? ? “信息匱乏”
? ? 信息資源的匱乏,則讓人無法自己走出陷阱。有人可能會說,你開什么玩笑,現在可是信息時代,要什么信息網上一查就有,確實是,但又不完全是。首先是因為一些理念根深蒂固,一些信息基本處于被你自己屏蔽的狀態,我們想都不會想到去查。另外就算查了,知道了,也很難據此做出選擇。就像你有仔細想過、了解過身體健康的運轉方式嗎?例如飲食上要怎么合理搭配,難道不是吃飽吃香就好?經濟社會的規律呢?要怎么查,難道直接查怎么發財?現在查閱信息確實方便,但是太碎片化,太去中心化,這里看一句那里聽一句,左耳聽一句右耳出一句,加上娘胎以來接受的一些理念深深植根心里,讓人很難找對信息,找對正確方法。
? ? “道路曲折”
? ? 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存一些小額的錢,可以積累一筆財富。但是這需要自控力,不買一部最新款的蘋果手機,不買一件衣服買一個包,都需要動用到我們的自控力。所以如果窮,則每天都要跟自己內心劇烈斗爭才能存下一點錢,這樣的感覺可不太好受,而越有錢則越容易做對的事情。也許你覺得自己自控力很好,沒問題。但這里說的是一個概率的問題,運用自控力的次數多,失敗的概率就會增加。
? ? 另外,很難拿到啟動資金。可能會有人說,規避什么風險,我要的是一飛沖天,只要能拿到第一筆錢就能錢生錢。當然個體戶創業被認為是擺脫貧困的一種方式,但社會并不待見窮人。越窮的地方,如果沒有政府干預,窮人就更難拿到貸款。
? 3.怎么規避?
? ? 給自己一些規劃。還是得有些計劃,計劃在于能讓自己思考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而這計劃里面需要把身心健康放到至關重要的位置,掌握基本的身體運作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保持健康的方法。有人覺得趁年輕用身體博前途博財產,那也無可厚非,但你最起碼要認真考慮過這個事情。
? ? 做一下預防。例如在疾病預防上,疫苗接種是已知的較為廉價有效的方式,這錢別省;例如給自己和父母適當購買一些大病保險。投資上則分散一下風險,別把自己的雞蛋都放在一個框里。
? ? 掌握一些門道兒。每天接收復雜資訊之余,試著對生活周遭有些深入的理解,對自己篤信不疑的一些理念有些懷疑。試著進入一些領域的核心地帶,知道人家是怎么運作的,知道背后的規律。就像簡書,實際上閱讀量大點贊量大的文章,質量當然有一定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抓住大家的興奮點。
? ? 實際上,我也很熱衷于在類似雙十一的節點,收獲一些“薅羊毛”的占便宜感。也沒有在否定付出時間精力投身購物狂潮的人們,因為我和大家一樣,很多時候也在被周遭的一切牽著鼻子走,就像我雖然說要身體健康,當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半夜3點。我只是在想,在這樣的時刻,如果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也可以適當地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思考下,權衡下。
? ? 生活不易,獨立思考更加不易,付諸實踐難上加難。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