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扯一點兒跟主題無關的懷舊話題。
今天周末,一個十年前的同事和他弟弟從遙遠的北京來寧波辦事,順便造訪我,在咖啡館坐了一整天。他倆兄弟現在發達了,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當年,我們都懷揣夢想離開各自的故土遠赴浙江開辟人生旅程。他來自山西,我則自重慶而來。我們住單位宿舍,隔壁鄰居,一起遭遇過各種不適應、各種孤獨與困惑,相互間幾乎無話不談,屬于能掏心窩子赤裸相見的摯友。
他從一個國企工作多年然后考研讀研,然后和我在一個高中教書。
跟他一起來浙的還有他弟弟,一個很頑皮的小子,高中沒畢業就主動放棄了學業。弟弟在附近一個工廠做流水線工人,每天下班后來學校他哥這里吃喝拉撒睡。常常悶聲不響的。他哥經常勸他去上個夜校什么的,他說他看到書就頭疼,說完對著我羞澀地笑笑。他哥為此常在我面前為這個弟弟的前途憂心不已。
然后今天的主題來了。
有一天他弟弟突然問我學校里的學生使用教輔資料的情況。問得很詳細,是不是人手一份、哪種資料會比較受歡迎、多少價位會比較容易接受、教輔資料的渠道通常是怎樣的、是否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需求等等。
然后他說自己想辭職,以后就去搞教輔資料推銷。還說,哥既然你也不想教書了,那咱倆一起去干這個好了。
這讓他哥嚇了一跳,說這的確是一個商機,可是你才剛從工人變成銷售員,收入也不錯,辭職去搞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東西,靠譜嗎?
差不多半個月時間里哥哥每天都在思考、分析、論證,感到這里面有太多未知風險,渠道方面的、人脈方面的、對行業理解上的……最后的結論是:不能干這個。
弟弟說,直覺告訴我這個事情肯定能成。他說我已經決定了,要干咱就辭職一起干,你不干那我就一個人干了。
后來,哥哥還是教著書。弟弟立即辭掉了工作,半年后開始代理某英語學習報在浙江地區的銷售。事業越做越大,其業務版圖不斷拓展,以至于幾年后,哥哥也辭職跟著弟弟混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屌絲逆襲故事。它的開啟全過程我都親眼見證,于今思來,令我感慨萬千。
02
當一個商機來臨,高學歷的哥哥長于邏輯思維,低學歷的弟弟則依托于直覺,分別作出了自己的人生抉擇。
就個案來說,你或許可以說它有某種偶然性。但生活中太多類似案例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實在是太具有代表性了。
商業領域里,學歷學位高的人,其業績常不如學歷學位低的人。
這些年我們也經常看到和聽到一些有趣的段子其實反映了這樣一個重要現象。比如一看書就頭疼的學渣張二狗跟王學霸從小是同學,在求學的整個歷程里,王學霸是張二狗的夢魘,而走入社會若干年后,張二狗變成了王學霸的夢魘,從創造個人金錢財富的能力成為社會的世俗成功標準的角度來看,王學霸最終成為張二狗的打工仔。
我們不是要宣揚讀書無用論,而且當今時代的發展也正在表明”讀書無用論”的短視和非理性.
但作為一個現象,學渣張二狗與王學霸的終極倒掛現象還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學校訓練的只是邏輯思維能力,而人的直覺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差異極大。
相對直覺而言,邏輯思維會更加縝密,海量的分析比較往往能帶出大量的困難和未知,而人性的弱點在于趨向選擇安逸和自在。那些由邏輯演繹出來的各種困難與未知的不確定性會強化人內心更加強烈的不安全感。
從心理學上來說,人一旦有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心理防御機制便立即啟動,過度謹慎也便產生了,行動力就自然弱化。
03
就好比,一個商機擺在面前,許多高學位高學歷的人會慣于把自已的直覺能力先放進邏輯的框子,演繹羅列一大堆細致問題出來。
思慮越細致,困難越多,大部分情況下會放棄掉,膽兒小的可能就被這些困難嚇住,哪還敢有什么行動?
稟賦高學歷低的人雖然往往邏輯思維能力不足,但憑借直覺,他們象老獵人一樣在模糊地帶就迅速扣板機。
扣動扳機未必意味著一定能打到兔子,但是很有可能就會打中兔子。
依賴邏輯思維進行決斷的人,往往在被演繹出的海量困難和問題面前卻步,沒有扣動扳機,自然就沒有打中兔子的可能性。
直覺恰恰是人最可依靠的本能,很多時候,想太多,就真的不行了。
如果你稟賦夠高----
決斷靠直覺,規避掉過分依賴邏輯思考的定勢,宏觀地問幾個關鍵的問題,覺得可為,立即先干上。
執行靠邏輯,去進行細致的邏輯演繹,在干的過程中發揮縝密邏輯思維的優勢。
也許會遭遇各種困難和問題,但它們也只有在干的過程才能被實質性解決掉,一路披荊斬棘,趟過這些困難和問題,才有可能奔向成功彼岸。
若果如是,張二狗或許機會就不多了,該輪到王學霸山河浩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