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讀書不同,每個人讀書有不同幸福。通過讀書有人重新認識、審視自己;有人尋找真善美的靈魂;有人讀書像品美酒,慢慢喝才喝出它的妙味;有人讀書如跟老友閑聊,越聊越開懷;有人讀書為積累素材,把有價值的資料做個標記,留著備用,臺灣的李敖就是這樣。
大學時效仿錢鐘書橫掃學校圖書館,雄心壯志,天天泡在圖書館,常常缺課,任課老師對我的名字耳熟能詳,其中一位老師讓我不用參加學期考試,我給他寫保證書,保證他的課每堂必去。后來果然做到,而且每次都坐前三排,以示尊敬。老師看到效果,非常滿意,前后表揚我兩次。
我看的書主要是文學類的包括魯迅、老舍、錢鐘書、梁實秋的小說散文,以及人物傳記、世界名著、科幻小說等等。武俠也看,金庸的全部掃了一遍,古龍的掃了好幾遍;佛學偶有涉獵,《金剛經》就差不會背,南懷瑾、梁漱溟、熊十力的著作都很喜愛。當然還看其他雜書。
后來到無書不樂的地步。我每天起床下了七層宿舍樓道,帶上早點就去泡圖書館。午飯后繼續,看到太陽下山,然后去吃晚飯。有時候干脆晚飯都不吃,等閉了館吃點心。有一次去風景區沒帶書,總覺得若有所失,一拍手,發現是手上沒書的緣故。那時候常常一星期沒洗頭發,衣服擱好幾天沒洗是常有的事,舍友實在看不下去,都勸我洗頭,說頭發能抹出半斤油,炒飯都嫌太多。
可笑我無書不樂,卻看不出什么名堂。紀曉嵐、錢鐘書都是記性極好、過目不忘的那種。他們讀書很有用,而且隨時可以用。紀曉嵐編纂了包羅萬象的《四庫全書》,錢鐘書寫文章各種典故信手拈來,連出處都記得一清二楚。我看書邊看邊忘,囫圇吞棗看完一本,不用幾天,里頭的人物被我紛紛遺忘,只差連主人公跟書名一起忘了。
每日讀書,書里卻沒有讓我發福的千鐘粟,也沒有讓我發財的黃金屋。我生來瘦弱,又不注重衛生,缺少鍛煉,后來儼然災區難民。加上整日泡圖書館,往往抱著書一個人傻笑,在旁人眼里勢必看我如怪胎。那時候兼著學院報社副社長的職位,可是什么事都沒做,掛名而已,可愛的社員開始只覺得我神秘,神龍見首不見尾,后來發現我是泡圖書館泡傻了。
看書看到逃課、個人衛生不做、諸事皆廢的地步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可當時在我看來卻好像是挖寶藏、男女歡會這等美事。雖讀不出名堂,但我卻從未覺得讀書是件壞事,一直非常認同讀書,這不難理解,好比追女孩子,一個優質的美女沒追到手,反而讓你受了傷,你不能因此說這個美女太差勁,而只能怪自己魅力不夠。我也只能怪自己愚鈍的資質不夠領會書中的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