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你認真定義過什么是知識嗎?》——李笑來

【筆記】《你認真定義過什么是知識嗎?》——李笑來

紙上談兵只會全軍覆沒,在行動中學習。每天急于學習的你,是否認真定義過什么是知識?

(什么是知識?第一反應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是知識。)

1.認真定義什么是知識?

知識是①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是否有用),②且長期來看更可能給我們帶來良好結果的那些信息。

2.知道知識的定義,分辨知識就很容易了,無非問自己兩個問題:

1.知道這些以后,我們的哪些行為會發生改變?

2.長期來看,這些東西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好處?

大多數人在判斷知識用處的時候,都很理性的“想學有用的東西”,不想學用不上的東西。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緯度“時間”,短期有用不見得長期有用,短期沒用不見得長期沒用…

概念不清會有很大危害…

舉例:分不清上學,讀書,學習之間的區別,分分鐘有可能停止進步——概念不清的危害很大。

從“大多數人從不認真考慮長期”這個事實的角度出發,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絕大多數牛人都一樣,不怎么在乎絕大多數“新聞”——那些一地雞毛的瑣事實際上對自己沒用,而且長期來看,依然沒用。【只了解對自己人生選擇相關的事件】

3.高級知識有繁衍能力

通識類知識:

邏輯學:判斷某些知識是否站得住腳,也可以用來預知一些結論。

概率論:與邏輯學結合一起,就能做出相對更能接近事實的預測。

英語,編程…

4.體系化的知識是更高級的知識

所謂“碎片化”是指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長期持續連貫的學習。而不是指碎片化知識,知識是成體系的。

李笑來有個理論,在知識的汪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在其他領域,這不是一個好策略。但在知識這個領域“漫游”是個好策略,毫無目的前行。我們常說融會貫通,融會貫通其實就是兩個貌似不可能產生聯系的“節點”產生了“意外的鏈接”,而后發現那個鏈接足夠重要。

融會貫通的前提是產生的節點足夠多。只有博學的人才有機會融會貫通。

【隨時問自己:這個道理(知識)還能用在什么地方?】

李笑來分享的一句話特別喜歡:從來不問生活要什么,你給我什么就用好什么。

信息送達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出版。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效社交,是群體共同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