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正確地看待“早戀”問題,“早戀”是“早練”,是為婚姻進行準備的愛情早期練習。
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孩子早戀的問題呢,我的原則是“堵不如疏”,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呢,我們人類在未成年或者成年以后要使用到的生命技能都是從幼年或者胚胎時期就開始發(fā)展的,這是自然規(guī)律,比如我們的孩子從出生4-6個月左右開始出牙,6歲開始換牙,12歲左右換牙結束,之后,人類的牙齒要用到老年。? 同理還有我們人類的運動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等等,比如我們都是從蹣跚學步開始學會走路,從牙牙學語開始學會說話的,所以,人類情感的發(fā)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經歷一個練習和經營并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學習如何經營兩性情感,這已經成了自然規(guī)律,什么時候開啟一段愛情,是由我們生命中的基因和身體激素變化來決定的,年齡和家長的意愿并不能決定愛情如何到來,所以,愛情并沒有年齡上的“早”和“晚”之說,早戀的說法只是家長和學校強加的一個判斷詞,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存在的只有早練----為婚姻進行準備的愛情早期練習。
孩子在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的某一個階段會對異性產生愛慕之情,在每一段感情中,體會到情感、挫折甚至傷害,這些經歷都是未個體能夠建立未來穩(wěn)定幸福的感情和婚姻而進行的早練。
2孩子是否要經歷這場早練不是由家長來決定的,但是,家長可以做好幫助孩子的準備。
? ? ? 我們的孩子什么時候會經歷這場早練,并不是由家長的意志來決定的,我們不能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身體、思維、學業(yè)、語言都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但是我不希望她現在有愛情能力的發(fā)展,這樣的想法違背了孩子情感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和我們順應這個規(guī)律,孩子經營兩性情感的能力就能夠得到發(fā)展,如果我們違背了這個規(guī)律,孩子經營兩性情感的能力發(fā)展就會收到阻礙。我們的家長要正確看待早戀這個問題,不要將它看成是洪水猛獸,將早戀看作是是早練,當成是孩子情感發(fā)展的契機,借助著一個機會,加上家長的引導和幫助,像大禹治水一樣,讓孩子的感情的河流順著它的軌跡,匯入大江大海,變得更豐富、更充沛,更理智,更圓滿,而不要試圖去進行各種圍追堵截,我們要順應生命自然的力量,如果我們違背大自然對孩子生命發(fā)展的安排,組織孩子發(fā)展經營兩性情感的能力,孩子將會錯過這個練習的機會,在缺乏經營情感的狀態(tài)下談婚論嫁,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困難重重。
? ? ? 三、如何應對年幼孩子的“愛情”(3-6歲)
? ? 一般來說,孩子在3-6歲階段,心理發(fā)展會經歷一個婚姻敏感期,孩子們會對戀愛,結婚的話題非常感興趣,他們會大聲討論這類問題這表現在對某個特定對象的依戀、占有的情感,甚至也會經歷有吃醋,失戀的痛苦。表現在孩子們對結婚的話題非常感興趣;會模仿成年人結婚的儀式,會希望與一個異性結婚,喜歡幫同班“配對”起哄……他們在這樣的游戲中體驗家庭生活,實踐男人和女人在家庭中的分工和合作,體驗各自承擔的角色感受,這種體驗角色情感就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婚姻敏感期的主要任務。
? 應對原則:
? ? ? 1、應該做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傾聽
尊重孩子的情感,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對父母述說自己的愛情時,父母只要認真聽,讓孩子感覺到他的主動分享被父母接納和理解,不需要父母說太多的話,也不要對孩子提太多的問題。如果孩子在交流中對父母提出問題,父母要盡力為孩子解答,保持交流的順暢。
? ? ? 2、不應該做的:不可以將孩的情感當笑料談資、告訴孩子行為的界限、不可以否認孩子的感情、、不要用愛情的話題逗弄孩子、不可以玷污孩子的愛情、成年人不可以拉郎配、給孩子輸入正確的婚姻價值觀……
? ? ? 孩子告訴父母自己情感深處的隱秘的事情,是想獲得父母的情感支持,如果父母將孩子的情感當成笑料,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感被褻瀆,也會拒絕再和父母溝通自己的情感。當孩子的行為出現“違規(guī)”時,比如在課堂里不好好聽課,不遵守紀律等等,家長要及時處理,教給孩子行為的界限,要遵守學校的記錄,要尊重你的同伴等等。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出現孩子情感被否認的事情,比如家長會對孩子說:你怎么能喜他呢。你還小,不能這樣,等你長大再戀愛吧;長大你就不喜歡他了,等等等等類似否定的語言,等于否認了孩子真實的情感,讓孩子心中對感情產生懷疑,擾亂了孩子對當下情感的體驗。成人用愛情的話題對孩子開玩笑是不合適的,父母不要主動與孩子討論愛情的話題,如果是孩子主動提出的,父母可以積極回應。孩子與他們建立友情和愛情的過程不應該被成年人控制或者敢于,一些成年人互稱“親家”,讓孩子互稱老公老婆,這樣有意識地喚醒孩子對婚姻的敏感,是對孩子情感的不尊重,也是對孩子心理發(fā)展的阻撓和破壞。比如欣欣回來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和東東結婚,媽媽問,為什么呀,你喜歡東東嗎,欣欣說,不,我不喜歡東東,因為東東說想和我結婚。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輸入正確價值觀的時機,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要和自己喜歡的人結婚,要有拒絕的勇氣,這樣的價值觀可以幫助孩子有尊嚴地對待未來自己的婚姻。
? ? ? 四、如何應對少年的愛情(7-12歲)
? ? ? 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感發(fā)展都是有差異的,有的來的早一些,有的來得晚一些,如果孩子沒有在幼兒時期遇到自己心動的人,或者孩子在幼兒期的婚姻敏感期遭遇了阻滯,那么進入小學后可能會開始或者修復自己的情感體驗。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補償理論,就是如果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受到了阻礙,那么會在未來某個階段會有一個修復。
? ? ? 以電影《兩小無猜》為例,提出應對少年愛情的三個原則:尊重、接納、告訴孩子現實社會的規(guī)則。
丹尼爾和梅露蒂,當丹尼爾和梅露蒂的逃學事件發(fā)生后,校長和梅露蒂父母的處理方式充分體現了這三個原則:校長、父親,父親肯定了丹尼爾是個好小伙子,這是對自己女兒品質的肯定,是對女兒人格的尊重,也是對女兒愛情的尊重?,F實中,很多父母為何否定孩子的愛情,往往否定孩子喜歡的異性……這樣的語言是對孩子人格和愛情的羞辱和詆毀,會讓孩子對隱形的情感產生不安全感和羞恥感,擾亂了孩子對異性情感的正面體驗,長大后她一方面要談戀愛,一方面有覺得戀愛是羞恥的,同時對自己選擇異性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懷疑,沒辦法真正敞開心扉,造成了心里的失衡。
梅露蒂爸爸媽媽奶奶與梅露蒂的共情,他們無法幫助10歲的梅露蒂理解這個過程,但是接納了孩子無助和痛苦的情感,他們擁抱著梅露蒂,給了她慰藉?,F實中,孩子在愛情中遭遇失戀或者單相思,快樂、痛苦、無助、孤獨……這些都是孩子正常的情感體驗,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要么幸災樂禍,要么否認孩子的感情:你這么小,不懂感情,不要太早戀愛,遲早分手,沒有好果子吃……這些都是不明智的說法,我們要接納孩子,接納他們的感情的流動。
在陪伴孩子經歷愛情的過程中,父母的責任就是引領孩子懂得并遵守現實世界的規(guī)則,尊重他們的愛情不等于放任孩子在愛情中的所有行為,要告訴他們行為的邊界在哪里,比如要遵守學校紀律,不能和異性獨處空間,要按時上下學,不能網戀等等,防患于未然。家長們也要意識到,在孩子的成長中,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影響著孩子的交友的價值觀,父母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三觀正確的,好的、安全的家庭環(huán)境,這些因素決定了孩子對愛情對象的選擇。
? ? ? 五、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愛情(13-18歲)
? ? ? 人類的愛情會經歷兩個階段的發(fā)展,第一個階段是“無性”狀態(tài),這個時期的愛情不帶有性沖動,僅僅是讓孩子體驗異性相愛的情感;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隨著身體性物質的成熟,愛情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的愛情是情與性的交織狀態(tài),這個時期的愛情帶有性沖動。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是學習相對比較緊張學習任務比較繁重的階段,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愛情是家長們格外關注和緊張。
? ? ? 1、青春期的孩子愛情心理發(fā)展的4個階段
? ? ? 異性疏遠期、異性吸引期、異性眷戀期、選擇配偶期,
? ? ? 異性疏遠期:孩子進入青春早期發(fā)展時期,表現為有意識地疏遠異性,這個時期的孩子第二性征開始發(fā)育,孩子們潛意識里不愿意異性發(fā)現自己身體的變化,由此產生了排斥異性的心理,這一階段,孩子們更愿意和同性伙伴在一起。
? ? ? 異性吸引期:表現為積極參加有異性參與的集體活動,心理特征是對異性開始產生好奇和好奇,進入這個發(fā)展階段的孩子,在群體活動中可以發(fā)現自己喜歡的異性類型。在這一階段家長們不要阻擾孩子與異性的接觸,如果孩子沒有獲得更多的機會參與群體活動,那么就會直接進入下一發(fā)展階段,直接與異性進行一對一的關系,這也是目前孩子過早進入一對一的異性關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 ? 異性眷戀期: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發(fā)展中期,表現為期望與喜歡的異性單獨約會,心理機制是希望對異性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一時期會經歷戀愛、失戀、新戀情的交替出現,這樣為孩子未來進入婚姻,處理兩性關系奠定了基礎,經歷異性眷戀期的孩子,特別需要得到成人的幫助,從成年人的經驗和引領中學習處理兩性情感的能力,樹立正確健康的愛情價值觀,因此,家長們應該給處于這一時期的孩子們足夠的支持。
? ? ? 選擇配偶期(18歲以后),這是青春期晚期,經歷了前面三個階段后,孩子已經明白了什么樣的異性是適合自己的,并且開始有目的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異性,為未來的婚姻做準備。
? ? ? ? 但是并不是每個個體都會按照年齡,按部就班地進入愛情心理各個階段的發(fā)展,但是人類的愛情心理發(fā)展都要經歷這樣的歷程,排斥異性-在群體中找到自己喜歡的異性類型-期望與喜歡的異性深入交流---發(fā)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重新選擇異性交往--慢慢成熟--具備自己選擇終身伴侶的能力--穩(wěn)定的婚姻。家長們要根據孩子實際的,具體的情感階段才采取不同的應對辦法和引導,過度的焦慮和錯誤的方式會導致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尖銳的矛盾,甚至引發(fā)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導致孩子孩子的情感發(fā)展進程受挫。
? ? ? ? 2、家長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愛情
幫助孩子構建愛情中的界限
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懂得在愛情中的界限,這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沖動的重要內容,很多家長在得知孩子戀愛后,第一反應是憤怒,不知所措,有的假裝不知道……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反應態(tài)度,父母要及時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感狀態(tài),讓孩子明白戀愛交往的底線。孩子有權利享受愛情,但是他們也有責任管理好自己的沖動,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孩子的愛情教育就是要完成這樣的發(fā)展任務。
幫助孩子將愛情變成上進的動力
很多家長強烈反對孩子戀愛的理由之一就是覺得戀愛會影響學習,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覺得戀愛對學習的負面影響可能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很多孩子反而在戀愛中受到了正向激勵,努力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家長在這段關系中也要積極引導孩子,比如如果一個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暗戀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可以以這個為契機,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希望成為怎樣的人,當孩子發(fā)現現實中當下的自己與自己理想的自我有差距的時候,如何改變當下的自己,朝著理想的自己努力。
家長們還要認識到,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有學校的因素,有家庭的因素,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家長們要認真分析原因,從多角度分析,不要一味甩鍋給孩子早戀。如何孩子在愛情中收到挫折,影響到了她的學習和生活,應當及時求助于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機構,和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幫助孩子度過這一特殊的時期。
成為孩子的愛情導師
看過很多家長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早戀問題,也看過很多孩子因此受到影響而影響到了自己以后的婚姻,我希望孩子們不再因為自己有了愛情而覺得自己不正常,或者壓制自己的情感,或者對父母產生負罪感,生命要獲得完整的成長,就必須在相應的季節(jié)里經歷愛情,但是這一階段野蠻生長的孩子們也急切地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幫助和引領,家長們要理性看待這一階段,用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經驗去幫助他們解除困惑和痛苦,讓孩子們輕裝上路。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孩子交流,或者在之前因為錯誤的處理方式,失去的孩子的信任,就難與孩子進行溝通,不妨換一種方式,從理解和溝通的角度來談,比如……用自己的真是經歷和孩子交流,會給孩子一個暗示:我可以用我的經驗來幫助你,在你遇到任何煩惱的時候,我能夠理解你,相信我,當你你一個尊重、真誠、理解的態(tài)度來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是能接收到你給的信號的。
傾聽孩子對愛情的心聲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戀愛問題和孩子產生尖銳的矛盾,是因為家長一味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想問題和看待問題,沒有傾聽孩子的聲音,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真實想法有了了解,會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與異性的關系過于敏感,對孩子異性之間的由于邪惡化,從而導致孩子的反感和不信任。對待孩子,家長要多聽,多思考,多溝通,多做榜樣,少說教,矛盾就會減少很多。
? ? ? ? 3、給困惑的家長支招
尊重孩子的隱私才能夠獲得孩子的信任
家長總覺得孩子不信任自己,什么都不和自己說,想要和孩子溝通交流卻不知道從何談起,要知道,孩子和家長之間有著天然的情感紐帶,孩子對家長有著天然的信任和依賴,如果家長發(fā)現有一天,這個紐帶打結了,溝通不暢了,這需要家長們從自身身上尋找原因。
坦然地與孩子交流
遇到問題,比如看到孩子的情書,感覺孩子有異常等等,家長首先不應該自己去做猜測,而是應該坦然地和孩子交流。但是家長在決定是否和孩子交流之前,要審視一下自己和孩子的關系,孩子是否足夠信任自己,是否愿意和自己交流,如果直接交流,可能會出現什么后果呢,如何應對呢,將這些問題想清楚以后再決定是否交流,交流的過程一定要真誠坦然。如果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可以繼續(xù)觀察孩子的狀態(tài),等做好準備以后再談。
教會孩子尊重和珍惜他人的情感
前面說過了,發(fā)展與異性的戀愛關系,可以發(fā)展孩子的道德感、交往能力、自信感、發(fā)展孩子的社會屬性,家長也要給與孩子正向的引導,教育孩子要怎么尊重別人,尊重感情。我之前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一個初中的男孩子跟我說,他收到了一個女生的情書,但是他不喜歡這個女生,覺得她學習不好,情書也很沒有水平,很不高興。我告訴他,每一份情感都應該收到尊重,如果你不喜歡她,可以拒絕這份感情,但是不可以蔑視這份感情,對待別人的感情和付出要心懷感恩之心。
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孩子在戀愛初期,在時間、經歷、情緒、學業(yè)方面會出現問題,比如用大量的時間上網、發(fā)短信,考試成績下降,情緒不穩(wěn)定等等,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提出時間管理的建議,幫助孩子制定時間表,但是要給孩子留出一段自由安排的時間,用來思念或者和喜歡的異性聯系,或者寫日記之類的發(fā)泄自己的情感,當孩子的情感有了出口,就不會在上課,作業(yè)、吃飯的時間上分散更多的心思,一段時間后,他們就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了。孩子們獲得了成年人的幫助和知道,學習會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調整好學業(yè)和情感的平衡,這能夠進一步幫助孩子發(fā)展自我管理能力。
為孩子建立參加異性群體活動的規(guī)則
當孩子參加異性群體活動,父母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表示支持,但是要認真了解活動時間、內容、地點、人員、組織聯系方式等等,同時要告訴孩子活動必須遵循的規(guī)則,穿著不能暴露,行為要端莊,符合學生身份,不可以與異性同學脫離集體單獨活動,有意外發(fā)生要尋求幫助等等,這些規(guī)則,能讓孩子們建立交往的界限,是孩子處于安全的環(huán)境中,同時家長也要給與孩子足夠的信任,相信孩子能夠處理還這些問題。
幫助孩子構建起正確的性價值觀
性教育是構筑安全的重要防線,我們目前的實際情況,將性教育的重任完全交給學校是不現實的,家長們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性教育不僅包括性行為知識、性生理知識、也包括性心理發(fā)育,性安全、性侵預防等各方面的內容。家長們有的對性教育有誤區(qū),覺得孩子了解了性知識會引起孩子對性行為的好奇和嘗試,這是一種誤解,正確的性教育不僅不會讓孩子的性行為提前,而且還會大大推遲他們初次性行為的時間。也能夠大大降低危險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