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們的未來可以預測與把握嗎?我們的命運可以改變嗎?篤信命運論的人一定會說:“一命二運三風”。誰都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我個人覺得對也不對。有些命運你是不能改變的,比如說你出生在 一個什么家庭之類的。我們誰都無法決定我們的出生,你可能出生在一個農民或者工人的家庭,又或者是富商或或官員的家庭(富二代官二代),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現狀,不過我雖然決定不了我的出生,但我可以對我余下的生命做出選擇!也就是說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我是無法控制把握的,可是我可以控制把握我自己的選擇,如果我控制把握住了自己,也就把握住了我的人生。這個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中說到的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道理誰都懂,可是到底如何把握呢?怎么控制呢?未來真的可以預測嗎?
一、了解趨勢,看清發展
? ? ? ? 趨勢其實就是指的事物發展的大規律,它分為硬趨勢和軟趨勢兩種,硬趨勢指的就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會發生的。軟趨勢就是指的可以通過選擇控制改變的,存在變數的。舉個例子:一年有四季更替,太陽東升西落,股市有漲有跌,人類數量不斷增長,不可再生能源不斷枯竭,數字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等等,這些都是硬趨勢,它會有周期性變化,或者是線性變化的特點。另外的例子:產品對市場的占有率、收入增長、某一時期流行的現象等等,這些都是軟趨勢,軟趨勢不是必然發生的,是可以通過人為改變的,變數很大,例如:你發現你們公司在不斷的裁員,因為大家工作無法幫助企業發展,但是你主動的預測到,然后積極的轉型改變自己,也許裁員就落不到自己的頭上(當然你也可以 選擇跳槽),這個就是軟趨勢。我們經常將兩種趨勢混淆,分辨不清,從而產生了“命運”一說,原本你能夠做出選擇可以改變的,你卻放棄了選擇改變,也就是服從了軟趨勢,任憑“命運”來安排了。
二、順應硬趨勢,改變軟趨勢
? ? ? 改變“命運”其實是有方法的,簡單的概括就是順眼硬趨勢,做出選擇來改變軟趨勢,主要有以下7個原則來借鑒:1、把握確定性;2、洞察先機;3、變革不僅是改變;4、跳出當前面臨的問題;5、反其道而行;6、重新定義再創造;7、愿景主導未來。
1、把握確定性:就是說我們要知道自己目前有什么,能做到什么,什么是做不到的,這個我們必須要清楚,例如 改變周期性變化的大規律我們是做不到的,比如股市的漲跌(短時期漲跌是軟趨勢,長期看就是規律),人口增長,數字化智能化不斷演進,這些我們都做不到改變,那么我們就可以順應它,跟著他走;我們能做到的是什么就好像我們每天不斷忙碌的工作,做不完的事情,加不完的班,我們因為生活在底層,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思考,效率,多做預防性工作等選擇來改變當前的現狀,讓未來發生改變。
2、洞察先機:看到規律你就能洞察先機,發現你周圍那些周期性變化的事情,或者是線性變化的事情,比如:我們每年都需要做的幾件事情,固定的工作安排,現在社會發展不斷的增速,效率要求不斷提升,網絡信息化不斷發展,產品不斷走向智能,知識不斷趨于共享,社會生活不斷的虛擬。這些都是規律。怎么洞察先機呢?如果是組織的話,可以考慮未來的機遇在哪里,隨著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運算能力,存儲,帶寬這三大數字油門不斷的加速發展,我們可以考慮未來我們的組織的機會在哪里(馬爸爸認準了電子商務必將興起,喬布斯看到了手機必將走向高聚合與輕薄便攜等)。對于個人來說,我未來的幾周,幾月,幾年后會遇到什么問題?我的愛人孩子會有什么問題?不要 等問題發生在考慮,要發揮創意先行解決,著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當中說到的習慣二“以終為始”。對于發生在自己身邊有規律的事情要 總結“套路”,從而制定出最優解決方案,那么遇到這種事情就能更高效的完成,防患于未然就是洞察先機。
3、變革不僅是改變:改變和變革有著根本的不同,就像目前我們的傳統企業,當我們還遵循傳統發展路線往下走的時候,無論你如何改變自己,比如客戶服務,銷售能力,增加投資等方面,也許都無濟于事,因為現在不是一個大吃小的年代,而是一個快吃慢的時代,互聯網上為什么屌絲企業能夠戰勝高富帥的大公司(360殺毒軟件突出重圍第一個顛覆模式進行免費),現實中很多不起眼的小公司絕地反擊成為全球霸主(蘋果從瀕臨倒閉通過把握科技趨勢創造輝煌)。這些都是因為進行了根本上的顛覆和變革,所以有時候光靠改變是遠遠不夠的,也許你 應該跳出來看看,有可能是徹底顛覆和改變的時候了,我們常常陷入這種怪圈:現在還能用,運行還好,顛覆性的變革后,那么舊的(設備/方法/流程)不是浪費嗎?我們其實一直都是這么想的“還能用就繼續用吧,別浪費了。”正是這種思維導致了很多悲劇,案例太多了,比如東芝繼續臺式電腦的開發,唱片公司被蘋果商店逼向倒閉,黑莓手機不斷走向封閉,企業案例數不勝數,可是個人 呢?我們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重復同樣的痛苦,暫時勉強過去了就過去吧,有沒有想過徹底顛覆自己的思維呢?也許我的方法錯了,甚至是我的方向根本就是錯的?這些都是需要徹底顛覆和變革的,而不是僅僅一點點的小改變就能解決問題的,就像你即使通過改變做好了眼前這一件事,其實你思維邏輯沒有顛覆,那么下一個問題來了你還是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你整個人生的問題!
4、跳出當前面臨的問題:也許我們現在當前遇到的問題根本就不是真問題,很有這個可能,比如市場競爭中,我們可能會判斷我們沒有競爭對手有錢,無法與競爭對手抗衡,如果錢的問題解決了,問題就解決了,真的是如此嗎?也許是你自己的產品有問題呢?商業模式有問題呢?為什么當時馬云做電子商務的時候那么多人不看好,最后獲得了成功,他不是也沒有錢嗎?當時競爭對手不強大嗎?還有360殺毒 軟件,第一個實現免費的軟件,那么多收費的殺毒軟件流行的時候,為什么360能殺出重圍呢?他不是也 沒錢嗎?所以有些問題必須跳過,也許當前你面臨的問題不是真問題。拿個人來說,我們當前會有很多的問題比較棘手,但是當前問題真的就是我們的問題嗎?不一定,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出問題了,我們的能力達不到,我應該做的不是解決這件事,而是我自己的能力和思維方式。我們遇到一個長篇的文稿需要處理,遇到一個表格需要分析,當我們覺得文稿內容太復雜無非處理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可能不是這個問題了,而是用法問題呢?有多少 人知道軟件的便捷處理功能,例如:word有自動生成摘要的功能呢?EXCEL表格有批量處理透視等功能?所以要用跳出當前問題的方式來思考問題,這個很重要(我曾經看到過有同事為了核對數據用EXCEL表格一項一項的對,他不知道其實工具還有透視與比對的便捷功能,導致效率極其低下)。
5、反其道而行:很多時候當別人都看向一處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向反方向看,有個故事說當人們都在討論如何減小輪船在水中阻力的時候,很多人都提出了船頭如何變得更加尖銳減小阻力的方案,只有一個人看向了船尾,通過改造螺旋槳的形狀和推進方式成功的減少了原來80%的阻力;還有一個故事是說當美國眾多的人把風力發電考慮放在偏遠山區卻為傳輸損耗頭痛無解的時候,有人反向思考將風力發電嵌入城市屋頂,并減小風力發電機的大小,多點采集的方式,這也是一個成功的創舉。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當美國生產大型汽車提倡安全的時候,日本另辟蹊徑生產輕便小型家用車提倡節能,等等諸如此類,這些都是運用了反向思考的力量,我們自己的企業和組織也要學會這種思考:當我們在不斷思考如何加大投入運作項目的時候,是否有考慮過根本就不用投入也能做好的方式?例如通過群眾媒體宣傳等。當我們在開啟自己事業的前期也許會想我們沒有資金,也許根本就不用資金呢?通過前期項目設計來達到眾籌的方式運作呢?凡是多朝不同的反面看一看,也許會有不同的收獲。對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當我們在與同事競爭業績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合作呢?也許我們團結在一起,共同協商,共通信息,把各自遇到的問題都拿出來分享,這樣會有不同呢?當別人都蜂擁而至的時候你要懂得及時止步,懂得反向思考的人提出建議的時候,有2%的人會覺得有意思,不過不可能,另外98%的人會反對,有時候真理真的就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
6、重新定義再創造:這是一個重新定義規則的時代,定義了規則你就是在創造,原來美國的一杯咖啡不過65美分而已,誰會想到星巴克重新定義了咖啡的文化,將咖啡賣到了3-4美元,而其他的甜點則成了配角呢?蘋果將手機打造成了一步集合簡單、輕薄、多功能聚合的時尚設備,徹底顛覆了手機主要功能是用來打電話的定義;360敢于人先,率先推出網絡免費殺毒的概念,徹底顛覆了殺毒軟件收費的定義,創造的全民殺毒免費的時代;現代的跨界不斷發生,更多的界面不斷的融合,很多的模式都被重新定義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圖書館可以是咖啡館、超市可以是游樂場、機場可以是購物天堂等等,這些都是對行業的重新定義和再創造,人們都在思考著重新定義規則進行再創造。我們的企業組織也是一樣,我們賣產品可不可以變成做服務做公益,甚至是做媒體行業,做扶貧建設投資?就例如做空調的定義自己是環境改造大師,打造綠色環保舒適的環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做售樓的重新定義自己,做成銷售服務,打造客戶入住最佳體驗的平臺,提供售樓、搬家、提供醫療教育配套服務體驗全方位服務的平臺呢?這些都是可以重新定義的。對于我們個人來說也是一樣,我是企業的一名普通基層員工,我可不可以重新定義自己的位置:我要做企業的咨詢顧問,全方位的提供咨詢意見解決企業的多方面問題,或者是我要做企業的培訓導師,提供各條戰線的人才培養服務。這些也是可以重新定義的,當你發現你重新定義你自己之后,你就重新的再創造了自己。
7、愿景打造未來:新加坡的教學理念是:“終身學習”。現在社會的趨勢是不斷變化,而且知識越來越共享,互聯網給予了我們學習知識的平臺和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所以不是你讀了博士碩士之后取得了什么文憑就能做好工作了,現在的工作重點不是在于你的文憑和掌握知識技能的多少,而是在于你的適應性有多強,而適應就需要不斷的學習,當我們還在為自己曾經積累的數據、信息而形成的知識自居不凡洋洋得意的時候,殊不知你已經被OUT出局了。知識是不斷改變的,是會“過時”的,你必須要有屬于你自己的人生智慧,就是通過終身學習來獲得不斷的新的知識,不斷改變和提升自己。否則你就不要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因為這個的確就是你的“命”,你不愿改變這個軟趨勢造成的“命”,那你就必須承受他帶來的后果了。我們無論是企業組織還是個人,都應該樹立自己的愿景,設想好三年之后五年之后我們是什么樣子,那個場景和畫面就是驅動你不斷學習成長的理由。
結尾:控制和掌握自己,控制掌握人生
? ?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我們發現科學領域里面,有很多的研究其實都是在發現,不是發明創造,例如研究宇宙天體,研究歷史,研究物質構造等等方面,很多的研究無論你如何做,都是在發現已經存在的事實,你并沒有發明創造,簡而言之也就是你其實并沒有改變其本質上的東西,可是人的思想卻完全不同,你會發現對自己思維的深入研究會不斷的了解一些真相和人生的智慧,人對思維理解越深入就越容易造成身邊環境發生變化,原因是思維決定了行動,行動改變了結果就改變了。我們舉個例子:當我們發現某人打了你一下,你此時第一反應是要“還擊”,可是你是一個有素質的人,所以你還是會問一句為什么,而當你深入的了解到他是因為認錯人以為你是他的一位好友而開玩笑時,你會淡然的一笑了之,你當時是沖動的做出行動還擊還是理智的思考一下再詢問,這個就是我們思維意識在控制著,我們的意識可以控制我們的潛意識,從而改變了我們的行為,行為的變化就直接改變了原本可能會爆發沖突的結果。
? ? ? 我曾經花了很長時間學習過思維方面的理論:結構思維、平行思維、導圖思維、NLP思維模式等等諸如此類,隨著學習的深入,我越來越了解到思維對于個人影響的意義, 當別人有情緒的時候,我知道如何應對情緒控制自己了,當別人有不同意見分歧的時候我知道第一反應不是反駁,而是耐心的接受和傾聽,因為有分歧才會有收獲,我更加懂得了接受周圍的不同,接受差異性,也許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握和控制,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一定要從思維入手,通過了解這個世界的趨勢和變化,掌握和控制我們自己的人生做出合乎趨勢與變化的選擇,所以這個時候未來其實是可以預測的,命運其實也是可以改變的,從自己開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