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些學霸同學現在都混的怎么樣?丨自我管理

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拆書幫(ID:chaishubang)

趙軒今年返回母校參加大學同學畢業十周年,碰到了班上的同學張誠。兩人自從大學畢業后各奔東西,一直沒見面。讀書時張誠非常聰明,是位優秀的畢業生,他的目標是在北京創辦自己的公司。趙軒問張誠:“你現在的公司有多大規模啦?”

張誠回答說:“哎,什么公司都沒開成,要是在幾年前我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這些,但是現在我想通了,聊一聊也沒關系。讓我感到不理解的是,我們班上的幾個其他同學,當時在學校里好像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現在居然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還做得風生水起,而我呢依然是一事無成。要不是我這幾年運氣不好,總是碰上一些倒霉的事,我的公司早就開張了。”

相關機構對中國1977年至2006年的30年間1000多位“高考狀元”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這么多曾經讓人驚羨的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沒成為一流科學家。他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

這是為什么呢?

讓我們看看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大思想的神奇》里是如何說的。

《大思想的神奇》

其實,智商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充分運用。只有通過思考,智商才能發揮作用。而思考能力遠比智商高低更為重要。這里,我想再重復一遍,因為這一點至關重要:只有通過思考,智商才能發揮作用。而思考能力遠比智商高低更為重要。

思考

愛因斯坦有個故事很有名,有個人問愛因斯坦:一英里的等于多少英尺?愛因斯坦回答說:我不知道,我去找本參考書,只要花兩分鐘時間就能查出來,這樣的知識點,我干嘛要死記硬背呢?

愛因斯坦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不要把大腦當成知識倉庫,運用大腦來思考更為重要。一個無所不知的高智商的人,只不過是一本會喘氣的百科全書而已,尤其是在如今高度發達的網絡社會,更是沒有多大價值。

不少高考狀元們喜歡在學習知識中追求完美無缺,追求無所疏漏,在考試中過分看重分數,使思維處在了僵化的神經質般的模式上。這種思維反映到將來的工作上,他們過分看重僵死的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而又視學習現成知識為一種享受,不會運用大腦來深度思考,不善于和他人合作,這就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在事業上的發展。

《大思想的神奇》

一個人即使智商只有100,但只要積極樂觀,樂于和他人合作,必定比智商雖然高達120,但消極悲觀、不善于與他人合作的人更有前途、前途,也必定更受他人尊重。

即使是才智平平,只要專注地做完一項家務、一件工作、一個項目,都要比空有天才般的智商,卻閑置不用強。

是否有能力,95%取決于能否堅持不懈。

不僅要勤于思考,要想成為一名成功者還要樂于和他人合作,專注做事,堅持不懈。

回到本文開頭,很明顯,張誠是在找借口。他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空有一番理想,卻遲遲沒有采取行動。

研究發現,不成功的人深受一種“思想病”的羈絆,此為“借口癥”。為什么成功者不斷向前邁進,而失敗者卻幾乎連站穩腳跟也很難:一個人越成功,越不會找借口。平庸者制造的所有借口,成功者都沒有采用。

親愛的讀者,你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后,對成為一名成功者有自己的感悟了嗎?

祝你成功!

用學霸的速度秒殺你!

下載天天快報,我來說兩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